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座硫酸厂 武科大半个世纪的纠结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08浏览次数:

记者 梅海兵

从开建到拆除,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山硫酸厂)走过了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硫酸厂与武科大比邻而居,包括武科大的师生员工在内的数十万居民却一直被其污染问题所困扰。

2014年4月4日,从青山区环保局传来好消息,污染了武科大周边地区环境近半个世纪的硫酸厂已确定停产,设备正在搬迁。青山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六月初,硫酸厂将全部搬完。

2006年计划搬迁时,硫酸厂是我市搬出中心城区的首家化工企业,此次关停,却是青山区三环内最后一家化工企业。从左岭到葛店再到黄冈,硫酸厂搬迁10年三易其址,历经几番曲折。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硫酸厂,繁忙的厂区已不是生产的场景。一进大门口,10多名工人正在拆除高达10多米的硫酸生产转化器,满地都是零散生产设备,大型工程车来来回回往外搬运拆下来设备,厂区内污水废料四处可见,但已没有任何刺鼻气味,繁忙的厂区已不见生产的场景。

在一堆废料中,武汉清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的名标牌锈迹斑驳。曾经武汉市的重点企业,在夕阳下略显落魄,不过,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黄冈化工园内,整体搬迁新的企业已经 浴火重生 。

硫酸厂董事长张恒明表示,搬迁之前,公司为保证安全环保,还专门请有关研究机构对企业原址做土壤修复方案,以消除安全、环境隐患。

一座硫酸厂,武科大半个世纪的纠结,如今,结已解开。

污染 到底有多重

青山硫酸厂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建,1970年建成投产,主要产品是工业硫酸,还生产发烟硫酸,试剂硫酸,蓄电池硫酸、硫酸二甲酯、液体二氯化硫、亚硫酸氢钠等系列产品。硫酸二甲酯是无色液体、剧毒、其蒸汽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公司所采用的路线是硫铁矿制酸,即硫铁矿经过焙烧,产生二氧化硫,再转化成三氧化硫经水吸收制成硫酸。建长初期,该技术路线适合中国国情,但废水、废气、废渣 三废 排放量大。

建厂初期,由于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环保问题较突出。该厂还曾发生过二氧化硫泄露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数十名居民中毒,家畜大量死亡,大片蔬菜和树木受损。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示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青山硫酸厂污染。同年8月停产治理,1979年完成氨法回收尾气SO2工程,二氧化硫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该厂的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居民。1994年6月,青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区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到全市64家重点污染企业之一的武汉硫酸厂视察,敦促该厂抓紧治理废水,搞好环境保护。

2004年12月7日,人民网市场报登载《40万人健康受威胁 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污染害民的调查》,指出该厂排放的污水,严重威胁到附近居民以及武汉科技大学师生的生活和健康。

文章称: 更为可怕的是,污水直接排向长江,排污口距下游的武钢供水厂取水口只有近3公里的距离,直接威胁着青山区40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报道涉及的污染问题,可谓触目惊心。

青山硫酸厂刚开工时污染就很厉害了,当时我住在厂旁边,附近的树木以及花草都枯死了,我自己种的菜也逐渐发黄,最后死了。近几年污染就更厉害了,而学校教职员工生病人数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学校附近居民就死了6、7个。 我校老教授闻传信在接受市场报记者采访时,强烈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硫酸厂离居民区太近了,你能说居民的相继死亡与它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我校退休老教授梁兆麟在接受市场报记者的采访时,也同样表示了自己的愤怒: 我们全家五口人,到现在竟有四个都患上了支气管炎,这都是硫酸厂惹的祸。你不知道,平时我们想把窗户打开换一换气都是一种奢望。在一个人口这么密集的地方建硫酸厂,我们能受得了吗?

由于空气和水长期被污染,因慢性中毒和致癌而饱受折磨甚至死亡的群众愈来愈多。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罢休 ,市场报记者在校采访期间,我校不少师生们甚至开始愤怒了。

市场报记者还找到全国模范教师、青山区人大代表李锐锋教授,她和我校退休处几位同志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受硫酸厂排放污染物质的毒害,红卫路地区广大群众受慢性中毒和致癌的人数不断增加,

仅该校因此患癌症的人数就十分惊人,李锐锋教授和老同志还向市场报的记者出示了一份详细记录着学校患癌病人的名单,密密麻麻的名单中,病患人数竟然达到了52人。

我校一位老教授说,青山硫酸厂生产废气,邻近居民都能嗅到刺激性味道,上呼吸道感染的肺部疾病剧增。后来,该厂把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的焙烧作业改在夜间进行,排放的废气照样影响居民。

