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授与市民“牵手” 理论在社区“开花”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28浏览次数:

教授与市民“牵手” 理论在社区“开花”

记者 程毓

“祝你们‘喜结良缘’!”一阵阵笑声和掌声从马克思主义学院4楼会议室传出。11月21日上午,20名仙桃市民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名教授、博士,一对对走上前台,握手结对。

这次结对活动意味着,作为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仙桃市干河街小南社区将共建工作进一步落细、落实,深入到最小的“细胞”。

两年来,双方紧密配合,对口支持,将名不见经传的仙桃市小南社区建成了令人羡慕的“理论热点宣传、社情民意观测、专家学者实践、为民办事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省级示范点”。

理论宣讲 句句讲到心坎上

望着台下200多个陌生、好奇的面孔,从事理论宣讲工作2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忠义教授心里打起鼓来。

他做过无数次理论宣讲,宣讲的对象不是各级领导干部,就是在校大学生。这是第一次面对刚刚从农转非的新市民。

作为“面对面”工作的牵头人,去年1月他带着宣讲团的5名教授,来到对口的小南社区,第一次做理论宣讲。离陈旧的社区剧院老远,就听见里面传来嘈杂的喧哗声。

“这是省里派来为我们做报告的专家,大家欢迎!”社区领导带着他们走进剧院,顿时传来热烈的掌声。掌声一停,会场变得鸦雀无声,剧院里满满当当坐着的社区居民,目光都聚焦到他们身上。

那次宣讲“十八大”精神。他先用几分钟把“十八大”报告做了概述,然后结合医疗、教育、就业等举例讲解。边讲,他边留心观察听众的反应。看到有人低头了,聊天了,就换一个话题;看到听众都伸直脖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就继续讲。

“讲什么,怎么讲,我事先与市委、社区的同志多次沟通。讲文件,居民听不懂;讲大道理,居民坐不住。要讲,就讲与居民利益相关的话题,用老百姓的语言讲。”为此,他花了好几天做各种“预案”。

半个小时的宣讲,没有一个人离开。他松了一口气,宣讲对路了!

互动环节开始,一位中年男子站起来,带着怀疑的表情提问:“报告中说,GDP和人均收入翻番,能实现吗?”

“翻番一点不难,数字可以做,钞票可以印。”台下传来嬉笑声,“关键是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有提高……”唐忠义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齐刷刷地响起。

居民们热情高涨,几十双手举起,问题“狂轰乱炸”,他和一同去的王军、张继才等教授“应接不暇”。

没想到第一次宣讲,效果就这么好。教授们总结道:“和老百姓对话,要直白,幽默,鼓劲!”

宣讲结束,小南社区党总支郭尔清乐呵呵地对他们说:“到底是省讲师团的专家,大道理,讲得白;小道理,讲得活。句句讲到心坎上!”

离开小南社区时,有胆大的居民走到他们身边,带着渴望的目光问:“啥时再来讲。”

不管教学科研工作有多忙,每个季度他们都如约来到小南社区进行理论宣讲。

讲,就要讲出水平,讲出效果!为此,教授们动了不少脑筋。每次宣讲前,他们都多次征求居民的意见,然后设置成多个专题,由几个老师分别准备。

宣讲时,每个人结合案例讲十几分钟,让居民像看电影似的,有新鲜感,有兴趣听。然后与居民互动,让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教授们用先进的理论、生动的语言,拉直了老百姓心中的问号!”仙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玉湘陪同听了几次报告后,感概地说。

今年“七一”,干河街道党工委和小南社区一改过去组织参观、演出等庆祝的形式,专门请他们上门讲党课。王军教授、张英教授激情演讲,为近300名党员干部送上了特殊的节日礼物――“精神大餐”。

教授越深入 理论研究越有价值

“‘闭门造车’是理论研究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唐忠义摇摇头,摊开双手,“造成研究选题经常雷同,研究成果用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以前就有好几次申报省级项目时,因为选题雷同,被迫“出局”。

