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艺术学子缘何三夺国际设计“奥斯卡”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18浏览次数:

艺术学子缘何三夺国际设计“奥斯卡”

记者 程 毓

近日,素有“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大三学生杜勤勉设计的作品《5度书架》获奖,这是我校本科生连续第三次成功问鼎该项国际大奖。

一所以钢铁为特色、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何能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大放异彩,连续三次夺得此项大奖?

“红点奖”是源自德国的国际著名创意设计大奖,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该奖已有60年历史,每年吸引超过60个国家,两万件作品投稿参赛。获得红点奖,是专业设计师所能获得的最顶级荣誉之一,也是一项终身的殊荣。

从生活中获取灵感

“从身边的生活细节中寻找设计灵感,解决某个不便之处,改进外观设计,优化产品性能,这都是创新。”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胡康经常这样启发学生。

今年获得红点奖的作品《5度书架》的设计灵感,就是来自该院大三的学生杜勤勉在图书馆取书的经历。

那天,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不料旁边的十几本书随之东倒西歪,他赶紧手忙脚乱地整理,“砰”的一声,一本书掉落在地上,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发出刺耳的声音,引得周围同学的侧目。

可能不少同学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怎样避免呢?他从叉车设计联想到,如果把书架的搁板也设计一定的斜坡,书本受重力作用,不用借助外在工具就会自动向一侧倾斜,便可以避免书籍倾倒的情况。

无独有偶,该院去年获红点奖的茆荣同学的《自带提词卡的话筒》,以及前年获红点奖的彭怀涛同学的《带夹钳的拐杖》,设计灵感也同样来自日常生活。

一次,茆荣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见到主持人一手拿话筒,一手拿提词卡主持,其窘态给了他很大触动:能否把提词卡和话筒整合到一起,主持人单手操作,让主持变得更从容?彭怀涛看见爷爷拄拐杖的时候,弯腰捡东西很费劲,于是萌发把拐杖和钳夹合二为一的想法。

“无论是杜勤勉,还是茆荣、彭怀涛,平时都留意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习惯把想法、灵感随时记录下来。”胡康介绍。

像乔布斯追求作品的完美

这些获得大奖的作品看似简单,但从产生想法到完成作品设计是个艰难的过程。

谈起《自带提词卡的话筒》的设计经历,帅气的茆荣颇有感触。当时正值考试周,他每天除了复习,就是设计作品,就连吃饭、走路,也在琢磨作品。“还不睡啊,都快1点了。”室友黄海亮的提醒常常让茆荣惊觉已经很晚了。

他总是被生活中的细节启发。一次,在寝室里吃饭,墙角的路由器引起他的注意,“为什么不把话筒做成无线的呢?”他立刻更改图纸,在话筒里内置了电源,让话筒挣脱了电线的束缚。

最难的是结构的设计,“要做到单手操作,这是产品的一个突破点。”考试结束,他一个人对着图纸冥思苦想,一坐就是一天。想不通了,就出去散步。当看到工地里脚手架的连接方式时,他兴奋地喊道:“我懂了,我懂了!”奔跑到家,将电子台词本与麦克风做了巧妙的结合,成功解决了单手操作的难题。“整个寒假,我就像乔布斯那样,为了追求完美的产品,不断修改产品里里外外每一个细节。”

为了将设计理念变为令人惊艳的作品,杜勤勉在设计《5度书架》时倾注了许多心血。为了测量书架斜坡的最适角度,他多次实验,通过电脑效果图反复比较不同角度的视觉感受,确定最佳视觉角度,既美观又节省空间和材料;在“人物互动和产品模块”上,做了数十次计算,画了上百张图纸,最终将单个书柜设计成“两个宽等于一个长”的规格。这样,单个书柜可以当板凳坐,两个书柜摞起来可以当书桌用,多个书柜无论竖放或横放都可以保持整体美观,让书架富有“生命力”。

“他们的作品能够获奖并非偶然。”指导老师曾力说,“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作品的创意独到实用,细节打磨上有很高的水准是他们获奖的关键。”

团队里学习 竞赛中成长

连续三年问鼎国际设计“奥斯卡”大奖,取得成绩的背后,有着一段崎岖的探索经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艺术学院从2008年开始尝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工业设计系主任彭红教授坦言,“由于设计方向模糊,想法不切实际,队员合作不够,连续几年冲击失败。”

她决心改变策略,提出“在团队里学习,在竞赛中成长”,鼓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报名参加国内外各种竞赛;学院为每个团队配备指导老师,帮助指导解决作品问题;课余时间开放所有实验室、办公室。

“创新不仅仅是像爱迪生一样搞发明创造,还应该学会从生活中挖掘处处存在的创新可能。”老师们分析“红点奖”往届获奖作品,并到多所高校“取经”后,这样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胡康给每个学生配发速写本,要求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痛点”和灵光一现的设计“点子”。杜勤勉一年多时间就密密麻麻写了两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眼中的发现越来越多,脑子里的灵感不断涌现,师生“晒点子”讨论会常常从晚上七点说到十一点。“忘了时间。”他们说,“我们享受创新的过程,乐此不疲。”渐渐地,他们在寻找设计题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磨作品细节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系,作品质量逐年提高。

近5年,该院收获了国内外150余个设计奖项。部分参赛作品虽然未能获奖,但也被全球设计界知名博客和多家国外工业设计网站刊登,受到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很多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收到了知名企业抛来的橄榄枝。

获知学生第三次问鼎红点奖,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孔建益欣喜地说:“这是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成果。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大学只有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上一条:替考生赢得“诚信第二考” 下一条:大学生暑假忙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