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陈磊 聂斌)4月17日下午,在教六楼6306报告厅举办了一场题为“创新生态的全球博弈:荷兰、美国与以色列的启示”的报告。科发院副院长董志军、人事处副处长叶双慧、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杨习、国际学院院长付绿平、湖北中奥(欧)科技与教育创新中心负责人金胜利、材料学部、全重实验室青年教师及研究生5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交流活动。报告会由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党总支书记林莉主持。会前,学校副校长董丽杰与苏光明就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话题进行了座谈。

报告会上,苏光明从国际科技创新形势、荷兰创新经验与启示、我国科技人才工作三方面展开深入剖析。
他首先梳理了世界科学中心迁移、国际人才流动趋势及中美科技竞争格局,结合主要国家科技政策与领军企业发展现状,揭示了当前国际科技创新博弈的核心特点。在介绍荷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苏主任以荷兰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国跻身科技强国的关键因素,包括高效的产学研协作机制、十大支柱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并总结其对我国创新生态建设的借鉴意义。
谈及中国科技发展时,苏主任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等核心部署,指出我国正面临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的重大历史机遇。他通过详实数据展示了当前海外引才与国际交流的成效,强调需进一步优化引才模式,构建全面创新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建议,并分享其在新形势下对引才工作的思考。
本次报告会现场互动热烈,师生围绕国际科技合作、人才政策优化等话题与苏主任展开交流。
此次报告为师生拓宽了国际视野,也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人简介:
苏光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现任科技外交专家委员会中荷专委会主任委员,历任国家外国专家局直属机关团委书记;政策法规司、经济技术专家司处长、副司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总代表(1999 - 2002年),驻旧金山总代表(2006 - 2010年);国家外国专家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主任(2012年5月-2013年4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法人、主任(2000年2月 - 2013年4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研究会副会长;2000 - 2024年3月,中国驻荷兰使馆科技参赞。参与第一、二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工作,参与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中央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等重要文件起草工作。著有《总设计师》(199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国际化与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党建出版社出版)、《引智之道 戮力前行》等。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China Daily》等媒体上发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