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金奖团队】跨越学科界限 冲击0.6%的可能 我校三学子荣获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

作者:华涵香 朱博文编辑:李芳发布时间:2024-03-27浏览次数:

通讯员华涵香 朱博文

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简称国赛)结果揭晓。经过多轮评选,由理学院张强老师指导,大三学生黄亚琳、张欣宇、羿旭辉组成的参赛团队在本科组5415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92年,一年一届,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学科竞赛之一,旨在考查选手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选手3人一组,在72小时内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创建数学模型、求解、编程和评价研究结果等内容。2023年,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1685所院校/校区、59611队(本科54158队、专科5453队)近18万人报名参加本届赛事,全国一等奖获奖比例仅为0.6%。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加国赛之初,因为黄亚琳、张欣宇、羿旭辉三人均同属wuster工作室,出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希望能从数模的学习中得到自我提升,来自信管专业的羿旭辉与来自电信工程的张欣宇、黄亚琳三位大三学生就这样开启了他们的组队打怪之路。

自身的学科背景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比赛中学习一些建模方法时更是轻车就熟。组成队伍之后,他们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学习各类模型,并且在组建的小群中相互交流心得。他们如同海绵一般不断汲取着知识,这为他们在之后比赛夯实了重要理论基础。

队长羿旭辉分享了队伍的赛前准备工作:“我去图书馆借了司守奎的《数学建模及其应用》,结合网上对模型的一些介绍,对一些基本模型对比加以记忆,熟练掌握;之后,在编程上,我们提前将绝大多数的算法整理在一起,方便随时在比赛中调用,这期间也包括了很多国际前沿的一些优化算法。”

上下同欲者胜 同舟共济者赢

建模比赛需要三个同学组成一队,在三天的比赛期限内,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做答,一个题目中通常包含几个小问。选择完题目之后,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并在比赛期间不断验证和调整,确保其可靠性与准确性。最后的解答以论文形式上交

开赛之初,处于青山校区的黄亚琳、张欣宇两人因为班级事务延误了半个小时。了解情况后,队长羿旭辉特意从黄家湖校区赶往青山图书馆去跟队友配合,并将在路上思考出的第一题的解题方法。

羿旭辉提及小队时满是骄傲:“队伍的水平不单单取决于个人能力,更是看队伍成员配合的程度。”三人目标清晰,分工明确,羿旭辉负责建模,张欣宇负责编程,黄亚玲则负责写论文。

然而比赛的过程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的,比赛将近最后一天时,小队的进度停滞在第二题上,拖延了预期的进度。黄亚玲回忆:“当时眼睛一睁就开始想怎么将问题推进。”在压力面前,三人勠力同心,不敢懈怠,只能绷紧神经往后推进,好在他们成功攻克了难题。

翻越了第二问的高山,第三问和第四问就显得顺利多了。张欣宇谈到:“第四问要想做的出彩比较困难,也算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小队在最后的两个小时中完成了关于第四问的优质解。”

关于比赛中的对时间的分配和管理,羿旭辉也分享了队伍的安排:“大家都有一个对每个题目有一个初步的预期时间,做好了最后卡壳的准备,大家不约而同的六点多起床,他们两个比我更辛苦,他们是从青山校区赶过来的,来去都是2个小时,这在当时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没有刻意把时间细化到分秒,因为大家都潜意识里面把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发挥。”

除了个人努力,相互激励也激励他们不断前进。顶着第二问未完成的压力下,羿旭辉冒着炎炎烈日帮黄亚玲买电脑电池。比赛最后一天晚上,张欣宇陪着队友黄亚玲整整写了一个通宵的论文。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竞赛的组织工作,校长倪红卫多次来创新创业学院和理学院指导工作,制定总体规划和目标。指导老师张强向学校申请,让青山校区的两位队友在黄家湖校区有宿舍住,为三位参赛选手准备了泡面。队长羿旭辉非常感谢张强老师为队伍提供的帮助,“他收藏了很多优秀的资源。不定期会跟我们分享论文内容,为我们指导论文撰写和排版等等。”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比赛题目出来时,外界的大牛都在分析,他们选的问题在这个赛道里面其实是很难拿到一等奖的。然而我校的三位学生通过三天努力和奋斗做到了。

黄亚玲感叹:“我觉得数学建模比赛是写论文、搞科研的敲门砖,是很多学生迈向科研的一个重要的比赛。”寄托于这个比赛,小队成员发了很多自己的论文,背靠着这些平台资源,结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和圈子,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

“一次参赛,终身获益。最重要的是增长了我们面对困难、挖掘自己潜力的底气。”小队成员们表示这场比赛之后再打比赛和做事情,都不会先去否定自己,都非常自信、努力。“往往我们在面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时,都会有些不自信,即使自信也会反复确认这是不是对的,但其实数学建模没有标准答案的。在数学建模比赛中那些努力的痕迹,真的是受用一生。”队员们表示。

张强对三位学生给予了肯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璀璨的。这场比赛后,小队成员实现了从课本理论到举一反三并学以致用的转变,找到了人生的锚点,拥有了探索性学习的勇气,期待他们未来更加出彩的表现。”

上一条:新学期 美食正当时 下一条:我校第十二届研支团开展宣传写作素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