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师
统稿 陈孖川 采写 王若曦 刘 丹 赵泽颖 周 琰 陈钧卓
2018年7月6日,早上7:50,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三楼,六名年轻教师已经吃完他们的早饭。如无意外,这一餐将是他们在这间食堂的最后一顿早饭。7月6日,是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一天,也是这六名年轻教师为期一年利川支教结束的日子。
7月4日,校报记者团五名学生记者来到利川,追寻他们“一年之师”的历程。
初来利川 遭遇下马威
刚来利川时,大家在生活与教学工作中都不太顺利。
汪琪没有固定的住处,连着搬了四次家后,最终在校外租了房才安定下来。从学校到住处,道路阴森。每次查完寝,已是深夜十一点,汪琪须跟室友结伴同行。她无奈地说:“晚上是绝对不走小路的,害怕都在其次,万一出什么事呢。”
面对新装修的宿舍,对油漆过敏的徐贝杰不得不自己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吃不惯学校的饭菜,每天我要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每天除了繁重的教学,我还被这些琐事困扰,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
“以前在武汉读书,四年我都没有想过家,来到利川一星期,晚上睡觉时我就想家想哭了。”利川海拔偏高,气候潮湿,习惯了家中清淡的饮食的徐贝杰初来时更是对这里辛辣的食物十分不适应,经常生病。“每次去医院,我都非常无助,格外地恋家,但每次想到我的学生们,我就坚定了留下来的想法。”
教学上更是无从下手。
上自习课的时候,70多个人的班级一直闹哄哄,怎么也没法安静下来,把汪琪被气到掉眼泪。“晚上给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要聊很久才能平复心情。”汪琪说,“突然理解了老师的苦。”
曹琳的第一节课更是狼狈。“一来我就懵了,虽然我提前也做过准备,知道学生都不算是小孩子了。可当我看见台下都是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时,我一下就慌了。”站在讲台上的曹琳特别紧张,心快跳出嗓子眼了,感觉说话的时候舌头都在打架,拿书拿粉笔时手也是一直发抖。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好强装镇定,一节课下来,衣服全都湿透了。
从小生活在“学霸”扎堆的环境中的徐贝杰对于职校学生特别陌生。“我真的难以想象有基础这么差的学生,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知识她们都不懂,我需要从小学的知识一直给她们补到现在。”
别出心裁 新老师有新方法
很快,几位“菜鸟”老师就发现,这里的孩子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孩子唯一的乐趣就是玩,教学常常难以为继。
“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给自己鼓劲。
面对地处山城中的孩子,刘标第一节课没有过多介绍自己,而是对自己的大学、大学所在的城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从大一到大四,带着孩子们去见证了他的大学。“每个孩子眼中都在发光。”刘标说。
曹琳根据游戏、小说、漫画里的人物形象来模拟课堂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传统的追击相遇问题就变成了熊大熊二一起追光头强的故事,学生们觉得很新奇有趣,“在欢声笑语里就能掌握知识。
熊灿采取播放视频,课堂玩击鼓传花、成语接龙等小游戏来调动课堂氛围,“游戏失败的措施是在讲台上自我介绍,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渐渐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进课堂,学到熊灿想教的东西,“感觉很有成就感。”熊灿欣慰的说道。
利川职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作为班主任,杜海洋每天的一大任务便是和学生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学第一个月,杜海洋就收了20多个手机。可学生们的手机,收之不绝。
这不是办法!杜海洋决定召开一期主题班会——手机之殇。
在这次班会上,杜海洋让全班同学自己制定了班级手机使用规范。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但结果证明这个险冒地很不错。
除了周三下午,其他时间,如无特殊情况,手机禁止使用,被白纸黑字地写进班规里。
“大部分同学遵从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对于这个结果,杜海洋很是得意,
亦师亦友 和学生交朋友
李越洋是刘标班里的“小学霸”,从一进高中便打定了好好学习的主意,每天晚上熬夜学习,平时下课也是趴在桌子上学习,但成绩却一直没有上升,对学习也没有之前的激情了。