此前,我校师生对青山硫酸厂的污染问题一直非常关注,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一直没有结果。

呼吁 从未间断过

2004年底,红卫路地区3325名群众联名向上级写信。信中说,青山硫酸厂从建厂以来,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附近居民深受其害。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向相关部门反映却没有效果。特别是近几年,因该厂污染环境而导致附近居民慢性中毒和致癌而饱受折磨甚至死亡的群众愈来愈多,他们已不堪忍受,觉得生命健康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2004年12月21日,武汉市长李宪生就青山硫酸厂搬迁的事宜到青山调研。我校区人大代表李锐锋教授、钟冬望教授及三名退休教师参加座谈,向李宪生反映青山硫酸厂从建厂以来对我校造成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2007年7月初,我校93名教职工给武汉市长李宪生写信,反映青山硫酸厂拖延搬迁问题。李宪生批示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工作,并委托派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市环保局等单位十位相关负责人来我校向师生表示感谢,同时答复青山硫酸厂的搬迁进展情况。

在座谈会上,我校孙莹等几位老教授再次向上级领导提出几点希望:认识青山硫酸厂搬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排除阻力,尽快落实搬迁政策,妥善处理搬迁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2008年4月,青山硫酸厂、武汉市环保局,专程就硫酸厂搬迁事宜,与我校老同志进行沟通。1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向环保局倾诉心声,希望政府力促硫酸厂搬迁。武汉市环保局的同志表示,一定向市政府传达居民呼声,并将就搬迁事宜给武科大师生一个书面答复。

2008年12月2日,我校及周边群众514人联名向省市区领导罗清泉、李宪生、阮成发、岳勇、万勇、孙军、张峰万写公开信。信中说,青山硫酸生产不同于其他企业,其危险性及严重性不容低估,不是经过治理,就万事大吉,何况它不时还出现泄漏,不根除污染源是万万不行的。2003年开始,学校出现平均每月一人死于癌症,尚不计其他病症。

除群众自发的反映外,我校历届校领导、各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通过不同的途径向上反映。 硫酸厂一日不搬,民众一日不宁! 青山区人代会上,李锐锋掷地有声。提议案、提议案、再提议案。经过孔建益教授、李锐锋教授、柯昌明教授、钟冬望教授等各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案呼吁,青山硫酸厂整体搬迁事宜一步步向前推进。

在学校历史上,历届领导都把呼吁青山硫酸厂搬迁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不懈地与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进行沟通。

搬迁 到底有多难

其实,武汉市政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将青山硫酸厂整体搬迁的计划。

早在1999年,市环保局对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421号提案和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465号提案的态度,那就是将青山市硫酸厂(现清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出居民稠密区,并且武汉市环保局在这两份文件的回复中说,将向武汉市政府建议,把该公司列入转产搬迁计划。

2004年,人民网市场报刊登的关于青山硫酸厂污染扰民的文章,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时任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等先后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时任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到现场调查了解情况。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省环保局会同武汉市展开调查。两级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该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但这并不表示该企业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影响,考虑到企业的环境敏感性,市政府决定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创造条件,力促使该厂搬迁。

而在搬迁实施以前,湖北省环保局已明确对企业和武汉市环保部门 约法三章 :一、环保部门增加对该企业的监测频次,定期将结果向周围群众通报;二、督促企业安装水、气在线监控系统,杜绝偷排现象;三、该企业要尽快完善现有排污管道,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

2004年12月20日,时任武汉市长李宪生、副市长李涛带领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经委、市化工行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自到该公司进行检查,与该公司周边居民群众及人大代表进行座谈,明确了 立足搬迁、抓紧选址、落实资金、尽快实施 的方针,公司启动总部整体搬迁项目。

2005年,按武汉市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公司确定新项目选址在武汉化工新城左岭化工园内。

2006年12月4日,市环保局在网上公示 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整体搬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次日,《长江日报》报道称,这是我市搬出中心城区的首家化工企业。市环保局有关人士称,新公司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66万吨,这对其他化工企业搬迁具有示范作用。这也是武汉市化工产业东移战略的重要一步,即将市区化工企业迁至洪山区化工新城内。

据了解,由于相关部门工作前瞻性不够,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程序复杂。武汉市被定为规划环评试点城市,环评为搬迁第一关卡,需要请专家多次论证。从2006年起,国家严格控制占用耕地,选址土地审批成为一大问题。诸多原因,导致搬迁进度延缓。后来,由于新址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该选址在完场大部分前期工作后不得不中止。

