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推普进乡传规范 助力交流无障碍

作者:张娅菲 周文君编辑:王翔宇发布时间:2025-07-20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娅菲 周文君)为向学生群体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知识,响应第28届全国普通话宣传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号召,7月18日下午,我院“梦载星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香口乡香口中心学校桑梓三班开展普通话推广课程。实践队队长刘烁寓教于乐,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语言文化课。

课程以普通话发展历程为教学起点,通过解析我国地理特征与语言生态的关系,刘烁指出,我国现有汉族方言区十余个、少数民族语言五十余种,在传统交通条件下,人们交流范围有限,方言尚可满足沟通需求。但随着现代交通网络日益发达、人口高频流动,通用语言的推广已成为促进跨地域、跨民族交流的必然选择。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刘烁特别强调,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是为了增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并非替代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瑰宝,都需要我们在新时代保护、继承和发展。

在阐释推广意义时,刘烁从教育发展与民族团结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推广普通话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既能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更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语言基础。

此次课程还设置了“普通话挑战赛”实践环节,包含常见易错字识别与绕口令训练两大模块。针对“殷红”“湮没”“筵席”等高频易错词,刘烁带着他们逐一攻破;通过“出东门,过大桥”“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等经典绕口令开展发音训练,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刘烁表示,教学与实践交互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趣味挑战中提升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普通话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在班会宣讲环节,刘烁鼓励学生们“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积极学习和运用普通话,规范汉字书写,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将语言规范意识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共同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刘烁总结:“此次课程的开展让孩子们普通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其对普通话文化价值及规范应用的理解。实践队将持续推进普通话推广工作,为构筑美好中国梦添砖加瓦,共赴美好未来。”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心理关怀浸润乡土 专注训练护航成长 下一条:【艺术学院】光影入乡传支教温情 镜头定格筑教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