刘标了解情况以后,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搜罗一些资料,给李越洋写了一封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你要知道事情也分轻重缓急。学习是个长久过程,你可能会有段时间比较累,那你就放下手头的事情,好好休息。”
利川气候潮湿,容易生荨麻疹,学生张媛媛就染上此病。汪琪细心地发现张媛媛手臂上的红疹,便在空余时间去学校旁边的药店买了膏药。晚自习时,汪琪把张媛媛叫来办公室,用棉签沾取适量的药,均匀地涂抹在张媛媛的手臂上,腿上。“这段时间不要吃辣,每天勤擦药。”汪琪叮嘱道。
“从来没有谁这么关心过我。”谈起汪琪,张媛媛的眼眶都湿润了,“我特别不舍得汪老师走。我还想向学校申请让汪老师多留一段时间呢。”
熊灿的班级全是男生,放假后,他会和一些男生一起看足球赛,偶尔也会与大家一起玩手机游戏。“熊灿为人随和,我们平时爱和他聊天,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能走进我们内心的老师。”余庆生讲道,自己有一次脚扭伤了,但是好面子,不吭声地坐在座位上,但表情有些痛苦,熊老师发现了他的异样,“硬是把我扯到了医务室去。”余庆生不自觉笑了起来。
去年的11月份,郑新姚的外婆和她两个弟弟妹妹同时生病住院,而家中的大人都已外出打工,郑新姚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他们。而此时,又临近期中考试,徐贝杰担心原本数学成绩就不好的郑新姚会因此落下功课,于是专门抽出两天的休息时间,坐一小时的公交去医院给郑新姚补习数学。
“我以前觉得老师只会对成绩好的学生关怀备至,想不到’贝贝姐’会对我这么关心。”郑新姚说道,“从那以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学习数学更加有兴趣了。”
杜海洋的班级有一项特殊的作业——反思日记。每周两篇。“男生的性格大大咧咧,多是寥寥几句,受到了批评,他们会在反思日记里和杜海洋讨论老师处理事情方法的效果,两三排便结束;女生则会写得细些,失恋了,会在反思日记了和我抱怨感情的廉价。”
几乎每篇反思日记后,杜海洋都会写上几句评语。学生们则会在下次反思日记前回应老师的评论。“像朋友圈,就是延迟有点严重。”对于反思日记,学生们如此评价。
“现在,我和他们是朋友了!”杜海洋宣布。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您与我们一样在父母面前都是个孩子,但你却像哥哥一样照顾我们......”杜海洋的学生们在临别赠言中写道。
汪琪的学生们则为她送上一束美丽的满天星,意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为汪琪送上64封信,五颜六色的信纸上写满了同学们感谢与祝福。“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您将我们送入一个彩色世界。”“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希望下次见面时我已不是现在的我。”
得知徐贝杰即将结束支教,学前一班的学生们自发在一张大纸上留下了想对她说的话语:“徐老师,你让我觉得有股亲切感、风里雨里,武汉等我……”
在刘标离开的时候,收到了李越洋的一封信,信上写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哥哥的身份却给了父亲的深爱。”
2017年8月,日光如昼,武汉科技大学的六名学生来到了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8年7月,蝉鸣如歌,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六名老师踏上返校的列车。
来时,他们怀揣梦想,却不免忐忑;
归程,他们满身疲惫,然心怀感激。
汪琪:在支教中成长
见习记者 王若曦
汪琪,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赴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团成员,艺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保研本校。利川技校17级学前一班和17级旅游班语文老师。
心中的“教师梦”
谈起为何去支教,汪琪讲起了高中的经历:“我那时有点叛逆,不明白学习有什么意义。但班主任对我特别好,从来没有放弃我,一直鼓励我要努力学习。”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了汪琪,“我逐渐明白学习不在于最后非得考多高的分数,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过程就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从那时起,汪琪就决定,如果今后能当老师,一定要当一个跟高中班主任一样的老师。
作为一名艺术生,汪琪从高中起就有带小朋友画画的经历。每天跟一群孩子相处,教他们怎样画画,看着他们涂鸦,汪琪觉得十分幸福。
“当老师也挺好的,跟活泼可爱的学生们相处,每天都有惊喜。”回忆起从前的任课经历,汪琪说道,“可能那时候,当教师的梦想就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吧。”
