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书 传 爱 心
毕业生向图书馆捐书三万册
记者 魏小敏
走进校图书馆的采编部办公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图书的海洋,沙发、办公桌和地面上,各类书本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图书馆的十多名老师,正在书海间的狭小通道里来回穿梭忙碌,对书籍进行甄别和分类。
毕业季,毕业生的大部分图书无法带走,当作废纸卖掉又可惜了。作为全校文献集散中心,为了让知识更好地传承与分享,图书馆联合学工处发起图书捐赠倡议,让毕业生与他们心爱的图书作“最好的告别”。这三万余册书籍,正是学校师生对倡议活动的回应。
如此大规模的图书捐赠活动,今年是第二届。为扩大活动号召力,学工处将活动倡议首先下发各学院,由其组织学生集中收集捐赠书籍。同时,图书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接受班级、老师、学生等单独捐赠。
活动初期,仅4月14日、15日两天,图书馆就收到各学院捐赠的图书两万七千余册,截至记者发稿,捐赠图书总数已超三万册,涉及教材、参考书、杂志、小说等各种类型。图书馆工作人员历时一个半月,目前已分类整理图书一万多册,其中三千册已经上架,开始在各校区图书馆内流通。
5月24日上午,在青山校区图书馆举行的捐书仪式上,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12级车辆工程产业班的40名毕业生将自己精心挑选的40本图书放上书架。毕业生们在扉页上写下生活感悟、励志格言等留言。图书馆为每一位捐赠人颁发赠书谢函,并设计“本书由某某学长赠”专用章,由学生亲笔签名、盖章。加工完成的捐赠书籍,放置在二楼专设的“春晖书苑”图书借阅区,供师生随时借阅。
高中《物理》《化学》课本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也成为捐赠对象。信息学院2012级学生孙平,将大学期间做家教剩下的书籍捐于图书馆。“自己不需要了,但是对别人可能有用。”孙平想,这些书对做家教的学生有用,扔掉太可惜。笔记全覆盖的《化学》课本已有七岁高龄,是高考结束后,孙平向做笔记很厉害的高中同桌要来的,“很有纪念价值。”听说一位老师读者打算把书拿回去给即将高考的孩子,孙平非常高兴:“本以为这些书会‘压箱底’,没想到还真有人需要。”
除毕业生捐书外,学校老师也积极响应捐书活动。个人捐赠书籍,图书馆采取“上门服务”,只需一通电话预约,采编部老师便会前去整理、搬运。老校长汪厚植的夫人林老师,将汪校长生前学习、工作期间的近两百册书籍,捐予图书馆。前去取书的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吴菁被林老师的举动所感动,“汪校长在武科大工作了几十年,林老师将书籍捐至图书馆,是希望书籍能够得以保存,知识得到传承。”
每批捐赠的书都会以编号“JZ”开头,个人捐赠的书籍,则会在入档时,记录下捐赠人。让学生十年、二十年后依然能查阅自己捐赠书籍的情况。
捐赠书籍整理结束后,图书馆将综合考虑图书类别、新旧程度、实用性、书籍复本率等因素,决定图书是否收藏。符合收藏标准的书籍放入馆藏地:一线、二线、三线或四线书库。部分不具有馆藏价值的书籍,则会送至漂流站,需要的读者可以带走。几万册的图书甄别与分类,工作量很大。吴菁说:“每本书,都是学生的心意,我们要让所有的书发挥最大的作用。”材冶学院捐赠的《党章》和《消防手册》等图书,老师们将其整理后亲自送到学校党校、保卫处等部门,以便循环再利用。
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张明丽表示,学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学工处等部门对此活动的支持与配合,对于图书馆老师们也是一种鼓舞与激励。每批书籍一到,老师们便加班加点地开展工作,以便让图书尽快流通,希望能在毕业生离校之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书籍被分享。
副馆长刘翅红告诉记者:“整理图书时,有的书籍书页很薄,老师们手被划伤是常有的事。”“忙碌了一天,耗尽体力,都没来得及休息,抬手都变得艰难,脑袋也木了。”吴菁形容当时的状态,“回到家中,累得完全不想动,晚上八点就上床睡觉了。”
为将管理学院的八千册书从校外人和公寓搬至图书馆,采编部四位女老师与管理学院的几名学生,顶着烈日高温,来回往返数十趟。搬运途中,三号门的铁门坎找不到人放下,车无法通过,只能中途人工装卸八千多册书籍,花了4个多小时才搬运完成。采编部工作人员刘小若告诉记者,因装载量有限,书籍过重,书车用坏了两个。
为了把部分图书由青山转至黄家湖校区,采编部的“女汉子”们挽起衣袖,将每包重达50斤的8包图书搬到校车发车点。当时下着雨,虽然图书早已用防水纸打包好,但老师们仍担心它们会被淋湿,雨伞用来为装着书籍的拖车遮雨,搬运结束,老师身上的衣服也已湿透。“淋湿谁,也不能淋着书。”吴菁笑着说。
“捐赠书籍,可以使自己所钟爱的书接触到更多的读者,与他人分享好的思想与知识。”作为本批捐赠书籍的第一个读者,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的钟捷老师借阅了《中国思想史》。她整理捐赠书籍时看到该书,便被吸引,“读经典,用以弥补自己知识的短板。”
信息学院电气自动化13级学生洪英姬是第一个借阅这批捐赠图书的学生。看见学长在书页上留下“读书让你发现更多的美好”,洪英姬深受鼓舞,更加认同读书可以推动我们成长。
图书馆副馆长刘翅红全程参与了捐书活动,她说:“虽然三万册捐书,和图书馆两百多万册藏书相比,是个小数目,但这每一本书都沉甸甸的,凝聚着学生们的爱心。学生捐书,就是将爱心留在图书馆,陪伴学弟学妹成长,是‘爱母校’的另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