2008年,该公司论另选新址,与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按照协议,该公司计划于2010年底实现搬迁。但是,该选址同样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

2009年,该公司与黄冈市政府签订合同,投资5.5亿元将总部迁至黄冈化工园。2013年,基本建成黄冈生产项目。新址建成,青山硫酸厂整体搬迁已是铁板钉钉。

环保 大势之所趋

青山硫酸厂的国家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风速小于2级时是600米,风速大于4级时是400米,也就是说规划部门在建设小区和办公楼时,应规划在600米距离以外建设。

据了解,南面的青山建一路小学离青山硫酸厂只有230米,而西边的省武建公司职工宿舍离硫酸厂只有150米,导致多年群众对噪声投诉不断,年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和提案,但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测显示,该厂各项污染排放是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

环评达标也不代表对附近居民没有影响。对居民造成了影响,搬迁也就是大势之所趋。

记者查询了《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其中第4章第29条明文规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居民稠密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特种植物生长地区以及其它需要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兴建污染或破坏环境的项目或设施,已经建成的要作出规划治理或限期搬迁。而根据《硫酸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和《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青山硫酸厂也在搬迁之列。

对于搬迁几易其址,资环学院副院长王黎教授解释说,硫酸厂是青山区乃至武汉市的重点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年利润达到千万元,整体搬迁不仅影响硫酸厂的生产效益,还需要投入一大笔费用。作为化工企业,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选址问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进行多方论证、比较,选定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符合环境和卫生要求的建设方案。

王黎教授说,国家蓝天计划要求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目前,武汉市正在大力实施 蓝天 计划, 治霾 力度不断加大,要经过5年地努力,全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5年时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青山硫酸厂搬迁是国家重视民生、重视环保的结果,当然离不开我校教职员工以及附近居民的大力呼吁。

其实,为改善空气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武汉市政府可谓痛下决心。

2008年以来,武汉市三环线内的127家化企已经关停或搬迁了40家,其中搬迁的化企分别落户到武汉化工新城北湖组团、洪山区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和省内黄冈等地。

面临城市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2013年12月2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3~2017年),规定三环内剩下的87家化企明年内全部关停或搬迁。

除化企被迁出市区外,武汉市还提出全面实施清洁能源改造,2014年完成二环线至三环线范围内755台燃煤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改造;2016年完成3个国家级开发区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完成全市省级工业园区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武汉实现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降低到50%以下,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降低20%;重点行业排污强度较2012年下降30%以上。

关于青山硫酸厂的一些往事

李 杏

我从小生活在青山建一地区,可以说是见证了青山硫酸厂从无到有,由盛而衰的过程。学校一些更老的同志常说: 我校与硫酸厂是一墙之隔 。从现在的地理环境很难理解这种方位的表述。

这得解释一下:青山硫酸厂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始建到七十年代初正式投产,当年建设一路地区,全是农田,我校往北的地界是现在的旅大街,院墙之外的旅大街其实就是一条水沟和土路,从北放眼望去可看见铁路,本地俗称的 铁路外 就是青山硫酸厂的位置,我校院墙与其直线距离也就三百米左右,之间除了少量民房就没有其他建筑。这就是所谓的 一墙之隔 。

我给读者讲当年的一个细节:硫酸厂在当年试生产时出现一次泄露事故,造成了当地菜农的黄瓜、四季豆大面积枯死,硫酸厂只是给了农民和任家路小学(建一路小学)送了几筐苹果梨子作为安抚,此事就得以平息。可见,当年人们几乎没有环保意识。

当年,因为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武钢又是最大的用户,政府出于运输距离和运输安全的考虑,所以选择建厂青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设一路当年就是武汉市的远郊,位置偏僻,客观的说,当年建厂选址,肯定有具合理性。

只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建一地区的发展已是地覆天翻,成了青山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硫酸厂生产的废气以及时不时的泄露事故已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健康。老钢院又是当地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单位,所以,反对、呼吁硫酸厂搬迁的声音日渐高涨。

若粗略梳理一下,武科大(青山校区)历任校领导都把呼吁硫酸厂搬迁为重要的民生工作之一,不懈地与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沟通。

近20年来,在青山区、武汉市、湖北省等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我校孔建益、李锐峰、柯昌明、钟冬望等教授都有硫酸厂搬迁提案提交。

所以说 一座硫酸厂,武科大半个世纪的纠结 ,形容得相当准确。

上一条:大学“拼客” 下一条:走近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