近期以来,学校新闻媒体开辟的诸多栏目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身边的感动 、 凡人善举 教学一线 、 校园文化故事 等全方位展示了我科大师生良好的精神境界、精神品质、精神状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到了凝神聚气、鼓舞人心的作用。学校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耕耘在 走转改 的肥沃土壤,走进普通师生一线,从地气中吸取养分,奉献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思想的精品,让笔者忍不住点个赞!
其实,早在2011年初,我校宣传思想文化部门提出 关注基层 ,接地气。这与当年8月由中宣部等五部委提出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竟不谋而合,这个 合 彰显的是学校宣传思想文化者使命感、责任感、敏锐感和顶层设计创新谋划的能力。纵观这些栏目, 身边的感动 ,让身边人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师生、影响师生; 凡人善举 ,以小见大,一个个鲜活的 小人物 释放出大能量; 教学一线 ,展示的是和谐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和师生别样风采; 校园文化故事 ,用沉淀的校园文化精品凝聚思想认识、引领学校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些 走转改 栏目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成为我校师生文化之魂和精神高地。
走基层 走的是群众路线,挖掘的是群众智慧。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和动力。学校快速发展的背后沉淀了无数科大人的智慧与奉献。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应该大书特书:一是张之洞实干兴邦的理念。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变革思想,促使他亲自创办工艺学堂,实现其兴业之志、强国之梦。在当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的时代,张之洞实干精神是实现 科大梦 的精神力量。二是辛亥革命先辈投身革命的激情。我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据史载,辛亥革命中,我校是名副其实的铁血之校,20多名师生加入革命组织,他们当中有参加武昌起义的中国第一批教授赵师梅、有革命党 八大金刚 之一陈宏诰。三是勇承重载的钢铁品质。武科大是培养钢铁人才的摇篮,为中国钢铁和其他行业培养了大批杰出校友,学校在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进入100强。 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 的钢铁品质是一代又一代武科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四是李楠、张一敏等教授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传承。七年获得十五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什么是武汉科技大学?是一代又一代武科大人追求特色、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品质代代相传,百舸争流,只争朝夕,由此奠定了武汉科大湖北省属高校排头兵的地位。
走基层 走的是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近期学校新闻网和校报的主要版面我们看到,资环学子叶强无偿捐献血小板,王明旭义捐2万奖学金,书写人间大爱;合力追截小偷,校园奏响正气之歌;2000现金交失主,展示的是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好苗叶苗,视学生为弟妹,仁爱无疆;无数青年志愿者走进养老院、车站,在服务社会中传播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者精神。这些人和事,努力营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校园氛围,生动具体的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需。
日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强调:走基层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常态。只有走基层,才能讲好故事。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时代要求和工作状态,走基层要成为常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冲动和创造精品力作的内在要求。让我们期待出现更多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为建设绿色舆论生态校园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