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巡礼】城市建设学院
“十三五”以来,城市建设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推进学院稳步向前发展。
党的建设引领事业发展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资料,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努力通过制度管人办事,确保学院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规范运行。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着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党支部换届工作,确保支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创新党员三级教育培训,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标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对党支部和支部书记考核;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注重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增强廉政警示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不断提升作风效能;全面推进宣传工作,每年在中国青年网、楚天都市报网站等校外媒体上稿100余篇。
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水平
学院坚持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核心理念,深入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实践,加强教学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努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实推动学院各专业发展。
学院积极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以专业认证(评估)和专业责任教授团队为抓手,全面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本科专业建设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于2016年、2018年及2020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评估认证,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同时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为抓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开展系列教学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6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12项;获批校级网络在线课程4门;获批校级教学团队1个;发表教研论文62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三大检索收录6篇;出版教材6部。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实验室、专业教室等进行了重新规划,主动对接校友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需求。
科学研究突出办学特色
“十三五”期间,学院坚持“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的理念,逐步完善学院的学科组织、组建学科队伍、确立学科方向,积极争取各类科研立项,以科研项目为突破口,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学院的学术影响。
学院共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1部,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2016年以来,新增ESI论文86篇,新增ESI它引频次276,ESI高被引论文3篇。
着力学科建设,调整师资结构,打造教学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平台,营造科研氛围。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6人占84.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人占52.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8人占64.4%,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3人占14.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专任教师22人占24.4%。楚天学子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3人。逐步形成了以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具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高为特点的师资结构。
凝聚校友和社会企业力量,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提升科研服务能力,推进校友合作产业化。促成深圳华创公司校友陈建勇、舒适易佰校友韩英春、百成机电校友李兆青、景森设计股份公司等校友企业捐款200余万元。校友资助完成武科大舒适易佰“环境智能化控制联合研究中心”、杜肯-武科大联合实验中心大空间柔性分布式系统、燃油锅炉系统等升级改造。
三全育人助推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学生成才为目标,三全育人为导向”的思路和举措开展工作,努力打造优良学风和院风。
多措并举,持续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建立健全学院宿舍文明建设体系,加强课堂考勤管理、倡导“无手机”课堂;制定《城市建设学院班主任工作规定》《城市建设学院班主任考核奖励办法》《城市建设学院“先锋班级”、“先锋人物”评选办法》等规定;积极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实行党员“一帮一”制度;家校共育,做好预警生转化工作,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注重以赛促学,培养实践技能。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提高师生参与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本科生获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28项,其中国家级138项,省部级190项;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31项;发表论文94篇,授权专利69项。
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服务社会中砥砺品质,在志愿行动中提升本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2016年来,3人获湖北省“长江学子”;4名毕业生获“校长奖章”荣誉称号;8人获评校“十大魅力学子”;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人获评“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共青团员”;1人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院“美丽乡村建设”品牌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获共青团中央“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的好项目”等国家级荣誉13项、省级荣誉5项。
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项目,提高国际化教育层次与水平,开创国际教育新局面,提高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竞争力。2016年以来,招收国际留学生44人,本科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进修学习39人。赴美国、英国、新加坡访问学者8人,国外学者来学院讲学7人次。先后接待了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访问团交流和洽谈合作事宜。2016年和2018年先后随学校访问团访问了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和日本北见工业大学。
学院将继续发扬“务实、求效、团结、创新”精神,实施“平台创建和团队培育”战略,践行“尊重学生,尊敬学者,尊崇学术”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基础管理,推动学院综合实力提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