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 7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管理·伦理论坛在我校青山校区图书馆一楼路演厅举办。近50位在企业社会责任及企业伦理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教授、专家与青年学者参会,共同探讨数智时代背景下的伦理与责任议题。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周卫中教授主持。

我校管理学院院长刘海兵教授致辞,介绍了学校"钢铁品质、家国情怀"的办学特色及管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他表示,在数智化浪潮中,"管理的灵魂在于价值引领、伦理坚守与责任践行",学院始终将伦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指出本届论坛对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伦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企业·管理·伦理论坛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陈宏辉教授指出,面对数字化转型,论坛需坚守创办初心,在拥抱技术变革的同时筑牢伦理底线与社会责任根基,防止技术理性凌驾价值理性,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设置五场主旨报告,覆盖企业伦理基础研究、社会责任新发展、全球化实践、ESG可持续发展及数智时代伦理五大维度。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周祖城教授以《关于企业与社会领域理论文章的几个问题》为题,系统阐述优秀理论文章需具备的创新性、实践价值、逻辑严谨性与理论完备性等核心特质。扬州大学商学院吕力教授在《管理伦理的应然研究与中国企业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中指出,当前CSR与ESG体系因忽视企业道德底线陷入实践困境,主张以"企业正义"重构伦理基石,并呼吁建立以"企业正义""企业良知"为核心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晁罡教授主持。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周勇教授在《关于责任型领导与责任式创新的深度探索》中,从微观层面解析责任式创新的内涵、测量及形成机理,探讨责任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互动机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管理学院郑海东教授以《关于企业数字责任的思考》为题,提出企业数字责任应作为独立概念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框架解析其内涵维度,并指出现有治理体系在应对技术属性挑战时的难点。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必祥教授主持。

责扬天下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殷格非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经济全球化》中,阐述了支撑可持续经济全球化的八大机制,并通过全球贸易案例印证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新能源出口等领域的实践贡献。南京大学商学院刘海建教授以《重塑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形象》为题,剖析中企海外履责面临的来源国偏见、文化隔阂等障碍,提出"破"视角形象构建思路与"做-说-听"三位一体推进框架。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徐月华教授主持。

青岛大学商学院王克稳副教授在《ESG评级分歧:综述与展望》中梳理了评级分歧的普遍性与测量方法,指出未来需通过精细化分类、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弥合分歧。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玉焕副教授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信任机制研究》为题,提出通过仪式活动构建情感连接、真实性符号建立可信形象等多元机制,破解生态农产品"信任困境"。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骆南峰副教授主持。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麟副教授在《大语言模型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探索》中,通过实验证实人机交互模式可提升CSR项目创新性及价值平衡能力,并探索了利用大语言模型量化CEO姓名隐含属性预测企业ESG表现的新路径。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张喆教授以《当老年员工遇到人工智能》为题,呼吁构建AI驱动的跨代知识萃取机制与适老化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通过职业身份转型与伦理角色重塑实现银发群体价值再定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莫申江教授主持。
每场报告后均设互动环节,参会者围绕理论创新、实践难点与研究方向提问,嘉宾结合数据与案例深入回应。自由讨论环节由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许长勇教授主持,专家学者从理论辨析、技术伦理困境、跨文化融合等角度展开碰撞,形成宏观洞察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研讨氛围。

闭幕式上,陈宏辉理事长总结。他指出,本届论坛通过"经典、热点、前沿"三大维度议题的研讨,深化了对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核心命题的认知,其鲜明特色在于"研究真问题"的导向。面对数智化浪潮,论坛将继续坚守伦理底线与责任根基,为探寻复杂环境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贡献智慧。周卫中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谢全体参与者,宣布本届论坛圆满落幕。
论坛由中国企业·管理·伦理论坛主办、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