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汪亚玲: “妈妈老师”汪亚玲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30浏览次数:

三育人先进个人:汪亚玲,计算机学院高级工程师。

摄 影 沈娴菁

干练的短发、优雅的举止、亲和的笑容……50岁出头的汪亚玲,知性典雅、宽厚博爱,私下里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

从2002年至今,作为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实验课教师,汪亚玲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学院里1000多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不认识她,也没有一个学生她不认识。12年春华秋实,潜心育人的汪亚玲为IT学子开启壮丽人生甘当基石。虽鬓染白发、额添皱纹,她一笑而过:“我的学生们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我不遗憾。”

因材施教 让每个花苞悠然绽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个花苞都能绽放。”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汪亚玲用爱与责任,撑起教育事业的天空。

2014年9月10日,武汉科技大学2006届毕业生、现在美国亚马逊工作的王中伟在微信里遥寄祝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想起您,满心里涌现的都是美好。汪老师,教师节快乐!”短短一句话,引来评论无数,都是感激和祝福。王中伟2002年考入计算机系,高考失利的他,到校后一蹶不振。汪亚玲及时与他交心谈心:“沉湎过去不如放眼未来。”并推荐他加入符海东博士的实验室,学习机器人足球的理论和算法,为武汉科技大学的机器人足球冲出国门、冲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和王中伟一样幸运的,还有很多学生。2006级软件1班的孙昊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喜欢动手写应用系统程序。汪亚玲就建议他找准自己的兴趣点,提升学习能力;并主动和任课老师沟通,推荐他到青年教师刘茂福的研究课题组,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本科毕业后,孙昊凭借过硬的编程能力,轻松取得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深造的机会,现在微软挪威研发中心工作。饮水思源的孙昊,经常和恩师隔空对话,怀念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时光。

罗丹普通话标准、英语流利、思维严谨,汪亚玲就建议他在各类竞赛中磨练自己,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2009年在“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夺得优胜奖,2011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完美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卓越风采。戴泽军擅长编程,汪亚玲就推荐他加入计算机学院的创新实验室,将他培养成编程高手。梅明迷恋程序设计,汪亚玲就帮助他在研究生实验室物色到一个座位,让他提前享受研究生待遇,全心投入创新研究。

早起跑步、睡前读书、课前预习、没事泡图书馆……每个学期初,汪亚玲都不忘跟学生们反复“唠叨”。一定要吃早餐、学习要肯吃苦、多参加课外活动……每次实验课开始前,汪亚玲总是忍不住要“叮嘱”。她说,也许我多说几句,学生们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即使学生们嫌我烦,我也要不停地“碎碎念”。

“跟我妈一样,爱叨叨!”在外求学的学子们安然地享受着他乡这甜蜜的负担。

慈母情怀 如春泥默默护花

汪亚玲掌管着学院里有一百多个席位的电脑机房,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她每天都在这个岗位上安营扎寨。大学四年,学院里1000多个学生,每个人都会在她眼皮底下做一二十次实验,心思细腻的汪亚玲对每个学生都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学习用功没用功、谁生活有困难、谁思想有波动……都逃不过她的火眼睛睛。

“因为大学四年的缘分,我认识了一位值得一生爱戴的老师!”2006届毕业生柳超谈起曾经的班主任汪亚玲,无限感慨。十年前的那个冬天,读大二的柳超左手不慎骨折,打着石膏的胳膊穿脱套头衫很不方便,是汪亚玲急学生之所急,专程送来老公的一件羊毛开衫。“来,孩子,穿开衫方便些!”汪亚玲的一句“孩子”,温暖暖了柳超的整个冬天。柳超说:“这些年走南闯北,这件老式羊毛开衫我一直珍藏着舍不得丢。是它,让我就看到了一位老师妈妈样的仁厚胸怀。”

来自宁夏的回族女孩韩晓燕今年6月刚刚毕业,毕业典礼上,她偎在汪亚玲的臂弯里,乐观、自信,笑得花儿一样甜,一扫刚入学时的羞怯、自卑。2010年9月,韩晓燕背着简单的行李来校报到,汪亚玲就对这个不敢抬头的女孩多了一份关注。“老师,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见过……”计算机系的学生,笔记本电脑几乎人手一台,但在韩晓燕眼里,电脑还是“高精尖”,她从来没有摸过。汪亚玲让她有空就到机房来,她手把手地从零开始教。除了学业上的引导,慈母心怀的汪亚玲还多方关心,培养她开朗自信的心态。有时候是学校清真食堂的一个饼,有时候是学校图书馆的一本书,有时候是路上偶遇时的一句轻声问候……爱的甘泉汩汩渗入韩晓燕的心海,她脸上的笑容多了,她说话的声音大了,大学四年,她犹如破茧之蝶,实现了人生的华美蜕变。“汪老师,真想叫您一声妈妈!”毕业之际,韩晓燕一句肺腑之言让汪亚玲激动得掉下泪来。

