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手机可否请出大学课堂连续报道三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7-16浏览次数:

手机可否请出大学课堂连续报道三

程毓

回应: 课堂上手机的管理,既需要教育引导,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也要靠教师提高师德素养与教学水准,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更需要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和教学监控。

本报策划“手机可否请出大学课堂”连续报道,于5月30日登出连续报道一“现状”,6月15日登出连续报道二“调查”。拿着这两期报纸,记者走进学院和相关部门,征集对此报道的“回应”。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书记 杨永彬

6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青山校区教四楼,迎面碰上该院分管学生工作的杨永彬副书记。递上报纸,打开二版,记者刚开口说“关于手机可否请出大学课堂……”他连声说,“我看了,我看了,这个报道做得很好!”

“青年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认为,加强课堂上手机的管理,是学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既要靠教育引领,也要靠教师良好的师德素养与较高的教学水准,更需要学校“铁腕”治理,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他介绍,汽车学院正在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已将“创无手机课堂”明确写入。意见提出:禁止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课堂上接打电话、收发信息、上网游戏等视为违纪行为。“无手机”计入平时课堂成绩,如有违反者,任课教师有权制止,并当场收缴,交年级辅导员。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上课时间,不带手机;学习场所,关掉手机;集体活动,不玩手机;课余时间,少用手机”,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手机不当带给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从对手机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他建议,将“禁止在课堂上玩手机”写进《学生手册》,制定“人机分离”切实可行的制度,消灭课堂自娱自乐的“低头族”。

“绿色生态的校园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好‘小手机’这个大难题,才会将课堂回归到教与学的本质。”他对记者说。

文法与经济学院副院长 彭惠青

6月19日上午,记者电话连线文法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彭惠青副院长。“我关注到校报的这个报道了。”她率直的回话让采访直接进入正题。

“手机可否请出课堂”这几天成为文法学院师生热议的话题。上课不能玩手机这是中学生都知道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成为大学要讨论的话题?看来这已经是一种非控制不可的行为了。

她提出,对一种行为的控制,首先表现为制度建设。学校应旗帜鲜明地提出“上课不准玩手机”的要求,“上课关机”作为硬控制手段要求学生自律,约束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定。老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该行为的监督,与平时考核联系起来,在上课时强调课堂纪律,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其次,老师要强化敬业精神,丰富课堂内容,探索多元化授课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收益。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的内在控制,学习做一个成熟理性的公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课时专注学习,勤于思考,与老师授课内容保持同步,积极回应老师的教学内容。

她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构建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就此事说就是师生达成“在课堂上不使用手机”的共识,并共同遵守。这种契约来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对课堂的尊重,源于对构建良好知识体系的愿景,体现老师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与学生对知识渴望和追逐的内在契合,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是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的统一,缺一不可。

她建议,学校在学生中开展“我与手机有一个约定”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做一名理性的、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加强大学生角色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把手机请出课堂”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

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陈 涛

6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高教所。所长陈涛回应说:“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现象比较普遍,对正常的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冲击。改变这个现状,需要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努力。”

他讲述不少老师反映的“尴尬事”:正在上课,手机铃声响,一学生接完电话举手示意,“×老师来电,要我去帮忙做事,请个假。”遇到这样的“特殊情况”,老师是批准,还是不批准?

正好前几天,记者看到一篇相关报道,一高校为了防止“上课干扰”,规定不得以工作、活动影响学生上课,并让学生告知家长,上课期间有事,打辅导员电话。

他听完,点点头说:“就应该这样,课堂最大!不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干部,都应该避免上课时间打扰学生。有事,下课说;有活动,课余时间开展。”

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长期在教学一线的他发现一个“不对称”的现象。大家认为,大学生大都是满18岁的成人,应该知道课堂的基本规矩。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带着“到了大学就自由了”的误导观念来到大学,并没有强烈自我约束的意识。

他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明确告诉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是什么,违反了会有怎样的后果,从而形成师生对课堂纪律的共识,并共同遵守和维护。比如,上课时手机设置静音或关机,没有老师的允许,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手机,有事课下回电回信。

“还有一个原因,有的老师不想管,不敢管。”他从桌上抽出一份文件,“这是学校刚刚修改的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专门补充了‘课堂管理到位,教学效果好’。明确老师有责任管理好课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必须制止,保证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

采访结束时,他说:“学生只有拥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才不会只是管在课堂,管在一时,而会是受益终身。”

链接: 河南农大倡议书 国外有关规定

亲爱的青年大学生们:

今年“五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青年人寄予厚望,他特别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在此,我们向青年大学生们发出倡议,共同开展“无手机课堂,拒做低头族”活动:

一、上课时间,不带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尊重知识、尊敬师长的人。

二、学习场所,关掉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专心学习、严于律己的人。

三、集体活动,慎玩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人。

四、课余时间,少用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热爱生活、乐于实践的人。

五、去伪存真,善用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文明上网、明辨是非的人。

六、勤俭节约,拒绝攀比。从今天起,只在学习上竞争,不在手机上攀比。

七、党员团员,率先垂范。从今天起,党员团员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

八、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从今天起,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健康使用手机开始,端正学习态度,规范课堂秩序,打造良好学风,浓郁学习氛围,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勇敢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的历史重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用手机,目的是为了避免手机铃声扰乱课堂秩序,并防止学生使用视频摄像头胡乱拍照。这项规定要求学校惩罚那些坚持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没收手机和期末考试不予通过等。

美 国:美国纽约立法公共场所禁用手机违者将罚款50美元。纽约市规定禁用手机场所包括戏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以及任何举行演说、文艺表演等活动地方。

编 后 语

“手机可否请出课堂”连续报道在校内引起师生的高度关注,“理性使用手机,共同维护课堂的秩序”成为师生的共识,这正是校报策划该报道的初衷。期待我们的课堂在师生共同的营造下,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本报记者将深入课堂,实地探访,请读者关注连续报道四“效果”。

上一条:八年躬身 艺术奉献新农村 下一条:手机可否请出大学课堂连续报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