也曾历经坎坷
然而,在刚来利川时,汪琪的生活与教学工作都不太顺利。
一开始,几经辗转,汪琪都没有固定的住处,连着搬了四次家后,最终在校外租了房才安定下来。从学校到住处,道路阴森。每次查完寝,已是深夜十一点,汪琪须跟室友结伴同行。她无奈地说:“晚上是绝对不走小路的,害怕都在其次,万一出什么事呢。”
语文老师要上早自习,汪琪六点多就得起床,周二周四更是有一上午的课,往往要忙到中午才能喝上一口水。除了上课,汪琪还需要备课,批改作业,查寝。“上学时都没有这么忙过,现在休息的时最喜欢睡觉,别的事情都没有精力做了。”汪琪笑道。
在教学上,学生一开始都无法适应汪琪的严格要求。班长文丹直言:“老师刚来的时候又要抽背书,又要报听写,真受不了。”上自习课的时候,70多个人的班级一直闹哄哄,怎么也没法安静下来,把汪琪被气到掉眼泪。“晚上给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要聊很久才能平复心情。”汪琪说道,“突然理解了老师的苦。”
在支教中成长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得把这一年坚持下来。”汪琪并不打算放弃。
她想到了自己的经历,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教导学生。“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有人来帮他们明辨是非,树立三观。”
上课时,她会鼓励学生积极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还是孩子,我想多给他们传递一些正能量。”汪琪给学生们念《我凭什么上北大》里面的文章,告诉他们成绩不是学习的最终意义,为了提高成绩而努力的过程才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在汪琪的感染下,学生们也逐渐转变了学习态度。以前抵触报听写、罚抄的同学,都纷纷意识到“老师是为我们好”。每次把老师惹生气,同学们还会在上课前一齐为老师唱歌,以表歉意。
汪琪整理了上百个常用成语,标注出每个成语的含义,打印出来给每位学生都发一份,要求他们在早自习时读记。“稗官野史”“甚嚣尘上”等重点词语都被学生画上了红圈。纸张的边角都被磨皱了。
汪琪还时常会以报听写的方式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督促同学们努力学习。每次考完试,汪琪会把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单独为他们分析成绩。对于有进步的同学,汪琪会给他们发些糖果、薯片等小零食,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汪琪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班上同学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看到成绩,我比他们还开心,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我不敢说改变学生命运之类的话,那太遥远了,但我希望他们至少能有所成长吧。”汪琪说道,“当然,也希望我自己能有所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里
汪琪对学生们的关怀细致入微,除了学习,还有许多生活琐事,她都一一记在心上。“这些孩子们也不比我小几岁,我就把他们当成弟弟妹妹。”
在学生身上,汪琪感受到他们因家庭、成绩方面的问题而格外敏感、脆弱。“很多学生家在乡镇,离学校远,父母又外出打工,一年见不上几次面。他们都是长期住在学校,缺乏亲人的关心、照料。”谈到这些学生,汪琪十分心疼。
作为代理班主任,汪琪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学生们的责任。学生们也把汪琪当做大姐姐。“我没有姐姐,汪老师就像是我的姐姐。”学生说道。
利川气候潮湿,容易生荨麻疹,学生张媛媛就染上此病。汪琪细心地发现张媛媛手臂上的红疹,便在空余时间去学校旁边的药店买了膏药。晚自习时,汪琪把张媛媛叫来办公室,用棉签沾取适量的药,均匀地涂抹在张媛媛的手臂上,腿上。“这段时间不要吃辣,每天勤擦药。”汪琪叮嘱道。
“从来没有谁这么关心过我。”谈起汪琪,张媛媛的眼眶都湿润了,“我特别不舍得汪老师走。我还想向学校申请让汪老师多留一段时间呢。”
临别之际,同学们都十分不舍。他们为汪琪送上一束美丽的满天星,意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为汪琪送上64封信,五颜六色的信纸上写满了同学们感谢与祝福。“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您将我们送入一个彩色世界。”“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希望下次见面时我已不是现在的我。”
曹琳:用幽默和真诚打开积灰的窗
通讯员 周琰
曹琳,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赴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团成员,化工学院2017届毕业生,保研本校。利川职校计科1701班数学老师。
传承与热爱 挥不去的教师梦