计算机2013届毕业生吴文哲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离校前,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男孩专门买了一个月季小盆栽送给汪亚玲,吊在枝头的手写卡片,着实把汪亚玲感动了一番:“师者情怀,如春泥护花。”2009年刚进校,吴文哲就因为专业课太难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汪亚玲一次次悉心劝导、跟踪了解学习进度,请老师、同学业余辅导,让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读研的儿子帮忙分析就业前景……多方合力并举,终于稳定了一颗专业思想躁动的心。在汪亚玲的帮助鼓励下,吴文哲逐渐发现了计算机编程的乐趣,专业成绩稳步上升,并成功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要不是汪老师力挽狂澜,我差点与自己心爱的事业失之交臂。”吴文哲说,这份恩情他将永生铭记。

福江忘不了自己阑尾炎手术时,汪老师的床边陪护;江芳忘不了自己和邻班男孩热恋时,汪老师跟她说的那些连妈妈都没对她说过的忠言;张成军忘不了第一个在外度过的中秋节,汪老师拍着自己肩膀说的那句“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熊亨忘不了考研前夜自己暗自忐忑时,汪老师能量十足的慰问短信;王磊忘不了自己轻度抑郁时,汪老师如神丹妙药般的贴心开导;所有的学生都忘不了的是,总找汪老师蹭饭,总找汪老师谈天……

班级管理 严慈相济讲方法

汪亚玲对学生每个阶段的要求都不一样,但是总目标不变――让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变得自立、自律、善于沟通和乐于助人。她把这种理念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严慈相济,颇有方法。“就像对自家孩子的教育一样,该讲情时讲情,该讲理时讲理。”汪亚玲流露出“妈妈老师”果敢冷静的一面。

每年新生报到,汪亚玲就给自己安排了功课――认识学生。“才上了一节上机课,老师竟然就能把我的名字记住,第二堂课上还点了我的名字。”2012级张程程对汪老师的记忆力很是惊讶。张程程说:“不仅记住了名字,还记住了特点,调皮的孩子经常被汪老师拿来在课上调侃。”

每学期第一节课,汪亚玲就会在黑板上列出一张日程表。从早晨8点一直到晚上8点,每个时间段你可以干什么,各种建议罗列得井井有条。学生不解、抱怨:“老师,我们大了,给我们点自由吧!”汪亚玲一笑:“自由是有的,但散漫是不行的。大学里的学习靠自主,但绝不能放鸭子。必须要有计划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陪伴你一生。”

班会上,汪亚玲倡议不带手机上课,学生们唏嘘一片。汪亚玲耐心地解释:“如果带了手机,那也请关机或静音,这有助于你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大学四年,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学习时间只有一万小时。且行且珍惜呀!”

为了让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掉队,她给每门课程都设定一个课代表,先进带后进,一支精英团队带领着整个班级向上攀登。

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汪亚玲精心组织实验内容、严格执行实验计划、认真指导实验过程、仔细批改实验报告,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结合,训练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实干的编程及调试能力,为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作好铺垫。

教育学生她总是苦口婆心:“大学期间不打下扎实的基础,步入职场等待你的便是庸庸碌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强大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课万万马虎不得。”

每年的毕业季,是汪亚玲最幸福的时刻。考研的即将到上海交大、华中科大、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求职的即将到亚马逊、百度、微软等IT界的一流公司上任,学生们大展宏图,汪亚玲的喜悦在心底开花。

2014年6月24日,计算机学院举办首场西式本科生毕业典礼,汪亚玲成为全场的焦点,男孩女孩们纷纷争先邀请她一起拿着毕业证走上红毯,穿过毕业门,作为对大学生活最隆重的纪念。

每逢佳节,桃李天下的汪亚玲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活跃在五湖四海的学生们总会借此机会表达感恩之情。现就职于上海爱立信公司的郑国良,离开母校已经8年了,但一有时间回乡就会拜访汪亚玲。郑国良说:“师恩难忘,这份无以为报的恩情会随着时间越酿越深。”

上一条:刘升: 做学生的掌灯人 下一条:常晓云: 正能量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