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分中心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相对落后的现状,迫切需要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自觉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当代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运用战略思维建构文化建设新战略
实现文化的振兴必须有正确清晰的前进方向和切实可行的战略布局。首先,在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上必须旗帜鲜明,也就是说一个走向强大的国家一定具有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特点的先进文化价值体系。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包含价值观念、制度体系、国家战略、国民素质、传统习俗、文艺作品等许多要素,其中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最主要表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文化上的自强,就必须有保持初心的战略定力,有赢得未来的战略自信。从理论逻辑上论证了只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方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构建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其次,文化大发展还需要文化大战略。当前关于“中国模式”和“东亚模式”的比较,“亚洲价值”和“世界伦理”的讨论,“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共存”的争议,都直接或间接地把文化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面对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习近平提出要夯实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设计了让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强起来”、“走出去”和“赢未来”的总体战略,创新性地指出“中国精神”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鼓励和要求各个部门、各条战线,无论官方和民间都积极主动、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知道“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针对我国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国际上存在“无语”“失语”“挨骂”的问题,他提出要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全民对自身5000多年悠久文化的信心,不断提升国人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为了不辜负这个大变革时代,他寄语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建构具备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和话语体系,不但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更要以文服人、以理服人、以德行天下,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运用辩证思维解决文化建设新矛盾
“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针对新形势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不均衡状态,习近平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观,深刻地指出对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来说,“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他将核心价值观归结为伦理共识与共同理想的社会化表达,视其为具有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用的最深层次要素,并概括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辩证思维要求既统筹兼顾又善于抓住重点,既学会“弹钢琴”又能把握主旋律。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词,但习近平强调的“文化自信”概念更加基本,视野更加开阔,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他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但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以文聚人、以文聚力的重要性,也阐明了自信的根基和源头在于人民,自信所依托的胜利与成功归功于人民。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正因为得到人民的认可才有蓬勃的生命力,而且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转化为更为磅礴的前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处理矛盾问题做出了典范,在指导处理好文化建设的先与后、时与势、内与外、新与旧、古与今、分与合、小与大、宏与微、主与次、面与里、形与实、进与退、稳与变、破与立、得与失、利与害、安与危等诸方面处处体现了全面系统、联系平衡的观点。例如,习近平指出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发于外”和“形于中”的关系,文化强国的基础是先把自身的文化搞好搞强。在宣传方面要求把握好国内和国际两个阵地、两条战线,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在方法上要求既注重回答共性问题和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又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他提出“虚功要实做”,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针对价值观建设,他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抓好重点人群和关键少数。一方面他用“系扣子”形象地说明青少年要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另一方面严肃指出从严治党就要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要求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既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又要求党员干部追求“慎独”的高境界,要“干事”更要“干净”。他借用古语“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拧紧“总开关”,激浊扬清,正字当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赶考”的精气神感召和带动群众。
以创新思维开创文化建设新格局
当前社会上各种文化观念、思维认知交流碰撞,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和平台日新月异,如果墨守成规、封闭僵化甚至孤芳自赏、妄自尊大,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就会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上落后于人民的期望,也会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失去活力和魅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特别善于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一是提出中国梦,讲好中国梦,这一目标和理念已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走向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二是在十八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或论述中宣传阐释核心价值观,提出新要求,寄予新期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三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励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为文化的大发展破除了制度藩篱,营造了健康发展的制度土壤。四是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并将其列为第一驱动力。提出文化要百花齐放,就必须推陈出新、融入时代精神、符合当代审美。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赢得认同就必须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五是创新文化发展举措。提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诸多新思路。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要求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将文化产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是有了这些改革创新思路的引导和激励,当前各地积极将文创和旅游产业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相嫁接,与山区边区的精准扶贫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已开启了以文化产业促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六是鼓励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推动用新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要求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和话语体系。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崭新视角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玄奘之路》《新丝绸之路》等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发展中国家文化进步和全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新思想是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维护自身价值观独立自主和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树立全民族文化自信的科学指南,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体现出的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积极力量去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均具有重要意义。
(执笔:张齐武)
http://media.china.com.cn/gdxw/2016-10-24/88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