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校园“微”创业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03浏览次数:

校园“微”创业

统稿记者 王怡

所谓“微创业”,是指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微的领域创业;另指利用微平台或者网络进行新项目开发的创业活动。

近年来,高校校园里“微创业”随处可见。分析大学里“微创业”盛行的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大学生是有梦想的群体,对于成功的渴望比其他群体强;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有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大学生创业,有成功,有失败。但正如易中天所说:“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有资本。”大学生创业,成败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人生的路上经历着、收获着、成长着。

1. 制作销售变色杯――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上大学前我有很多梦想,大二时我把它们拾起来了。”材冶学院冶金1303班赵志高说。

来大学前,正好是赵志高的生日。在收到的礼物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会变色的杯子。乍一看与普通杯子没有什么两样,但装上热水后,杯子四周会慢慢浮现他和朋友的合影。“睹物思人,我会时常想起和他们的岁月。”他想把这种杯子推广出去。

暑假里,他着手搜寻变色杯的资料、联系货源。开学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了室友宋鸿志。室友很看好,得到肯定后,赵志高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没有经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很多困难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以前,他不太爱和别人交流,但为了打开市场,新生开学那段时间,他跑遍新生寝室。为了避免同学误解,他将产品随身携带。

“记得有一次来到北六材冶学院的宿舍,不料被学弟们轰了出来,他们还把班助叫了过来,当时毫无经验的我被惊出了一身汗。”赵志高笑着说。

赵志高有时做杯子到凌晨两三点,为了不把学习落下,他坚持每早6点多英语早读。“每天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的日子有时想想也蛮心酸。”

进货是赵志高的一大心病。“太麻烦!从订货到拿货得三天,而一周之内又会有很多订单,三天两头就得来回跑。有时忙起来,连午休都顾不上。”

据赵志高介绍,制作杯子前,需要由工厂生产原产品,最近的生产基地是在青山区冶金大道附近。一旦有订单下达,他一个人将40多斤重的原厂品带回寝室,寝室里有第二道加工的机器,再把预先设计好的图案烙到杯子上。

“记得有一次去冶金大道拿货,转六辆车,来回七个多小时。那天还下着雨,回来后衣服全湿了。”

为了学会制作方法,他跑了不少地方,向加工的技术工人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宣传单。“他真是好能拼,看着蛮心疼的。”班级团支书张洪成说。

创业已有六个多月,可收回成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至今还处于亏损状态。”

在同学的建议下,他制定了一套“零收益”战略来提高杯子的知名度,不仅原价出售自己制作的杯子,还向同学免费赠送了很多。这种战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不断向他介绍客源,杯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他还发展了很多代理,源源不断地为创业注入新的活力。

武汉光谷创业协会的周宗鑫先生找到了他,邀请他参加在光谷举办的创业交流会。对于取得的成就,赵志高很淡定。

他说:“对前途,我充满信心。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见习记者 申高)

2. 创办旅游公司――得到政府资助

“明天的中山舰活动人数有变化,你再去协调一下。”武汉汇旅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贾龙贵,正通过电话协商关于“千人免费游武汉”活动的细节。

贾龙贵,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1级学生,于今年八月份刚刚注册成立这家旅游公司,前不久已经协办由武汉市政府出资、长江日报主办的面向2014级大学新生的“千人免费游武汉”活动。目前已得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一批高校学生的青睐和支持。

“大一下学期,我意识到不喜欢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觉得在大学期间应该做些什么。”在谈起为什么做旅游公司时,贾龙贵说。不为自由,不为喜欢,只想找到自我价值。他说,他很享受和小伙伴们做一件事情熬到夜里一两点的时光。

大三下学期时,他曾加入高中同学张大智的创业团队,发展黄家湖大学城周围的大学生春游、秋游。在多个学校之间不停地往返,每周还要去位于关山大道的公司。“最忙的时候,有一周我们接了二十个团,我一个人占了十二个。”说到这里,贾龙贵脸上忍不住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可惜好景不长,团队的几人发生了分歧,又由于缺少强有力的领导者,团队在今年7月份最终无奈解散。

初次尝试创业便遭遇挫折,让贾龙贵大受打击。但他心有不甘,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他打算重新成立一个公司。于是,他联系张大智,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四处联系,寻找有意向的大学生。不长的时间,在黄家湖大学城找到了11个团队成员,今年8月底正式注册了武汉汇旅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们在人员安排上明确了分工。对于之前缺少决策者的问题,经团队内部商榷之后,决定由张大智担任领导者,兼负责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旅行线路的设计,黄友明负责财务管理和行政工作,贾龙贵则带领市场部继续负责市场的开发。

