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长江网:武科大学生走进英山 探访传统绣花技艺

作者:夏雨 罗敏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18-07-25浏览次数:

长江网7月25日讯(武汉科技大学i记者夏雨 罗敏)“你们知道吗?09年我给温家宝总理送的鞋垫就是我们村里89岁的田桂花老人绣的。” 7月18日,在百丈河村支书王金初的带领下,武汉科技大学“萤火虫”实践团走进英山县百丈河村田桂花绣品厂,与传统手艺传承人黄爱珍一起体验英山传统绣花鞋垫。

英山绣花鞋垫寓意美好

一张写字桌上摆满了花样精致、颜色秀丽的刺绣鞋垫,黄爱珍正拿着针穿梭在一片待完工的鞋垫上。“五层底布纳在一起,蒙上皮儿,添上花鸟鱼虫各种花样,先勾线后上色,再密密麻麻地补一层牛仔线夯实,最后细绒布封底儿,鞋垫就做完了。”这么一番功夫,要花上六七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我二十就开始做鞋垫了,到如今也二三十年了。” 满手勒痕的黄爱珍,当年正是拜在田桂花手下学艺,像她这样手工娴熟的村妇在百丈河村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我们的鞋垫好啊!老外来看了都说要拿回去当工艺品,舍不得穿。”看着桌上形形色色的样式,黄爱珍满眼喜爱地指着给志愿者介绍:“这是喜鹊连枝,这是步步高升,那是前程似锦。”每一片鞋垫都带着自己的寓意,如祝愿尊贵的人或长辈的有“福禄双全”、“吉祥如意”;祝愿孩童的“和合神”、“一长二大”、“前程似锦”;祝愿情人的“喜鹊登梅”等等。

鞋垫背后,还隐藏着黄爱珍的一段小故事。当年丈夫在外当兵,一年回不了几次。黄爱珍说:“担心训练的鞋子太硬磨脚,我没什么本事,就每年给他送30双鞋垫。”没想到,30双鞋垫还没到黄爱珍丈夫手中,战友就来找他要,30双鞋垫不多久就所剩无几。黄爱珍介绍,每年村里有嫁姑娘喜事的,黄爱珍的鞋垫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

老手艺新花样 传统文化焕新机

尽管村里80%以上的妇女都会绣花,但真正愿意做的年轻人不多,传统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传统绣花耗工耗时,赚的钱也不多。”黄爱珍无奈地说道。

尽管如此,作为乡里的优秀传统文化,黄爱珍喜欢带着鞋垫出去交流展览。在四季花海的展览会上,她见到了年轻的英山缠花继承人陈广英,看着她精湛的技艺,黄爱珍十分放心:“能够传承就好,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啊!”

边听黄爱珍说,志愿者王璐瑶和钱梦雨拿起鞋垫,接过老人手中的针线顶针,一板一眼地开始绣起了鞋垫。因为志愿者拿的都是半成品,只需要照着图案绣制。但仅仅绣了一个小叶子,志愿者就花了5分钟。期间,王璐瑶拉线时遇到了困难,在黄爱珍的指导下,最后成功绣好了叶子。看着志愿者愿意动手,黄爱珍很欣慰,她拉着志愿者的手说:“希望你们回去能够和同学多讲一下这些传统的手艺。”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发扬传统文化,关键就在于继承和发展。百丈河村的绣娘们用着老技法,绣的却是新花样。“这是我儿子给描的花样,比我的要精致小巧些。”学美术的儿子有空也会在鞋底上帮加一些新的元素。黄爱珍介绍,时代在发展,顾客审美也在变化,传统的大花锦簇比不上小花清丽,为了迎合市场潮流,传统技艺也需时刻更新换代,走在时代的前沿。

http://news.cjn.cn/inews/ixs/whkjdx/201807/t3247294.htm

上一条:长江网:武科大“萤火虫”实践团为乡村孩子打造艺术课堂 下一条:中国青年网:武汉科技大学志愿者走进山村 关爱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