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改革】生科院:推行导师制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人才

作者:杜雨森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22-05-16浏览次数:

通讯员杜雨森

“因为有了导师制,我在大一便有机会进入实验室,提前为科研竞赛打基础。”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2018级的卓情分享道。生科院规定,本科生100%入实验室,即从第二学期开始,本科生选择导师并跟随其学习。卓情,大一时便选择了导师。

生科院建院以来,经过了多次的调试确定,一个导师带两个研究生、两个本科生,即1:2+2的导师制结构。

“生物技术这个专业,对学生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初入实验室会陷入茫然,不论是实验仪器的使用,还是试剂的保管条件,对学生都是全新的考验。如果学生从大三开始进入实验室,进行专业实践的机会将非常短暂。导师制的推行便是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萌芽的。”教师许娜分享道。

新生刚入学,对学科专业知识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导师制能起到合适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大一大二时,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进入实验室锻炼时,导师能对他们做出引领,同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坚定专业信念,有效解决学生的疑惑。

“导师制的形成不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通道,让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了解领域前沿信息。”许娜表示。

进入高年级后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想参与各类竞赛提升自己的能力,却苦于没有门路。导师制的推行在生科院内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导师的专业素质高,能够带领学生进入课题组学习,进行各类科研实验,提供丰富的课题供学生的选取研究。同时,由导师制定的各类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方向走得更远,更具有开放性。

此外,推行导师制也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本科师生沟通不良的问题。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观摩各类实验的同时,老师能及时面向本科生,了解其学习情况,使其更有效地针对本科生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有效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专业素养。

生物作为一门与世界接轨的学科,双语课程必不可少,生科院开设的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都是由双语构成。大一时,导师普遍会推荐一些英文教材,供本科生阅读了解,锻炼了学生的研读能力。“正是在大一时,导师推荐我阅读英文文献,做好专业积累,才有了我之后查阅整理各种资料、进行比赛时的得心应手。”卓情分享道。

导师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进行调整。生科院教授张世华作为生物信息学博士,在课余时为其学生布置诸如编程等作业,锻炼其信息学能力,再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据管理能力。

当前生科院创新创业成果丰富,辅导员昌森栋表示:“在导师制的推行下,学生老师参与比赛的比例高、热情大,本科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各项创新创业比赛人数达到80%以上,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60余项。”除此之外,生科院“本-硕、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就业率97%、考研录取率达56%。

谈及建立导师制的目的,许娜说:“培养国际化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这便是我们的目标。”

导师许娜辅导学生实验

上一条:【清廉武科大】“二十条建设行动”打造清廉武科大建设样本 下一条:【改革】计算机学院:实行“手机进课堂”提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