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改革】校团委:锚定“五化”改革新方向 凝聚奉献青春正能量

作者:龚宇婷 覃垚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22-04-21浏览次数:

通讯员龚宇婷 覃垚

团中央2018年印发《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科学化发展,在团的总体工作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我校团委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结合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实际,从“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精准化、信息化”五个方面,对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确保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凝聚起了更多弘扬志愿精神的青春正能量。

加强制度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为保障我校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我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2021年10月,校团委印发《武汉科技大学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全校志愿活动科学分类,按类管理,60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划分为社区治理、成长关爱、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校园建设及其他领域六个类别,加强同一类别内不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相似志愿服务活动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活动社会效益最大化。《办法》还明确了我校青年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职能、工时认定标准等,推动了青年志愿服务各方面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021年11月起,校团委联合学生工作处开展“青扫计划”,将校园内各楼栋、公共区域的卫生责任区边界明确化,责任到各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把校园美化类的活动进行整合,避免清洁卫生打扫志愿服务活动在同一区域被不同志愿服务组织重复进行,而某些区域又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让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高效。

为加强我校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培养和管理等工作,2021年10月,校团委修订了《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管理办法》,并制定了《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培训培养方案》《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挂职管理办法》,实现对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全年、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2022年3月16日,校团委与任家路中学签订《共建研究生支教团教学实习见习基地合作协议》,对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展开合作。

开展专业培训 实施科学服务

为增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发挥青年志愿者骨干的先进性和模范带作用,培养具备志愿服务专业知识、技能的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校团委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以帮助他们掌握必备通用知识,提升活动组织策划能力、项目管理技巧和实践水平。

2021年10月8-10日,校团委圆满完成第一期“青苗计划”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班的培训任务。校党委副书记孙国胜、湖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中心主任贺茂林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省内志愿服务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方面的专家受邀进行授课,课程涵盖党史中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管理和领导艺术、活动策划与实施、素质拓展、项目参赛指导、优秀项目路演与经验交流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沈莉定期对学校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指导。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志愿活动开展前,校团委会针对活动组织人员、志愿者分别进行规范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校团委副书记刘帅说:“校团委加强与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湖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中心、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合作交流,积极寻求他们的专业指导,努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志愿者骨干参与志愿服务,带动提升学校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进行项目规划 增强服务能力

目前,我校共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公益性社团和特色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30余个,每年平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调重复、数量多而精品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校团委在创新项目设计、实施重点示范项目方面提出了多项措施。

为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向志愿服务项目提档升级,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提升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大局的能力,2021年开始,校团委实施重点示范项目培育工程。“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入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校内遴选和创新培育了10个示范项目,建立项目负责人定期工作交流机制,邀请专家一对一对指导,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内涵创新,增强项目服务工作大局的能力。”刘帅说。

2021年,重点示范项目培育取得一系列成果。“麟洁之行-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入围“致敬志愿者-志愿公益创造营2021”前30强,“向日葵计划”志愿服务队入围前100强,两个项目分别获得15000元、3000元经费资助,“向日葵计划”志愿服务队还成功入选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项目,获得6000元经费资助;“志愿居民社区行”项目入选洪山区202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大赛“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获得3000元经费资助。

除大力培育新的志愿服务项目,校团委还加大传统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营造良好志愿服务氛围,提高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通过学校官微,先后推送西部计划项目和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感召了一大批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立志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搭建信息系统 实现便捷高效

为适应社会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的日常化、便利化,2021年9月,在校团委积极争取下,我校成为继武汉大学后第二个具有“志愿汇”APP后台审核管理权限的湖北高校。自此,我校在志愿者注册、需求发布、在线报名、管理统计、资源对接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过去,统计工时需要先收集齐全校的志愿者证,再进行人工盖章认证工时,工时认证流程繁琐、主观性强,工作量大、耗时长且容易出错。虽然学校自主开发了“武科大助手”APP,对全校各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活动申请、审批,志愿者的工时认证等实现了线上管理,但志愿者毕业离校后,在校期间积累的志愿服务数据信息不能与在校外开展的志愿服务数据信息实现对接。

“志愿汇”APP作为全国统一的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具有组织多、功能全的特性,可以对志愿者志愿服务个人信息实现终身统一管理。校团委申请到该系统的后台审核管理权限后,积极推进既往工时补录工作,与各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沟通,历时一个学期,将2018级至2020级共2万余名志愿者的工时全部录入“志愿汇”APP后台。现在,我校已在该系统构建起“校、院、班”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管理员通过后台可精准掌握学校每一位同学志愿服务数据信息,推动了志愿者的精细管理和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全国性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青年志愿服务平台,推动更多青年志愿者方便参与志愿服务,实现我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数据信息与社会的全面对接。”刘帅解释道。

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原旭群说:“改革后,工时认证的流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对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校团委定期组织关于志愿服务平台管理端的培训,确保了全校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员都能熟练操作系统。

精准对接需求 提供个性服务

针对志愿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需求“供需”不一致的问题,校团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行统筹安排,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积极与青菱街道对接,梳理街道辖区内11个社区对志愿服务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志愿服务。目前,学校已有6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青菱街道外的武泰闸社区、白云社区等10余个社区进行结对共建。同时,对特定人群进行精准对接,有效利用志愿服务资源。

武汉市第九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了一些患有脑瘫、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校团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麟洁之行”项目负责人,推进他们与武汉市第九医院进行精准对接。“麟洁之行-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于2015年与湖北省麟洁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签订共建协议,一直致力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与武汉市第九医院的合作已于三月下旬正式启动,活动效果良好。

学校教师公寓有一位退休教师的家属生活无法自理,校团委得知后,招募了一个由10多人组成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团队,每次有2名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物品,改善老人生活质量。

原旭群表示:“校团委经常组织志愿者配合社区开展防诈骗讲座、法律知识普及和基础体检等活动。”医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白衣天使志愿者服务联合队经常深入社区,提供测量血压等一些基础的医疗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

校团委把握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大势,紧跟团中央改革要求,加强政策规划,聚焦关键环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把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为服务广大青年学生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大力推动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培育、线上管理、资源融合,努力打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生态圈”。

刘帅表示:“虽然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以参与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推动每名注册志愿者每年开展20个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工作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创新工作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校团委书记潘丽莎说:“接下来,学校将在现有工作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结合,持续优化活动途径,拓展活动内容,着力引导同学们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社会化能力、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上一条:【改革】化工学院:打造育人“红色引擎” 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下一条:【改革】保卫处:抓住本质不断革新 “群防群治”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