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生活费面面观

作者:王美丽 刘雁青 何晓敏 方菡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4-22浏览次数:

大学生活费面面观

见习记者 王美丽 刘雁青 何晓敏 记者 方菡

大学生活中,生活费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由家里给与,而有一些学生,生活费来源于自给自足的兼职薪水。大学生的生活花费也是各种各样。

弟弟打工 供姐姐上学

“最近还好吧,工作辛不辛苦?”小文看着视频那头的弟弟,心疼地说。“没事啊,好着呢!”弟弟冲着小文笑笑,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因为修车弄脏的脸。“你得好好洗脸了。”说完,姐弟两人“哈哈”笑出了声。

小文是我校文法学院大三的学生,每周她都会和弟弟通电话,互相关心,聊聊身边发生的事。

高三那年,小文的父亲受伤,身体伤残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因为风湿性心脏病不能干重活,家里不仅失去经济收入来源,还要承担高额的医药费。小文进入了大学,大学的生活费让这个毫无经济收入的家庭雪上加霜。

弟弟小武, 高三后辍学打工,虽然只比小文小一岁,但家里所有的开销都靠弟弟小武的工资支撑。弟弟每天都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去汽车修理厂上班,晚上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才能回到家,十分辛苦。

家里人都很心疼小武,小文心里也觉得愧疚。小文的大学生活费大部分来自弟弟,每个月小武都会关心姐姐的生活费问题,往往都是主动提起打钱。小文总会推脱:“还有好多,你不用给我。”即使如此,小武还是尽力每个月给姐姐打钱。

小文生活节俭,除去吃饭花费以及生活用品的购买,几乎不再多花钱。 小文说:“我和弟弟从小打闹到大,感情一直很好。他每天那么辛苦工作,我不希望给弟弟太大的压力。”为此,她每个月尽量节俭,克制生活花销。

自己挣钱 独自负担

进入大学后,化学与化工学院大二的学生王潇便不再向家里索要生活费。他通过兼职做家教来赚取生活费。他认为,大学生从年龄上看,已经是成年人。

“在古代,这个年龄的男子基本上就开始独立地生活了。” 他说,“大学生应当试着离开父母提供的温室,学会独立成长。”

王潇从大一开始就兼职做家教,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每周日早上六点,大多数同学还在睡梦中,王潇就已经起床了,然后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学生的家里。常常因为疲惫,他在公交车上坐着就睡着了。因为他对学生认真负责,那位学生的表弟也让他辅导了。有时学生的家长不在家,他还会主动给他们做饭。经过一年多的相处,王潇已经和两名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花钱方式上,王潇属于用钱有计划型。他根据自己的收入,每周合理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每个月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在他的精打细算下,还能攒下一些钱。他有一张专门的银行卡,把每个月剩下的钱一部分存进去,一部分存进余额宝里。积少成多,他的目标是在大学期间可以存够将来买房子的首付。

王潇虽然节省,但丝毫不吝啬。他和同学一起出去吃饭,只要身上有钱,他一定会主动买单。他的课余生活也丰富多彩,除了做兼职外,还会去吹笛子、看书等。

父母给与 理性消费

走进方辉的寝室,只见他的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吃、水果。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二的他,每个月的生活费由父母提供。父母给的钱不多,但在他的精打细算下,日子过得依旧滋润。

“新鲜水果、零食以及每日丰盛的饭菜是不可缺少的。”方辉笑着说。他的大部分生活费都是花在饮食上面,对于服饰方面,他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他认为,只要穿着舒服就行,而且家里也为他提前准备一些衣服,所以在这方面的花销很少。“钱要花在刀刃上,更何况每月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周末,方辉经常泡在图书馆自习,或者带几本感兴趣的课外书去看,偶然约几位好友去本地的景点游玩,但外出的花销都控制在百元以内。他兴趣广泛,每周会抽出时间打球或者跑步。开学时,他还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在这学期内,练出八块腹肌。

文法学院的小田也是一个理性消费的人,遇见喜欢的东西,总会先考虑自己的生活费还剩下多少。即使遇见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也会反复思量,再作出决定。在生活费的使用上,她从不冲动,哪怕是看到心动的价格,她也会先去确认东西的质量,以及东西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她的生活消费没有大手大脚,但生活很惬意,自己需要购进什么东西,在月初的时候就会提前想好,合理计划,月末还会有盈余。她的生活费大多数用在穿衣吃饭,平时也会有一些娱乐消费,看一场漫画展,听一场音乐会等,生活丰富多彩。

大学生消费千差万别,身为当代青年人的我们,每一天都在成长,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

文法与经济学院团委书记卢文博认为,大学是可塑性很强的阶段,生活费的使用可以体现一个人对未来的想法。生活费如果用于投资学习,提升自己,那就是对未来的投资,进入社会后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回报。当然部分人选择兼职,得到的不仅是生活费,还有兼职的经验,因此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上一条:忆校史 话家国“校长有约”第三场活动纪实 下一条:冶金系张保平教授QQ群里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