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底线思维 争取更大主动
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武科大分中心
底线大体就是辩证法所说的临界点,就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度。世界上有无数变化不断的事物或现象,也就有无限多样的度。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任务是,认识或把握各种度,降低风险,争取最大期望值。这就是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善用底线思维是我国先哲的大智慧。比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随心所欲不逾矩,居安思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置之死地而后生,杞人忧天等,表现的都是底线思维。杞人忧天,更是道出了忧患型底线思维的本质。忧天的杞人其实是忧人,他在严肃而认真地思考:地陷天塌之后,人怎么办?人如何立于天地之间。杞人忧天是真正的忧患意识,是彻底的底线思维,这是从最坏处着想争取主动权的范例。所以忧天的杞人是大智者。而古人所说的规矩也是指必须守住而不能逾越的底线或停止线。只有守住一些底线,我们才能正常生活于天地之中。
底线思维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规矩型底线思维。人在意识或者思维中清晰地划出各种底线,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触碰、踩踏、碾压或者违反之。比如普通公民不能逾越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党员领导干部有更高要求,除了不能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线之外,还不能逾越政治底线,不能逾越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指的就是树立规矩型的底线。运用规矩型底线思维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规矩内化于心,牢记各种底线,任何时地都不突破它。
第二种是忧患型底线思维。就是事先在思维中设想最坏的可能成为现实之后,或者最差的结果出现之后,我们如何面对,如何处置,如何尽可能减少损失,争取主动,获得最好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凡事从坏处准备”,毛泽东同志说的“准备吃亏”,就是忧患型的底线思维。
不逾规矩型的底线思维和忧患型的底线思维是相互补充的。两者并用,可取得更好的结果。比如,防控风险尤其是防控系统性风险,我们需要忧患型底线思维,需要事先思考各种可能的坏结果,并为应对最坏的结果而设计详细的行动预案。而要让我们设想的最坏结果不发生,起点就是不逾规矩,严格按照各种规章、规则行事,守住底线。不逾规矩,守住底线不仅仅是被动防守,它也是我们争取最大期望值的基本方法,是与忧患型底线思维相通的。
当代社会需要底线思维。从全球范围看,尽管和平发展成了主流,但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国家间的竞争仍然激烈,地区紧张时有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交错。这就使我们可能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问题或者困难仍然非常多,不讲政治规矩的党员领导干部仍然有,不清不廉,不作为乱作为的领导干部也还有;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下行风险,生态环境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社会风险增多增大,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底线思维能力,并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假如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我们就需要有尽可能充分、周详、科学而合理的预案。预案越是科学、合理、周详、可行,我们的主动权越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们运用底线思维防控风险争取主动争取最大期望值提供了足够多的意识工具和物质手段。比如,公共管理、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等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概念工具和技术工具,可以使我们在忧患型的底线思维中拿出非常科学而合理的预案。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或者各种潜在风险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运用底线思维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说,底线思维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只要我们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中既胸怀全局,又注重细节;既放眼未来,又立足当下;既有必胜的信念,又有吃苦、吃亏的意识;我们就能防患于未然、遇事不慌,甚至化被动为主动,变最坏为最好。
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运用底线思维、争取更大主动。只要我们将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之中,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其他物质手段,我们就能用好底线思维,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结果。(执笔:郭继海)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60829/hbrb296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