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艺术学院】探索太阳系奥秘 志愿实践播科学

作者:喻快 陈欣雨编辑:姜永鸿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喻快 陈欣雨)7月29日上午,我院“清风如约至,艺美乡村行”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辅镇理思桥社区,为当地爱心托管班学生举办天文科普志愿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影像展示、知识讲解与互动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太阳系奥秘,认识八大行星特征。

志愿者播放宇宙影像资料,画面中星系运转、行星特写等内容呈现于屏幕。学生们注视屏幕,部分人伸手比划星球形态。影像结束后,志愿者用通俗语言结合比喻介绍行星特点:水星被描述为离太阳最近的“小不点”,金星是裹着厚厚“大气层棉被”的炽热星球,地球是蓝色家园,火星为“红色星球”,木星是太阳系的“大块头”,土星戴着“草帽状”光环,天王星“躺着运转”,海王星是遥远的“蓝色冰巨人”。

学生们了解到,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金星表面温度极高,木星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互动问答环节,志愿者围绕行星特征设计问题,学生举手回应正确率逐步提升。手工制作环节,学生们用彩泥塑造行星模型,按讲解内容选择对应颜色,火星多为红色,海王星则以蓝色为主。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记住了行星的名称和顺序,同时对它们的大小、颜色和运行轨迹产生关注。

互动环节的设置旨在加深学生理解。行星排序游戏中,学生抽取标有行星名称的卡片,按与太阳距离排列,过程中因对“天王星和海王星位置”的争议展开讨论,最终在提示下完成正确排序。角色扮演时,学生分别代表不同行星,依据讲解内容介绍自身特征。理思桥社区爱心托管班的一名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代表土星,准确说出其“有光环”“体积仅次于木星”等特点。

团队设计的互动环节与知识讲解紧密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行星知识。活动中观察可见,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正确排列行星顺序,并在扮演中介绍行星特点。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在乡村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一次有效尝试。一位家长对活动效果评价道:“此类活动通过互动形式让学生接触天文知识,既补充了课外内容,又培养了探索意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科普活动。”

上一条:【艺术学院】青春主播声动四方 山林珍品情暖星火 下一条:【艺术学院】志愿实践科普行 严控入口护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