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我国工业化建设运动浩浩荡荡,但随着时代发展,部分工厂现已成为“熄火停产”的旧址。近日,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学生团队利用寒假,踏上了探索湖北襄阳三线建设遗址的征程,旨在利用专业技能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三线建设作为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超大规模工业建设运动,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研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布局,还给后人留下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巨大精神财富。由于以往三线建设涉及国家机密,大众认知度并不高。
学生们深入襄阳汽车轴承厂旧址、宏伟机械厂旧址、卫东机械厂等工业遗址,通过实地测量、拍照记录、访谈当地居民等方式,了解这些遗址的现状与保护需求。他们发现,部分工厂已经停产多年,但它的建筑遗迹与工业痕迹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时代特征。

以“三线航空,航空印象”航空知识馆为例,该馆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貌,还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将航空知识科普与三线记忆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集研学、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空间。团队研一学生盛慧说:“航空知识馆是一个改造成功的工业研学设计,非常值得我学习参考和深入研究。”
调研期间,团队采访了多位三线建设的亲历者。一位鄂西化工厂最早的建设者回忆了当年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点滴,话语中充满了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与自豪。团队产品设计专业研三学生章雯表示:“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三线建设时期人们的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激发了我为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据悉,过去三年里,该团队先后走访了湖北省荆门、赤壁、襄阳、宜昌以及安徽省霍山等多个县市,累计探访了三线工业遗址10余处。通过实地考察与创意设计,他们为多处遗址提供了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初步方案,参与撰写的多项提案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

调研之余,团队还完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作品,包括《三线工业品牌形象设计》《心签三线·尺骋年华》《暗香——基于马灯精神的三线文创产品设计》以及《国之坝器》等,荣获了米兰设计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东方创意之星等国奖,让三线精神焕发时尚新生,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指导老师翁春萌表示,未来,武科大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将持续关注三线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通过更多的实地考察与创意设计,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逐浪新闻记者:杨均 通讯员:姜永鸿
https://m.hbtv.com.cn/cmdetail/51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