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了舞蹈教育与科技融合,推动了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引领了舞蹈创意教育的新风尚,有利于构建全新的舞蹈教育教学场景,打造虚拟舞蹈教室、舞蹈智能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新体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选择。
新技术对传统舞蹈教育生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技术赋能教学与创作,有利于重塑师生关系,重构教育生态,提升舞蹈教育效果。
虚拟现实(VR)教学。虚拟现实(VR)的应用,推动了舞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拓宽了舞蹈教育空间,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了学生沉浸式体验,不断突破教学难题,充分利用各种舞蹈教育资源,掌握不同的舞蹈技巧和方法,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传统少数民族舞蹈教育中,教师利用VR技术模拟民族村寨场景,让学生带上设备,然后在沉浸式环境中学习传统舞蹈语境,实现与虚拟的人物进行互动,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立体的体验,提升学习的效果。
动作捕捉与AI分析。AI舞蹈动作捕捉与分析系统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技术手段,颠覆了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师通过科技设备记录学生动作,例如惯性传感器、光学动捕系统(如Xsens、Kinect)实现动作轨迹量化分析,呈现出三维形象,AI实时反馈技术细节,指导学生掌握好舞蹈的角度、力度,能够弥补以往使用肉眼观察和指导的不足,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角度,提升训练效率和指导效率,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观察自己的表现。数据分析就是对舞蹈动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到规律性的内容,为舞蹈教学提供帮助,不断规范舞蹈动作,为师生互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AI舞蹈动作捕捉与分析系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制作训练计划,提供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Kinect、Xsens技术设备等非常适用于舞蹈教育专业教学法课堂,通过运用数字孪生技术生成“虚拟分身”,从skeleton、analyti c、afterburn、parti cles等维度对动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我观察,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动作运动轨迹和核心发力点,这种技术已在洛桑芭蕾舞大赛中出现,并且结合AI生成个性化训练报告,帮助学生精准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对捕捉动作进行存档,建立舞蹈教学法数字库,用于后期的教学案例分析。
利用OpenPose建立数据集,构建模型框架,画出骨架,检测属于图像中每个人的关键点,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个体,输入图像创建特征映射,预测身体部位位置(例如肘部、膝盖等),提升教师指导的精确性。通过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识别,为学生舞蹈学习提供个性化的练习方案,并实现动态监测与跟踪,真正实现了即时的指导与反馈,帮助学生改正和规范舞蹈动作,提升舞蹈训练的效果,提升学生舞蹈练习水平。
教师可以利用VR、AR、MR、XR等新技术,搭建虚拟舞台实验室,构建模拟剧场、实景演出等场景,从二维动作数据采集到三维编创教学可视化,提升学生舞台适应力。通过技术塑形,教师利用数字舞台实验室完成舞蹈创意与创作构建,可以最大限度优化舞蹈排演制作流程,帮助学生完成舞蹈演员表演、录制、后期制作、储存、播出等任务。在数字舞台创意设计上,教师把真实的舞蹈表演和虚拟的舞美内容融合在一起,全面展示表演环境,呈现出立体化的视听效果和动作效果,提升舞蹈的表演效果。在数字舞台表现维度上,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灯光技术、数字化操作装置等,利用舞台起承转合对舞台空间进行重新的分割,根据主题展现不同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升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推动舞蹈创作模式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观察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角色从“示范者”转向“创作引导者”。利用即时舞蹈评估与反馈系统,可以动态实时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舞蹈动作,并给出十分精确的评估建议,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解脱出来,不用再进行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示范,而是成为了“创作引导者”。数字化让学生舞蹈练习呈现出多种虚拟状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基础上,让舞蹈练习更加生动和个性,提升舞蹈训练的效果。
在多种现代数字舞台技术的加持下,推动了特色舞蹈科技产品的开发,满足了舞蹈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丰富了舞蹈教育资源。“云南民族舞蹈数字资源库”的开发,包含动作分解、文化背景、服饰道具3D模型等内容,面向文旅和教育市场推广。学校还可以搭建线上舞蹈资源库,与科技公司合作设计舞蹈类APP或小程序,提供线上课程、虚拟演出直播等功能,共享教学视频、民族舞蹈数据库,让学生进行下载学习,打破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舞蹈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加优秀的舞蹈资源。又例如机器人舞蹈技术,就实现了舞蹈与科技的完美融合,练习者通过人机互动,创新了舞蹈表演展示方式,为舞蹈练习者提供帮助,保证舞蹈动作标准、到位。
混合式教学系统构建。教师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线下实体课堂+ 线上虚拟课堂充分结合起来,构建混合式教学系统。武汉科技大学袁芳教师《舞动与健康》采用了混合式教学设计。在课前导学(线上)阶段,教师利用慕课视频+知识图谱+数字教材+多媒体课件,在SPOC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预习自测、每日打卡等完成课前预习。在课中研学(线下)阶段,教师通过动态考核,完成课前测试,通过人工智能动态识别进行线上动作预习考察,激活学生大脑神经元。学生利用“学习通”完成答题、分组、展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促学(线上+线下)阶段,通过微课视频案例库+跟踪打卡视频库+知识图谱,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舞蹈训练习惯,开展课后促学活动,让学生自制视频上传到微课视频案例库,完成每日打卡,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复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提升。
https://sports.gmw.cn/2025-04/08/content_37954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