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交通学院】何浴泽:从电路小白到电气总监 他用坚持点亮赛道

作者:张春璘 刘睿编辑:王翔宇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春璘 刘睿)“心韧逐光,笃行致远,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谈及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何浴泽如是说。

近期,我院车辆工程(产业)2202班何浴泽以连续三年专业绩点与综测排名双第一的优异成绩,第三次斩获国家奖学金。他深耕科研,将等离子体催化氨制氢研究登上《Molecules》期刊,用硬件开发为赛车安全保驾护航;他兼顾实践与服务,在企业实习中崭露头角,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始终以理想为帆、以实干为桨,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奋进篇章。

勤学善问,筑牢学业根基

在三年本科生涯中,何浴泽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与钻研。他的成绩单格外亮眼:大三平均学分绩点3.86,连续三年稳居专业第一,46门课程达到90分及以上,20门课程斩获95分及以上的高分。

这份优异源于他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公共课,他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课后绘制思维导图归纳重点,通过分析历年试卷总结题型规律进行针对性练习。对于专业课,他注重与老师沟通,优先攻克重点难点。“课时有限而知识点繁多,优先掌握核心内容,再向老师请教拓展,是高效学习的关键。”何浴泽分享道。

“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多问,不懂的、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前找学长学姐去了解,这样才能避免踩‘坑’。”这是他三年以来在学业上能够游刃有余的秘诀。

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他还辅修了英语,并在该专业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中取得了优良成绩。在英语竞赛中,他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二等奖。“语言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也是专业发展的助力。”何浴泽相信,扎实的双语能力能为科研与实践打开更广阔的视野。

从零开始,于坚持中一步步造就卓越

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零碳动力系统中等离子体催化氨制氢装置”中,他担任项目负责人。

跨专业领域的研究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在祝能老师的带领下,从最基础的文献的研读、学习做起,耗时一年,最终攻克难题。何浴泽坦言道:“我们做研究是要针对某个社会痛点的,只有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再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好。”

在赤骥车队,何浴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他从预备队员起步,凭借刻苦钻研成长为车队电气总监。

初入车队时,他还是一个“电路设计小白”,刚开始也是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电路知识学习过程,不过他有一群热心的伙伴,在组长的指导和队友的陪同下,他后来成功培养了自己的电路图绘制能力,也慢慢适应了车队的工作。

“车队很温暖,我感受到了每一个人的善意,我在车队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很多美好的友谊。”何浴泽感慨道。

实践赋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2025年7月至8月,他在华域视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实习,他作为当时唯一的实习生,在技术和年龄上与公司的前辈们都有许多差距。

实习中,他需要使用他未曾接触过的仿真软件完成公司布置的任务,他最后也通过自学、向公司前辈请教,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实习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平时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但是在我去了车间,看过零件的加工过程后,我才发现自己学的远不止课本介绍的那样,”他表示,“车间见闻和仿真操作让我对汽车结构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也明确了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何浴泽已成功推免至东南大学继续深造。回顾大学历程,他表示自己虽也踩过一些‘坑’,但整个大学期间都比较有规划,因此也算并无遗憾,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大一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打好专业基础;大二时应选择感兴趣、有性价比的竞赛项目;大三起要有明确规划,确定未来方向。”

上一条:【交通学院】从迷茫到专业第一:田丹丹手握“清单”向阳而行 下一条:【材料学部】传薪铸魂强信念 携手践履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