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巡礼】材料与冶金学院
一、学院简介
材料与冶金学院立足冶金等高温工业,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亮化特色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冶金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冶金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现场考查。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和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授权领域;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人才培养方面
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优秀基层教学团队,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湖北省教学团队。《耐火材料工艺学》获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新增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申报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大冶金领域人才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教学成果校级特等奖和省级一等奖。公开发表教研论文68篇,出版教材3部,其中1部为十三五规划教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获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59篇,推荐22篇省级优秀论文。考研录取率36.88%,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52%,协议就业率达92.25%。研究生获得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为8篇、24篇,获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硕士论文4篇。获批国际化课程立项建设4项,教材建设项目2项,教改项目2项。新增校级7个、省级1个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
三、学科建设方面
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冶金工程学科并列第五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并列第35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被列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单位。
四、师资队伍方面
李亚伟获2017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同时获批国务院201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薛正良获“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专家荣誉。张少伟、霍开富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霍开富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张海军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赵惠忠获批2017年“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锦化获得第二届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师静蕊和吴腾获全国金相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樊希安获湖北省“工友杯”创新创业大赛“最佳创新奖”并获创新组第一名,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许学成获湖北省“工友杯”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奖。顾华志获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程常桂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高校学科建设先进工作者,李远兵获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全职引进宋仪杰、毕云杰、常帅等国家级人才来校工作;霍开富、周盈科、王国雄、程玉峰、林良旭等教授获得省部级人才头衔。
博士后获批楚天学子24人,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2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二等面上资助21项,湖北省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6项、择优资助项目2项,新建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3个。
五、科学与社会服务方面
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7项,主持装备部重点专项2项,国防重点项目1项,装备部军工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3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5项,湖北省对外科技合作专项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申报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年科研进账经费突破3000万元。
在学术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139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5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16部。在研国际标准项目2项,发布国家标准12项(其中国家标准5项,国家标准样品7项),行业标准4项。
合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
联合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获批湖北省科技厅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组织申报并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5项、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项目2项。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
获批国家、地方公派出国项目分别为17人次、6人次。聘任瑞典皇家工学院杜嗣琛,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首席教授朱剑豪为学校特聘教授;申请并获批国际化课程立项建设4项。获得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资助3项,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资助项目2项,地方高校“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项,湖北省对外科技合作专项1项。联合主办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主办中-奥研究生论坛、中-奥-德研究生论坛各1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古斯塔夫-爱立许奖3人。
七、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冶金工程专业教工党支部被评为2019年“全国党建工作样版支部”。2018年冶金教工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学团工作成效明显,连续四年获学校优良学风学院,有31个班获“优良学风班”称号,2个团支部荣获“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2个团支部获团省委“活力团支部”称号。获全国和省“自强之星”称号分别为2、3人次(王珊,黄明柱,安威力),获“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1人。
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方面,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