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十三五巡礼】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者: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编辑:陈孖川发布时间:2020-12-04浏览次数:

【十三五巡礼】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十三五”期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大会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不忘初心,逐梦前行。5年间,学院大力强化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深入推进专业学科发展,持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绩。

强化“党建”引领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创建“十个注重”工作模式,努力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2019年学院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党委连续三次获评武汉科技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两次被学校及湖北省推荐参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获2016年湖北省“先进党支部”称号。

发挥政治优势,助推学院发展。学院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比例100%,高级职称教师中共党员占比59.7%。凝聚高层次人才党员骨干力量,成立“钒中心党支部”。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九三学社武汉科技大学主委、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一敏教授获2020年“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致公党湖北省委委员胡斌教授获国家重点基金项目1项,无党派人士王黎教授《关于协调推进武汉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建议》获武汉市市长周先旺签批督办。

凝练工作经验,构建育人体系。学院围绕 “大资源、大环境”的学科特点,以基于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着眼点与突破口,实施“思想政治引领工程”、“朋辈互喻示范工程”、“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实践育人带动工程”, 构建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意识教育”等分级分类思政教育体系和“三节三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才体系,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5年间,思政工作获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6项,研究成果30余项;2017年学生共工作精品项目获结题并评定“优秀”;学院获大学生各类赛事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4项,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省一等奖1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北省银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赛银奖2项、铜奖4项;学生专利获第九届湖北省专利优秀奖1件。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考研录取率从2015年的25.4%提升至2020年的41.16%,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2017年学院团委获评学校“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9年学院获评武汉科技大学“优良学风学院”称号。

彰显特色优势,打造一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培养拔尖人才,培育标志成果,是学院“十三五”的重点目标。五年来,学院聚焦学科、专业协同发展,构建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优化人才队伍体系,完善特色办学系统,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构筑培养拔尖人才的支撑保障环境。5年间,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矿物加工工程和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内所有学位点均通过专项评估或合格评估;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获B-、矿业工程获C+;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学科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在2019年和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均位列全国第六位。

强化内涵建设,推动专业改造升级。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理念,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5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矿物加工工程),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增1个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抓好学科评估,促进学科建设稳步发展。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3个工程硕士领域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合格评估。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新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申报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群,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骨干学科分别列入“现代冶金及先进材料”、“绿色钢铁智能装备与系统”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群,与学校冶金工程学科优势互补融合,共同组建“冶金与矿业”获批湖北省“双一流”学科。

坚持人才强院,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环境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结合学科布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遴选高层次人才,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成功设站,实现学院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优化师资结构,占领人才高地。5年间,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引进优秀师资19人,入选“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计划”5人,入选“香涛学者”1人,成功申报并获批“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聘请张文海院士和余永富院士为学院“特聘教授”,聘请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蔡富良为我院“客座教授”,新进站博士后8人。

提供发展支持,激发人才活力。学院高度重视对人才成长发展的支持。5年间,完成专业技术职称晋升4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3项、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1项;7人获批国家公派留学地方合作项目,2人获批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1人获批单位公派出国普通访问学者,1人获批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项目;获各级各类人才奖励18项:张一敏教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2016年度湖北省杰出专业人才;叶义成教授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楚天园丁”奖;刘涛教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韩军教授获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向晓东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校杰出贡献奖”; 柯丽华教授获湖北省“优秀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武汉科技大学“三育人教书育人标兵”荣誉称号。

勇于担当作为,提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

学院呼吁全体教职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5年间,学院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学院科研经费近1.1亿元。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优质团队。学院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发表核心期刊教研论文13篇,出版教材8部,获中国冶金教育协会冶金类教材评选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课程建设为导向,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矿物资源开采与加工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形成校级教学团队3个;建设了6个专业责任教授团队,建成MOOCs《建筑火灾安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金属非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及其关键工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提升科研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学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能力。5年间,学院科研经费近1.1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3项;承担各类横向科研600余项,与企业签订合同156项,合同金额4878万元,其中合同金额大于100万的13项,实现技术转让4项。其中,刘涛教授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我校首次以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版专著18部,授权发明专利70件,申请发明专利137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460篇,自然指数论文1篇,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为我校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是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全体师生砥砺奋斗的五年,也是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飞速发展的五年。新的征程,资环学院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滚滚奔涌的潮流中,团结一心、拼搏奋进,析自然之美、存资源之华,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上一条:【十三五巡礼】恒大管理学院 下一条:【十三五巡礼】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