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十年“守望星空” “牧星分队”青年志愿者用爱托举孤独症孩童

作者:肖宇瑄 余蔓菲编辑:宋钦发布时间:2025-04-04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记者肖宇瑄 见习记者余蔓菲)“一次两次的效果可能很小,但每人坚持伸出一只手,便能撑起一位孤独症儿童的一片天!”4月2日,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之际,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牧星分队”的青年志愿者已累计坚守陪伴孤独症孩童十年,呵护百余名“星星的孩子”茁壮成长。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及重复刻板行为,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据《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报告》测算,我国孤独症人群超1000万,其中12岁以下儿童约200万。

“牧星分队”队长徐宁喆介绍,自2015年起,学院便与湖北省麟洁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签订协议,每周前往服务中心开展一次“麟洁之行”活动,协助老师给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十年间共累计进行200余次活动,招募2500名校内志愿者参与,并开展“麟洁宣讲”、“蓝丝带”活动,为万余人科普孤独症知识。

在服务中心,志愿者们“主打”陪伴,通过剪纸、拼拼图、做手工、阅读、画画、唱歌等方式拉近与孤独症孩童的距离,并给予温暖的鼓励,帮助他们向阳成长。此外,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安排下也会学习专门针对情绪行为儿童的方法理论,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同的教育方式。

“刚进去教室我就感到一阵心疼,和常人不同,他们只能通过不成句的单个字或词来表达,亦或者是动作、哭闹。”第一次参加“麟洁之行”的大二学生小张感触很深,“但看着孩子们的笑容,让我感到活动很有意义,我还打算拉上身边的朋友一起。”已参与了数十次活动大二志愿者刘高琦最开始陪伴小黎(化名)时,被他不自觉地打过,“还有的孩子一个简单的音节都要反复练习无数遍,十分考验耐心。”

1DB53

化工学院大三学生王翔用近三年的时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大多数孤独症小朋友喜欢做自己的事,不愿与外界交流。”他辅导的小雪和小米(化名)学习能力不高、上课还爱分神,第一次相处后他“感觉都要累虚脱了”。但后续辅导中王翔察觉到了他们微妙的变化:走神的频率低了,还能按指令完成任务。一次次的辅导中,志愿者们看到这群孩子们不同的一面,也为他们的进步和变化而雀跃。正是这些点滴进步,让志愿者们在疲惫中看到坚持的意义。

湖北省麟洁儿童康复服务中心老师付裕感慨,孤独症儿童完全康复至正常水平是几乎不可能的,但“麟洁之行”的努力能够慢慢让他们学会甚至拥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的还最终可以进入小学等普通教学中学习。

“上届队长告诉我,队名取为‘牧星’,意思是我们一直守慰着漫漫长夜里的繁星。”徐宁喆说,历届队长都会在交接时叮嘱把活动办好,让更多人了解关爱孤独症儿童。他们还坚持举办“蓝丝带”活动,通过设置问答游戏、宣讲志愿故事等方式,给师生及周边居民们科普孤独症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关爱孤独症儿童。每周开展“麟洁之行”活动前,也会在QQ、公众号等平台邀请全校师生给孤独症儿童画画、写信等,并将蓝信封叠成星星的形状送给孩子们。

“正是源于大家心中不灭的爱心火种,十年来一批批志愿者才能坚守初心,持续为麟洁儿童服务中心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学院辅导员李江江表示,这项公益行动从学院出发、发展到全校,未来期待能辐射更多社会力量,共同为孤独症儿童构建包容有爱的成长环境。

据徐宁喆介绍,“牧星分队”近期计划开启“麟洁回访”活动,邀请麟洁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的孩子们来我校参观交流。得知消息后,孩子们十分激动,栩栩(化名)眼神闪着期待的光芒,憧憬着美好未来:“好想快点去看看,将来我也考入哥哥姐姐们的学校!”

15BC1


上一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举办“弘扬雷锋精神 践行政法担当”普法教育主题活动 下一条:淬炼法理锋芒 筑牢国防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