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路 重细节 集众力
机械团队给婴儿车搭上“互联网+”黑科技
见习记者 肖贻昊 况南毅 胡贤堃
拥有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控制系统、网络控制平台和机器感知系统等核心技术,相关技术已申请15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这是“优加Baby婴儿车”在创新方面的巨大突破。
来自机械学院的程宏等10名同学凭借“优加Baby婴儿车”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
越努力越幸运 小课题变大项目
婴儿车原本只是俞超所在课题组的一个普通课题。为了让婴儿车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团队花了很多心思,智能化的自动安抚功能是一大创新。
“由于没有先例,我们只能通过看论文、查专利等方式来搜集相关资料,每天花在万方、知网等各种数据库中查阅资料的时间就有4、5个小时。”谈及做设计的那段时间,丁周阳回忆道。
终于,他们找到了解决办法——通过检测儿童的体温、摇晃状态、哭闹声等方式,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判断婴儿状态,启动系统来实现安抚。
有了具体的思路,图纸便迫在眉睫。
“不行!”“重来!”“再来!”图纸初稿刚出来时,由于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都没有考虑到位,常常导致加工厂不能加工。重复画图纸,反复改动细微之处,看似简单的几张图纸俞超一改就要改一个星期,时常整晚地加班。
几个月的时间里,俞超几乎每天泡在加工厂里,反复与加工厂老板讨论图纸加工的可能性,再根据建议继续修改图纸。“时间长了,加工厂老板都成了我们的校外导师。”俞超笑着说。
访家长重细节 金点子来自生活
决定参加比赛伊始,整个作品还只有一个雏形。
“我们最开始想了很多不同的方案,但都因为不切实际而放弃。”好不容易商量出一个好点子,还须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团队商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等回复可以说是最艰难的时候了。”电话一响,程宏的心跳就会加速,“最怕听到做不到三个字。”
任何的设计都需要让使用者满意。“既然是设计一款智能婴儿车,为什么不直接去采访父母呢?”
说干就干。采访的过程中,程宏会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结束之后再与团队商量新的设计。除了自动安抚功能、自动避让障碍物,自动监控环境等设想也是来源于和父母的沟通交流。
许多妈妈在使用传统的婴儿车带孩子外出时需要寸步不离,自动避让障碍物功能便成为了我们的主攻点。它能够通过婴儿车自身携带的感应系统,自动行走及躲避障碍,始终行走在用户前2米左右的距离上。同时,它还能自动监测婴儿车内部及外部的温度、湿度,在紫外线较强时自动关闭车篷,父母则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掌握婴儿车内环境。
“这些设计其实很简单,但没有那些父母的建议,我们很难自己想到。”提起自己的作品的诸多革新,程宏显得很谦虚。
在商业模式上,以“互联网+众筹”的形式实现第一代婴儿车上市销售,再以技术换市场,然后通过一些服务换得利润。这一想法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有团队破万难 齐心协力获国奖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程宏对内负责团队协调、婴儿车设计、CAD和简单的三维图绘制;对外又需要负责公关,与天使翼投资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联系。各种事情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完成,程宏一度感觉压力山大。
“我是第一次进入这种类型的比赛的决赛,还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压力非常大。”他回忆道,“尤其是当设计出现问题时,我会特别沮丧。”这时,程宏就会去找其他队员和老师谈心。这些有过一些决赛经验的“前辈”,总会一针见血地找到他的问题所在。“他们总会给予我很中肯的建议,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我的工作。
“当时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在不破坏婴儿车结构合理性的前提下,加入传感器,又能实现折叠。”俞超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每周定时召开商讨会。每个人都会将平时自己记录下来的构思,在商讨会上进行讨论。“讨论是以轻松的聊天进行的。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但是合在一起非常好。头脑风暴,这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作为团队成员不能怕多做。遇到困难时,总有人站出来,或是帮助队长制作PPT,或是帮助其他人查专利、查数据。无论是长达3到4天的论文专利查询,还是作品提交前两天的通宵修改,没有一个人抱怨。
为了更充分地准备比赛,几位指导老师还模拟评委,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提问。结束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进行修改更正,如此反复多次。“比赛所有的资料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省赛前一天晚上才最终定稿。”
诸多困难并没有让团队怯场,大家反而感觉很踏实。“我们努力了一年多,是骡子是马也该拉出来溜溜了。”临近比赛上场,俞超很幽默。
决赛现场上,评委质疑,“功能太多,是否都能实现?”程宏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有一个很棒的团队,有老师的技术支持,有投资公司的资金保障,没有理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