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称 呼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2-22浏览次数:

称 呼

孙 平

近日,有网友调侃,80后被叫“大姐”,感觉很土气;30岁被叫“阿姨”,气得眼睛都“绿”了;50岁的人最讨厌被叫“奶奶”、“老人家”;“小姐”、“同志”,这些称呼遭白眼……人际交往离不开称谓。亲,该怎么称呼你呢?

百度百科定义,称呼是为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才产生的,它区分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我们来看看大学里有关称呼的那些故事吧。

你称呼对了吗

九月初,信息学院12级学生要搬到青山校区。在装满行李的大车上,该院自动化专业的孙毅与另两名同学一起为司机指路。

进入青山校区后,一位大约三十多岁的学校女职工上车,为司机指引停车方向。孙毅问道:“阿姨,请问………”还未说完,对方冷冷地看过来了,停了两秒钟,严肃地说:“以后在学校里,都要叫老师,不要叫阿姨,知道了吗!”

“当时,瞬间感觉到空气中有一股冷意,脸上却是火辣辣的。车上同学也是,等老师下车后,才挤出了点笑容。”提起这段经历,孙毅仍旧有些后怕。他在后悔的同时,也非常感谢那位老师,“这位老师引起了我对称呼的思考和重视”。

当晚,寝室座谈会上,孙毅讲了这段经历。受众人嘲笑后,他吐起了苦水。每一次与生人交谈之前,都是纠结中伴随着些许忐忑:对方是年轻女性,叫“小姐”,不太好听;叫“美女”,又略显轻佻;叫“姐姐”,感觉这也熟得太快了吧;一不小心,叫了一句阿姨,那就祈祷永远不要再碰到她吧。于是,大多数时候,他称呼别人时,都是“喂”,“诶”,“你好”,或者省略称呼,直入主题。觉得不礼貌的同时,也发现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咸不淡,深入不了。对此,他头疼不已,却不知如何解决。

室友朱道道表示,不用想得太复杂,别人最在乎的是你是否给了他尊重,所以尽量找一个礼貌一点的称呼就好了。

室友曹志豪则回应道,“美女”、“帅哥”等称呼,在他人看来,就跟以前的“先生”、“小姐”一样,无关褒贬,只是一种大众性称呼而已,想让对方听得舒服而已。

然而,要让对方听得舒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数时候,你称呼我,对与不对,因为可忍,我不想说;我称呼你,因为随意,好与不好,我不知道。因此,如何称呼才能让宾客尽欢,确实值得思考。

你被称呼了吗

今年十一月,一堂微机原理课上,老师程磊点名点到一位同学时,教室里的同学们一起鼓掌,令程磊大感意外。

原来,来自自动化1203班的杨?t德,因?t(yī)字被使用的情况较少,因此,读书以来,无论是老师点名,还是同学称呼,叫成“伟”音者多不胜数。每次老师点名,同学们等着看笑话。而程磊不仅称呼正确,还说出了“?t”字的出处,引得同学纷纷点赞。

“杨”与“?t”相连,加上不断有老师叫错。身边同学给他取了一个个不太好听的外号,有时在寝室就能听到楼道里传来的称呼,让没有适应的同学纷纷侧目。

多年的经历,让他知道怎样的口气是嘲讽,怎样的口气只是开玩笑。从最初的气愤,到如今他只剩下坦然,“我与你不熟,随你怎么叫,我不在乎;咱俩熟了,你叫多了,我也就习惯了。”

“在你言辞激烈,大有‘你不改,我就和你拼命’之势前,总是人的逆反心理占上风,‘你要我改我就改,岂不是很没面子’,‘你不要我这样叫,我就要这样叫’。”谈及不改变的原因,杨?t德颇有些无奈。

一次,他与朋友因称呼而争论起来。“一个好好的名字被你叫成这样,好好叫,不行吗?”“这样叫,是把你们当朋友,你看我怎么不这样叫某某,某某某啊?”朋友的一句话,让生性随意的他默默接受。

如今外号流行,靓丽少年,被叫做姐姐;美少女的外号,却是一个比一个汉子,还有矮、矬、穷、?潘康瘸坪艚吁喽?来,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一个人这样称呼,可当玩笑,一笑置之,但被人争相模仿后,开始时的不在意,就成为了之后的一个固定称号,想改也迟了,心中纵有千般不爽,也只有忍了,急切地想要去改变,称呼只会在玩笑间愈演愈烈,还不如一笑置之。

