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教学一线 学在科大】 罗旭:追梦人在西部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3-28浏览次数:

【教学一线 · 学在科大(4)】

罗旭:追梦人在西部

见习记者 陈倩茹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对于外地人来说,贵州的环境恶劣和落后致使许多人都退避三舍,相对于繁华发达的 北上广 ,极少数的人会选择将梦安在那里。

罗旭是老科大生了,2008年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随后留校读研,2010年转为硕博连读生,攻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得过宝钢优秀学生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 楚天学者 柴利教授的得意门生。

当所有人在猜测这样一个学生是会留校、出国还是会入国企的时候,他却志愿去贵州遵义医学院教书。

每一个富有责任感、热爱祖国和民族、渴望建功立业的热血男儿都渴望有一片广阔的天空,都渴望能有为民族事业奋斗的平台,我做不到‘世界因我而不同’,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克服困难,在祖国西部燃烧自己的青春,一定能做到‘这里,因我而不同’。 就这样,他来到了西部。除了衣裳和被褥,随行的还有他未完成的科研项目。

第一天上课,这个没有当过老师的应届生拿到教科书却不觉得犯难,罗旭把这种能力的锻炼归功于他的导师柴利。因为,刚读研究生时的罗旭并不善于表达,柴利教授就鼓励他去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作报告。小组里演讲讨论、做现场报告,来回几次,这个原先会怯场的青年现在不管任何场合都能侃侃而谈。

罗旭是柴利的第一个博士生,为了让他能够独立做科研,柴利为他挑选了一个新的科研方向:异构传感器网络多目标多重覆盖策略。这个项目罗旭做得很辛苦,论文前后修改八次,历时一年才完成。经此一役,柴利将罗旭引上了科研的正轨,后来的科研论文都能融会贯通、一气呵成。 我很谢谢那次考验,训练了我独立科研的能力。

受平日里导师言传身教的影响,罗旭在工作岗位也尽职尽责。遵义医学院多为女生,理科是薄弱环节。每个学生基础、能力、天分都有所不同,得要对号入座到每一个人。往往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他要强调很多遍,以求尽可能让多数人接受。除去上课,罗旭的时间几乎都放在科研上,他经常一个人留在实验室潜心钻研,觉得 精神上非常充实饱满 。

不同于武汉的商圈聚集、人声嘈杂,在环山的贵州,鸟语花香、环境空灵,罗旭闲时会沿着学校走一走, 心情非常宁静,能让心沉下来。

中东部该建设的基本上都建设起来了,搞科研,团队也都很成熟,而西部较为落后,发展需要人,我想为这里的发展,贡献我的微薄力量。 罗旭把自己的梦安在了西部,他想建立起一个自己的科研团队帮助西部发展。贵州的科研条件比较艰苦,没有实验设备,没有示波器,没有信号发射器,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一个便于搞技术和科研的硬件平台,但罗旭并不灰心: 再困难我也要把团队建起来。

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是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 这句弗洛姆《爱的艺术》的名言一直影响着罗旭。他说: 我们都是世上的盐,我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爱来到这里,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理想与责任。

【教学一线 · 学在科大(5)】

周玮:自学成才的IT高手

见习记者 桂花

一盏台灯,一堆七零八散的ipod零部件,周玮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研究着手中的宝贝,棱角分明的脸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凌厉的短发偏偏显出一副文静的样子,认真的样子实在让人不忍打扰。不用说,他一定是在探索那小小芯片里的秘密呢。

材冶学院大二学生周玮在同学朋友眼里是一位电脑高手,大一时他凭借着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裸考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去年12月份,在几乎全民喊 明年再来 时他又成功通过了计算机三级,成为全班甚至全专业少有的双证到手的学生,令许多同学艳羡不已。

刚进大学,同学们就渐渐发现了周玮同学的 特异功能 。平时很安静的一个男生,话不多,一到计算机课他的特长和 抢手 就表现出来了,特别是上机操作和考试时,同学们都纷纷抢着坐在他的旁边,以便向 高人 请教。

一次,同班的周晓娟同学把自己的手机递给周玮,郁闷地说: 我的手机好长时间不能用数据连接了,前几天刚升级的套餐500兆流量也用不了。 周玮接过手机,立马 研究 起来,十分钟后,他弄出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手机页面,十分 专业 地说道: 你的手机系统有问题,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个是刷机升级,不然就再买一个新手机吧。 听了这位 大神 的话,周晓娟感激地说: 有了你的诊断,我就心里有底了,去修手机就不怕被宰了。 有时女生的电脑启动不了,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他,把电脑放心地交给他,最多一个晚上周玮就能解决问题。他就像一位智多星,同学们的手机、电脑出故障了,直接送到他寝室。

不只是手机电脑的维修,对于各种电脑技术周玮也是颇有研究。班里要做团日活动的PPT、拍照,都会请他作参谋,以取得最佳效果。一次学校举办微电影大赛,班级准备拍摄以篮球为题材的视频,可是班上没有一个人懂得相关知识。班长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而当时的周玮对视频拍摄剪辑也是一窍不通,可是他潜心钻研了几天后现学现卖完成了所有工作,效果很好。

才大二就对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如此精通,同学们都猜测他是不是有过特殊培训经历,周玮笑着回应: 就是平时喜欢,没事看看这方面的书报杂志,也常常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动态。小时候喜欢摆弄玩具,将小型电子产品拆了再装回去也是家常便饭。不过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

【教学一线 · 学在科大(6)】

刘平泽: 哲学狂人 乐奉献

见习记者 李锐

瘦高身材,黝黑皮肤,一身白色的休闲装,戴着黑框眼镜,不俗的谈吐给人成熟稳重的印象,理科生的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 哲学。

进大学之前,他就通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一系列哲学名著。大学期间,在同学眼里,刘平泽是一个 异类 :与期末成绩息息相关的教材不看,专门看让大多数人头疼的《资本论》、《经济学概论》。有一次,他迷上了一本哲学书,连续看了一个星期,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会念着书里面的情节,弄得我们一个星期都没有睡好。 室友罗自贵说。

身为材冶学院青协理论策划部部长,他把对哲学的热爱运用到了志愿服务实践中。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实践对人的意识起决定作用。 秉承着这种信念,每次的志愿活动他都会带队,让大家在行动中感受志愿服务带来的意义。武汉市地铁2号线开通之际,他通过阅读相关的志愿者材料,发现城市志愿者已成为志愿者发展的趋势。他参考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志愿服务的经验,三次往返黄家湖与螃蟹岬之间,拿出了完备的 螃蟹岬地铁站志愿者服务 策划书与活动方案,终于折服了地铁站的负责人,材冶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功走向社会。

组织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践,更是需要优秀理念的指导。 他注意到,每个学院都有着众多优秀的活动,却都没有一种能够详细介绍志愿者理念的刊物,于是刘平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克服了技术与资金的问题之后,他与自己的搭档们熬了无数个夜,终于创编了武科大的第一份志愿者理论刊物 《炽橘》。他说: 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哲学理论’推动志愿活动的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志愿服务事业是一种‘利他主义’,这种利他行为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哲学是他的兴趣、志愿者是他的工作,他取两者的 基本内核 ,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上一条:【教学一线 吾爱吾师】 桃李之师李金云 下一条:【教学一线 乐在教中】 把数学讲出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