来自武科大的在校生陈鹏参与了“游武汉”后,感叹道,“大武汉好美,切身感受到武汉巨大的变化,欣喜的同时更觉得骄傲。”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外界的赞誉之词,贾龙贵谦虚地表示,项目还有待完善,“我们将对应季节及节日,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全新的主题活动。”在谈及面对众多竞争者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时,他笑着对记者说道,“我们是大学生,相对于其他旅行社会更了解大学生的需求。”(见习记者 管帅帅)

3. 做Dell课戴表 ――做一名优秀的销售经理

“超神啦!”寝室里一片游戏厮杀声,室友兴奋地喊着。而在一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4班的鲁?疵纪肺⒅澹?电脑中yy会议聊得正嗨,他戴上耳机,继续认真地听着戴尔课戴表全国会议,并时不时地埋头做着笔记。

“高考的失利给我的打击还是蛮大的。”鲁?此怠=?入大学后,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认为是进入了天堂。“现在想想,其实我当时一直在等待一个机遇。”他笑道。

刚开学,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同学告诉鲁?创鞫?课戴表招收大学生的消息,他听说之后十分感兴趣。由于当时对戴尔课戴表并不了解,鲁?赐ü?上网查资料、咨询同学等方式对戴尔课戴表项目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9月份,鲁?幢阌牖?科的同学一起加入戴尔课戴表这个创业团队。他自学市场营销的知识,利用自己所能接触到的资源来钻研如何“卖”。然而在实际的销售中,他却频频受挫。“在加入课戴表的前两个月,我的销售成绩是零。宣传得不到回应,得到的只有怀疑的目光。万万没想到第一步就如此艰辛。”这个事实让他很懊恼。

摸着石头过河的他,终于在第三个月开始时谈成了第一单。踏出了第一步,鲁?纯?始有信心继续下去了。马上就有了第二单,第三单。由于出色的表现,11月份由普通课戴表升职为金牌课戴表,在武汉科技大学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团队。三个月后,由于武科大课戴表团队的优秀表现,鲁?丛俅紊?职并带领了两个新团队。

职位上升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鲁?此担骸巴馄罄锩蝗嗽诤跄愀冻隽硕嗌伲?大家看的只有你的成绩。熬夜是家常便饭。节奏太快了,必须跟得上。”他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不仅如此,“有一次报表做的不够好,上层打电话过来骂我一顿,这时候我还在外面吃饭,连电脑都没有,只好用手机一点点地修改完善。”

鲁?从谩翱植馈崩葱稳葜俺 T谝淮紊?职机遇到来之时,他却莫名地被上级训斥并失去了机会,后来明白是别人在背后造谣。花费了太时间和精力在课戴表项目上,他跟室友交流太少。并且,在职场上经历了太多的鲁?匆埠苣延胧矣压低?了。“有一次去看我朋友参加的团支书演讲比赛,坐在教室里的那一刻突然很是感慨,那时候去北京出差刚回来。看着周围的同学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也是一名学生。”

对工作很投入的他,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后期的学习经验,他很快带领西区的团队创造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去年8月,他再次升职,接管了湖北的团队,11月升为全职专员。今年寒假开学后的第一天,他带领的团队就创下了一天32台电脑的业绩,打破了先前的记录,而湖北省的业绩更是翻了近三倍,由90台上升为270台。今年2月,他又接管了宁夏地区和内蒙地区。

目前,属于他团队下的课戴表有600人左右。课戴表里,有人这样形容他的升职之路――江湖上看不见他的身影,但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在戴尔课戴表中,鲁?词栈竦牟恢皇且环莨ぷ鳎?更是一份经验。

他说:“我很喜欢外企的氛围,它从来不要你去坐办公室,它也不在乎你工作的时间地点,唯一的考量就是你销售的成绩。”他也坦言,外企的压力非常大。

目前鲁?匆丫?是一个“上班族”,在同学、课代表内部人员眼中,鲁?词琴?佼者,大三的他多了一份睿智,少了一份茫然。鲁?匆脖硎荆?会在戴尔课戴表这个工作岗位做下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见习记者 侯吉红 李益人)

4. 创建“科大商城”――做校园里的淘宝

点一下鼠标,学习生活用品一小时内送到寝室;有多余的物品出售或交换,就可以在网上做店主;同时还是失物招领平台,社交平台……今年5月20日,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01班的唐词伟自创的网上平台“科大商城”正式开业。