称呼者,少一分随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践踏朋友的宽容,也不要因一句称呼,失去一个可能成为知心朋友的陌生人;被称呼者,多一份宽容,正如蜡笔小新中小新所说,女人要是在乎别人怎么称呼她,青春可以说是结束了呢。

你想改变称呼吗

刚到大学,小风对大学一无所知。学长的关照让他十分感谢,每一次见到学长,他总是学长前,学长后的叫来叫去。

慢慢地,他发现,每一次喊“李廉学长”时,四字称呼总令他感觉说话很费力。换成“学长”后,又遇多人回头的窘境。最后,他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拍学长的肩膀,才能引起注意,尴尬不已。

一年一年过去,如今已经大三的小风,早就想更深入学长们的朋友圈,却总感觉被一个“学长”隔在墙外,关系永远只在学长学弟之间。

“对我而言,称呼是彼此都认同的一个标志,让我明白在你朋友圈中的位置。”知道称呼重要的小风为如何改变而苦恼。他说:“一年,甚至几年的称呼习惯,对于双方而言,改变都是难以适应的。”

一次,电话向学长询问事情时,一时口快,直接说了名字,“感觉很别扭,后面说话都有点语无伦次了,而且明显感觉对方听到后,沉默了两秒钟,肯定也是不适应。”提及当时双方的反应,小风这样说道。之后,双方间称呼又跟以前一样了。

部门传承的称呼,也令人感到为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又一年,职位不在,而称呼依旧。当新老团长、部长、主席碰到了一起,该如何称呼?

信息学院现任学生会主席杨天琦,在称呼之上,有自己独到的处理办法。对待自己的部长,称呼从部长、学长,到孙哥、平哥,他过渡得相当好,甚至连当事人都没有过丝毫的不和谐。

与人交往,他也是游刃有余。“从对方的性格出发,慢慢拉近彼此,既不显得急切,也不太冷漠。”他成功地将一个个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与城建学院学生会主席胡昌忠从第一次交往到成为朋友的过程,至今他仍津津乐道。初次联系是在QQ上,“胡主席好,我是信息学院……”初次见面,表示礼貌,“胡学长好,初次见面,以后请多多关照”;交往几次后,觉得人很好,“胡哥,求帮忙”;相熟之后,“昌忠,有时间吗,出去喝一杯”。

“了解对方后,觉得合得来,对方也不在意,就可改变称呼。”杨天琦觉得,对于称呼,简单处理就好,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彼此间相处时,对细节的处理,而不是仅仅靠一个称呼。

你有难忘的称呼吗

朋友是什么?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我不在乎生命中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却很在乎随处可见的真诚和感动。微博中流行的这句话,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从网上看到,汉阳区人民检察院检查官李红艳,有很多称呼让人铭记: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检务督察办公室主任,公诉科科长,检察干警亲呢的“大姐”,贫困儿童、特殊少年心中最尊敬的“妈妈”……她说:“每一个称呼都代表着一份责任。”

还有,天津市武清区福苑小区保安李财,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岗位明星、先进个人,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活雷锋老李”。

长远来看,一时的称呼,决定的也只有一时的关系。会称呼的人,能快速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只有立足于刻骨铭心回忆的称呼,才能让人念念不忘。

谈到当年的大学同学间称呼,“根号二”这个称呼令武科大党委宣传部的李杏老师记忆犹新。那是一个身子比较矮小的女同学,“根号二”由此而来。当年带有一丝玩笑的话语,如今想来,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几个好友一起学习玩乐的回忆,温馨而有趣。

武科大校报第一任网络工作室负责人阿豆,如今真名少有人知,但以他称呼命名的阿豆工作室却闻名全校,成为学校各大网站的制作者和维护者。

北京大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孙君恒认为,现在流行网络语言,注重效率和实用,不讲究字眼推敲,有时甚至不礼貌。他经常收到短信、电子邮件,有的都没有称呼,类似老百姓所说的“没大没小”,也没有对应的落款,不知道来自何方、是何等神圣。尽管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可以原谅,但是感到多多少少不甚开心,感叹现在人的语言、传统、礼貌,需要加强。孙君恒提醒,作为文明的继承者,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修养,口头语言、文字语言都应该好好锤炼。

上一条:手机可否请出大学课堂连续报道四 下一条:大学里的恐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