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独处”不等于“孤独”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20浏览次数:

“独处”不等于“孤独”

见习记者 章利威 朱诗佳

近日,新浪的一则新闻被频频转发。为了不让单身顾客陷入独自进餐的尴尬境地,日本一咖啡馆体贴地在桌旁放置了名为“噜噜米”的毛绒动物充当“陪吃员”。自从“寂寞-友好”的概念走红以来,该店几乎每天都有顾客排起长队。

“刻意要陪”的举动,在娱乐之余折射出人们自处能力的缺乏。

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的朱同学,进大学后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矫情”。从起床开始,她就和室友寸步不离。为了等赖床室友,只好上课迟到;明明前排有空位,但为了好友几个坐一起,宁可选择最后面;晚上为了一起去洗澡,时间也一拖再拖……“可能只有睡着了,我才是独自一个人吧。白天每当一个人独处,就会觉得匮乏、无聊,甚至不安。难道我患了‘个人恐慌症’?”

记者随机采访47位同学,有近40位同学表示自己很少独处,长时间处于“一个人”的模式会给自己带来很强的孤独感。甚至还有同学表示,独自处于公共场合会让他感到羞愧和弱势。信息学院的陈同学说:“吃饭我一定会拽上室友,有时室友吃过了,因为没人陪,我甚至会选择不吃。”究其原因,他说,“我不愿沦落一个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崔佳解释,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求。这种依赖和孤独感源于对自己信心、认同感的缺乏,内心空虚因而时刻想要他人陪伴。“一个人看不了一场电影或画展,甚至连去趟厕所都要结伴的现象虽然细小,却表现出处于该模式的人缺乏自强独立的人格。”

仔细寻找,同学中也不乏“一个人”的风尚。认识信息学院杨天琦的人,总能看到他独来独往的身影。这并不是他“高冷”,他除了工作学习兼优,有着很好的人际关系。“我只是习惯独处。拿学习来说,看书时我会关掉手机。‘一个人的状态’让我做事更加自由和高效。”当问到独处会不会感到孤独时,他有些奇怪:“人际交往并不需要和别人整天腻在一起。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独处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性格活泼、喜欢朋友,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交往,独处始终是生活中的必需,让他感到宁静、充实和满足。”作家周国平博客中的这段文字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如何把握好合处与独处的关系?崔佳认为,只要一个人内在强大、丰盈,有稳固的认同和依托,那么无论是置身人群,还是孤身独处,都会怡然,并能够将两种状态切换得顺畅自如。大学正值由依赖到独立分化的过程,大学生应该在善于人际交往的同时,也能做到坦然独处。

上一条:你“三走”了吗? 下一条:你的备注ou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