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科技日报:李享成:给装备穿上国产“电磁防护衣”

作者:吴纯新 程毓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24-08-12浏览次数:

李享成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奋进者】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程 毓

8月5日,在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门口,一位骑电动车的中年男子来到记者面前——他就是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高温电磁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享成。李享成把车停好,边摘头盔边对记者说:“骑电动车,不堵车,节省时间还环保。”

在李享成的办公室里,有3张大桌子,它们被拼成T字形,桌上装有3个电脑屏幕。“同事、学生来了,随时可以讨论。”李享成说,很多科研灵感都是从这张桌子上“长”出来的。

20年来,李享成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要项目近20项。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在多个国家重要装备上,他和团队给这些装备穿上国产“电磁防护衣”。

前不久,李享成获得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一穷二白起步”

高端陶瓷是国家重要的工业材料,相关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读博时,李享成的研究方向是电磁波。毕业后,李享成来到武汉科技大学。

“当时,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认真思考。耐火材料是学校特色研究领域。我决定借助学校优势,再结合自己的专长,主攻高温电磁材料方向。”他说。

在武汉科技大学,李享成是这个方向的“第一人”。

“我们团队几乎从一穷二白起步。”2014年加入李享成团队的陈平安说,10来个师生只有一间房,一边放桌椅办公,一边放炉子做实验。每当炉子开起来,房间里如同蒸笼。

研究高温电磁材料,需要专业电磁实验设备。起初,李享成打算从国外进口,但听说设备要价400万元,而且要经过复杂审批流程,两年左右才能到位。他一想,买不起,也等不起。

“我们自己做。”李享成边查资料,边列出零部件清单,然后逐一购置。有些配件没有,他画好图纸,再找厂家定制。之后,大大小小近千个零件运到后,摆满了实验室。

“系统集成是最大的挑战。”李享成的学生罗港涛回忆,那时是冬天,实验室没装空调,窗户密封性不好。李享成带领团队成员调试设备,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午餐时,他们的手都冻僵了,连筷子都拿不稳。

“我们用一年时间研制出实验设备,费用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李享成说,“这个设备可是个‘大功臣’,支撑了许多国家项目的研究。”

此后,李享成又带领团队成员研制出多个自主设备,解决了产品中试问题。

“做科研一是一二是二”

有了实验设备,李享成带着团队开始研制高温电磁材料。

做出陶瓷涂层是关键的一步。李享成带领团队先用电脑计算出相转变温度等参数,然后把陶瓷粉放入设备。可是,设备喷涂出的涂层表面非常不均匀。

当时,李享成带领团队成员每天做10多个样品,却没有一个合格样品。几个月过去了,望着厚厚的、卷了边的实验记录本,学生们有些气馁。李享成鼓励大家:“再调整一下试试,说不定下次就成功了。”

半年后,他们终于成功做出第一个符合标准的涂层。

有时,团队成员会被某个难题“卡”住,李享成安慰他们:“放一放,有新想法和新思路了再接着做。有些问题放一段时间后,灵感就来了。”

面对困难,李享成总是很乐观。“科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有收获。”他说。

李享成天生一张娃娃脸,平时说话轻言细语。团队成员却说:“李教授要求可严格了。”一次,团队成员朱颖丽带着学生做了半年实验,数据“四舍五入”达到了项目要求,便跟李享成说“完成了”。

“做科研,一是一二是二。得到的数据可以比要求高,但绝不能低一点点。”李享成说,他看完数据,批评了朱颖丽。之后,朱颖丽等人又花费半年时间,做出达到项目要求的数据。

“未来,我将带领团队成员继续在高温电磁材料领域耕耘,为我国装备研制出性能更优的‘电磁防护衣’。”李享成说。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8/12/content_576068.htm?div=-1

上一条:东方网: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宣传环保理念 共建绿水青山 下一条:湖北日报:武科大实践团队“智”绘黄梅梦 “三维”助力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