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吉福特:校史馆讲解队中的歪果仁

作者:见习记者 邱子豪编辑: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09-27浏览次数:

“扬子江边,黄家湖畔;荡漾着我们青春的笑脸……”每日清晨,沁湖畔,一个身影摇头晃脑地念着口音略显奇怪的中文,时而顿足沉思,时而同语重复,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哼音成调。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武科大校史馆的讲解员吉福特。这位黑人小伙,正在完成他的“每日修行”。

“1898年,张之洞创办了湖北工艺学堂……”4月24号,校史馆内,吉福特身着一席黑色西装为留学生新生们讲解校史。标准的中文发音赢得了阵阵掌声,他的声音时高时低,缓急相承,配合着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和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让人很受感染,观众不时发出“哇哦”的惊叹声。

校史馆副馆长万青老师赞叹吉福特的老练,感叹道:“吉福特进步很大,现在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初入武科大不久,吉福特便跟随着老师参观校史馆。熠熠生辉的大厅,图文并茂的展示台,跌宕起伏的办学历史……墙壁上张贴着历代杰出校友的事迹,四周摆放着建校以来取得的奖杯、奖证,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吉福特。

讲解员余音袅袅的歌声,梨涡微现的阳光笑容,令人赏心悦目的挥棒动作都在吉福特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可真棒!”成为讲解队一员的想法,开始在吉福特心中生根。

随着对学校的逐渐熟悉,这一想法发芽生长,当校史馆讲解队招收留学生的消息传来,吉福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这很酷!”在吉福特看来,成为一名校史馆讲解员,作为留学生给大家讲校史,很荣幸。“希望通过这一段经历了解学校历史,进而了解中国历史。”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上手,吉福特便被校史浇了一盆冷水。

学校的校名变换过多次,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到1907年的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从1949年的武昌高等工业学校到1958年的武汉钢铁学院。杰出的校友灿若繁星,从张之洞到李四光,从赵师梅到郑位三,无数时间点与名字就好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将吉福特围在其中。

“历史是由故事组成的。”他不再执着于一个时间、一个人物的死记硬背,历史故事成了他最好的导航仪。在故事中,时间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名字不再是拗口的读音。一切都变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在这些历史人物中,张之洞给吉福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校的创建、校训这些都和他有关,太伟大了!”

吉福特还“透露”自己的背诵小技巧,“没必要精确到每个单词都毫无差错记下来,我只用理解其中含义,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即可。”

但吉福特的第一次讲解,并不算很成功,“很紧张,别说唱校歌,话都快说不上来了。”吉福特有些尴尬地说,“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台上经历,吉福特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情绪,表现也是越来越好,每次唱中文校歌,流利的发音都会赢得一片喝彩。

讲解队队长程佳欣子看到吉福特的进步很高兴,啧啧称奇:“吉福特现在很不错了,希望他进步越来越大。”

“我很高兴,这是我大学以来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了。”加入校史馆,成为讲解队的一员改变了吉福特很多,“我现在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中国朋友也越来越多。”

每日接触学校历史,吉福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文还不够流利的他选择了旅行来了解中国历史。

“北京、河南、沈阳!”吉福特如数家珍地列举自己去过的省市。在武汉,吉福特去了黄鹤楼、省博物馆。前不久,他专程去了北京,了解毛主席,“他很伟大!”吉福特感叹:“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里一切都好美。我爱这里和我的家乡哈拉雷,希望两处地方都发展越来越好。”

吉福特主修的是医药专业。在实验室里,到处摆放着瓶瓶罐罐,吉福特跟随老师有条不紊地按照实验操作流程做着实验。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梦想之地,也是我学习的首选。今天,我在美丽的中国做研究。”吉福特豪情万丈,“希望待我学成回国,能在我的祖国和中国之间架起一道友谊的桥梁。”

上一条:【沁湖文艺】我们就是采84人 下一条:暖胃更暖心 食堂备姜汤为军训新生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