“只有深入基层,像解剖麻雀一样地做调查研究,才可能做出有意义的成果。” 青年教师张齐武说。

小南社区是农村转为城市的转型社区,很有研究价值。暑假,张齐武、柳雨春带着2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来到小南社区做“田野调查”、“入户访谈”。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民众认同度”问卷调查时,他们发现社区居民与先前做的在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有明显不同。据此,撰写《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对策研究》,提出: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宣讲,效果会更好。

两年他们入户访谈了几百户居民,收回1000多份问卷,撰写有关社情民意、社区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报告10多万字,递交给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供决策参考。

接了“地气”,教授们视野开阔了,研究方向明确了。基于小南社区及周边等地的调研,张英教授做“转型社区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柳雨春做“转型社区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卢佐冬做 “转型社区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现在,我们的研究内容不可能与别人雷同,申报课题很有底气,研究成果也有应用价值。”唐忠义自信地对记者说.

去年,张英教授团队完成的《湖北“村改居”转型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成功获得湖北省社科基金。今年,老师们撰写了3份调研报告申请湖北省社科项目。

《党政干部论坛》的编辑看到他们投去的论文,专门致电说:“论文写得很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专门开辟了‘调查研究’新栏目。”师生们脸上笑开了花。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已发表论文8篇。

“接‘地气’做研究,越做越有味,越做越有劲。”张齐武说。

把实事办实 把好事办好

“每年至少为社区办一件实事。”这是教授们给自己制定的工作任务。每次去小南社区,教授们四处观察,细心了解,能为小南社区办什么实事呢?

社区有农家书屋,摆放有农技书、小说等,但缺少理论书籍。2013年他们送去200多本老师们近几年出版的理论专著。

社区有活动室,但设施简陋。“能不能建个电子阅览室?”去年底,唐忠义有了这个想法,“既方便居民学习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又可以提高社区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想到,就做!今年3月,当满载20台电脑、电脑桌及网络配件的货车驶进小南社区时,前来迎接的居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每天,都有居民到电子阅览室,神情专注地上网看书、看新闻。“原来爱在社区捣蛋的几个居民,现在被电脑吸引住,社区稳定和谐了。”社区领导说。

最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们正忙着为小南社区做“网站”,准备12月份上线。仙桃市委宣传部李玉湘副部长得知消息,兴奋地说:“这将是仙桃市的第一个社区网站!”

去年调研结束时,他们向社区领导反馈居民的意见,希望添加健身器材,满足文化需求。没想到,今年再去小南社区,看到广场一角,近10台健身器材一字排开,居民们悠闲地边聊天边锻炼。

“能为居民做实事,办好事,很有存在感!”青年教师柳雨春说。

今年6月,教授们又如约来到小南社区,为高考学生及家长做每年一次的高考咨询。走进会议室,唐忠义刚刚坐下,发现对面的女生有些眼熟。“谢谢您给我的建议,复读后,我今年考分上了二本线。”女生满脸喜悦地对他说。原来,去年该女生发挥失常,找过唐忠义咨询。

回到武汉后的十几天,每天都要接到小南社区居民的电话。不管是午休,还是深夜,教授们都耐心地回答。

一位居民喜滋滋地对记者说:“这是教授们带给我们的特殊‘福利’。”

采访临近结束,小南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尔清告诉喜讯,“听了教授们的建议,我们拿出几百亩地招商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已有十几家企业前来洽谈。”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专门创作《理论热点面对面》歌曲:“理论热点面对面,把科大和仙桃紧密相连……党的政策,送进老百姓心田。科学调研,文化帮扶,排忧解难,拓展发展空间。手拉手,肩并肩,风雨同舟,争优创先。筑梦路上,勇往直前,共创美好明天……”

教授们智力服务社区,热心服务居民,在仙桃市引起极大的反响。仙桃市委市政府正在着手推进与武汉科技大学开展“校市”全面战略合作。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小南社区的“点对点”共建,将发展为武汉科技大学与仙桃市的全面合作。

上一条:大学里的恐恋症 下一条:校园“微”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