初入大学,唐词伟就萌发创业的想法。不久,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店,卖电子产品。后来,他发现校园网站是空白区,于是产生建校园购物网站的想法。

去年10月份,偶然认识了在宿舍开打印店的医学院学生刘志慧,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联手另外8个同学,开始筹建校园购物网站。很快,名为“科大商城”的校园网站亮相武科大学子眼前。

创网站初期遇到不少困难。“压力太大了,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早上6点就起来。”唐词伟说。服务器配置和网站维护不精通,自己摸索解决不了,经常要请人帮忙;由于服务器配置低,进网站卡,系统也老是出故障。这时,他认识了微软俱乐部的李伟强,为他免费提供了价值10万的服务器配置,网站不卡了,用户体验也变好了。

商城自营自销,没有那么多人力和财力,发展出现“瓶颈”。“学淘宝网,我们提供平台,让商家入驻。”新想法冒出,于是商城开始转型。

为了把“科大商城”推广出去,吸引商家入驻,唐词伟和他的队友们绞尽脑汁,确定采用邮件方式,将宣传图册、致科学子的一封信、微信二维码条装在信封面,每封信上注宿舍号,挨个宿舍进行宣传。5月18、19日,唐词伟和他的队员便开始了全方位的扫楼宣传。“你好,这是你们寝室的一封信,请看一下!”每敲开一个宿舍,唐词伟都会重复这一句话。一晚上下来,他重复了不下300遍,嗓子哑得说不了话。

截止目前,已有7家商铺入住,包括电脑器材、日用品、鞋子、杂货、水果店等。对于未来的规划,唐词伟说,他们打算等网站运作一段时间,现有业务稳定以后,和更多的商家合作,让他们入驻。(记者王怡 钟辉)

5. “一元速递”――和校园说拜拜

“终于不再为排长队,取快递苦恼了!”今年4月,校园“一元速递”代领服务,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捧与好评。

记者了解到,当时的“一元速递”是由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13级的魏衍增、周培松、于晓凡、博雅萍等四名同学组成的梦吧工作室发起的创业服务项目,提供代取快递服务,收取一元钱作为报酬。

说到“一元速递”创业“资本”,物流1301周培松则颇为自信地向记者讲起他们的打工经历。大一入校,他在校园快递中心做兼职,快递中心每天都要派出2000多个快件,繁重的任务给大家带来巨大压力。除此之外,有些同学由于不了解取件流程或错过取件时间,找不到快递时经常向工作人员发难,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感到十分的委屈。

“为什么我们不做个贴心人,为大家提供代取快递的服务呢?”抓住商机的周培松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告诉了同班同学魏衍增。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周培松立即召集了其他伙伴于晓凡、博雅萍,成立梦吧工作室,顺利启动“一元速递”服务项目。

成立工作室后,4个热血青年便立即行动起来,为“一元速递”服务工作着实准备。他们制作个性宣传单,将其打印后贴在各个宿舍楼门口、开水机旁、水房等人流量大且醒目的地方。为使“一元速递”走进“千万家”,4人又分别去各个自习室进行扫楼式宣传,让更多的同学全面了解这项服务。

“要做,就做好!”梦吧工作室在南北苑快递中心设服务点,还特意发放“免费体验”卡片请同学们亲身感受代取快递的服务。每天下课后,周培松便和伙伴们奔波在校园里各快递中心和寝室楼间,忙忙碌碌。

为了防止“丢件”事情的发生,梦吧工作室细心谨慎的队员们还特意刻了一个“专用章”,在每个由“一元速递”经手的快递详情单上盖上一元速递专用章,并承诺凡有丢件现象照价赔偿,此举获得了许多顾客的信任。

为了更加方便同学预约服务,除了电话、短信预约服务外,梦吧工作室还通过建立微信平台为大家发放相关快件通知、提供迅速便捷服务。同学们只需留下相关联系方式,快件便会如约到达。

服务虽小,但贴近校园生活,周培松和队员们表示,“这样的创业既会方便他人,又锻炼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发展后期,由于有学生向后勤集团投诉,说快递中心在和一元速递合作中非法获利,导致一元速递被叫停。周培松说:“虽然不舍,但只能说再见。未来还会创业。”(记者 姚亚琦 见习记者 董萌萌)

上一条:教授与市民“牵手” 理论在社区“开花” 下一条:教授的大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