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法经学院】长江润育民族韵 课堂传承文化魂

作者:翁俊迪 钟阳蕾 肖宇瑄编辑:姜永鸿发布时间:2025-07-12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翁俊迪 钟阳蕾 肖宇瑄)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7月11日上午,应城市新华书店青年之家与我院“许白昊班”爱之星支教团联合举办了以“长江上的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小朋友们沿着长江的脉络,深入探索长江流域内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没有长江,就没有如今中国的 56 个民族。”支教团成员路业勤以俗语切入,从金沙江流域的彝族文化讲起。“火是彝人的眼睛,江是彝人的血脉”,路业勤通过引用彝族俗语,介绍了彝族祭火仪式中的传统习俗。小朋友易典感叹道:“哇,原来长江不仅滋养了大地,还把多个民族的文化都连在了一起!”

在民族非遗展示环节中,路业勤在重点介绍了仡佬族高台舞狮这一国家级非遗。他提到,这项技艺以叠八仙桌为高台,舞狮者在无保护状态下完成高难度动作,将传统武术与杂技艺术融为一体。

“白族先民以苍山板蓝根为染料,用洱海水染色,扎紧的布块解开后,花纹如江浪、似云朵。”谈及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路业勤展示着蓝白相间的扎染作品。他解释道,这种工艺是白族与长江水系水土共生的结晶,如今仍在传承中焕发活力。

此外,路业勤详细讲解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他介绍,这项流行于贵州、湖南等地的非遗,经熔银、锻打等多道工序制成,“蝴蝶纹源自创世神话,牛角纹象征守护,苗龙纹藏着迁徙记忆”,并通过对比黔东南与湘西银饰的不同风格,展现苗族文化的丰富性。

“这堂课太有趣啦!让我了解了长江一带彝族、仡佬族、白族、苗族等独特的文化符号。”小朋友熊灵晞感叹道。路业勤表示,长江不仅滋养了两岸生灵,更串联起各民族的文化血脉,希望通过这堂课,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在每个小朋友的心灵深处。

上一条:【材料学部】赴鄂州多家新材料企业走访调研 下一条:【理学院】数字溯源探奥秘 图形描绘启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