第一眼看到曹琳,高高瘦瘦,没想却是个数学老师。“是不是觉得女生都应该带一些语文、英语什么的。”女孩笑声爽朗,“可我是个理科生,擅长理科、性子也直,教数学挺不错的。”
曹琳的外公外婆都是老师,在她心中老师是一个神圣的岗位。利川职校支教已经是曹琳第三次对外支教活动了。
大一、大二时,曹琳便先后赴阳新大王中学、重庆五龙中学支教。对她而言,支教是一份快乐和满足的选择。当得知可以继续以一名老师的身份面对可爱的学生时,她毫不犹豫踏上了前往利川的火车,以武科大支教团成员的身份来到了利川职校,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
利川别样支教体验说来容易做来难
相对于前两次短则三五天,长则月余的支教,持续了整整一年的利川支教给曹琳留下太多的回忆。
利川的风从窗外吹进来,凉凉的风解了她此前忙碌的燥热。望向窗外,对这个已经生活了一年的地方,她有很太多想说的话。
“刚来之前,还挺高兴。”对于今年毕业的曹琳来说,用支教为自己的本科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很光荣、很有意义。
“怎么说,我也是身经百战。”学了四年理科又拥有两次“从业经验”的曹琳信心满满,“教一些基础的知识总没问题的。”
可一来曹琳就懵了。虽然知道这次教的都不是小孩子了。当她真正走上讲台,望着台下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学生时,突然就慌了。“特别紧张,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第一节课,曹琳上得有些糟糕。说话的时候舌头在打架,拿书、粉笔的手在抖,利川地处山地,夏天也是凉风习习,可一节课下来,曹琳的衣服却都湿透了。
那天晚上,曹琳第一次失眠了,她只觉得远离家乡的愁思,生活习惯饮食口味的迥异、以及一切不熟悉、摸不着头脑的未知一股脑涌向了自己,似乎随时要将自己击垮。
说起来轻松的支教之旅,刚一开始就来了一个下马威。
积极学习找方法新一代授课有妙招
曹琳的学生都是2017级的新生,初入校园,敏感而懵懂,“可不能由于自己的缘故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曹琳暗暗为自己鼓劲。
可麻烦还是出现了。曹琳发现,自己的课学生参与度很低,无论自己如何授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好像一堆快要燃尽的火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泯灭殆尽。
曹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现状,她不厌其烦地去旁听利川职校本校老师的公开课。
“对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我上课就像大杂烩,哪哪都是重点,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每一分钟都有新知识点,学生们顾前难顾后,疲于应付,很快就失去了耐心。”欲速则不达,一位老教师提醒她。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曹琳很快改变了上课思路。“突出重点,易考点、难点多次重复,哪怕只讲一个考点,他们能听懂弄明白,就觉得值了。”
解决了自己授课问题后,曹琳的脑袋又活泛了起来,“这些孩子年纪轻,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授枯燥的数学知识成了曹琳的又一个“小目标”。
吃饭时,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和游戏视频给了她灵感,传统的追击相遇问题从火柴人的跑步训练变成了熊大、熊二一起追光头强的故事。
“数学课竟然可以如此有趣。”学生们在欢声笑语里学到了知识,曹琳也成了他们最喜欢的老师。
千人有千面因材施教有奇效
向康利是曹琳的一名学生,一次期中考试,考了满分,这让曹琳注意到了他,“他做数学题的速度很快,学习也肯动脑筋。”对于这样一个好苗子,曹琳常给他一些“特殊照顾”。
“曹老师常给我一些怪题,挺有趣的。”面对额外的作业,向康利显得很兴奋,“做一些不一样的题,对我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也挺有帮助的。”
现在,在写题实际操作中,因为会的多,更有成就感,向康利甚至会主动找曹琳要题来做。
“我以前就觉得上职校来玩一玩,可是曹老师让我觉得我其实也是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向康利说,自己一直很羡慕影视作品里的计算机“大神”在网络中呼风唤雨的能力,但轮到自己时,却是想都不敢想。
“可曹琳老师一直鼓励我,告诉我,我能行。这种被人肯定的感觉很美好。”说到这些时,这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手握紧了拳头,眼睛里似有光。现在的向康利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为了自己,也为了不辜负曹琳的期待。
有“学霸”自然也有“学渣”。在曹琳看来,这里的孩子看着相似,但实际上却是千人千面,“咱们要一视同仁,更要因材施教。”
王明是班上的体育委员,性格开朗却有些玩世不恭。上课时总爱起哄,曹琳提醒多次收效甚微。
一次足球比赛,王明受伤了,曹琳在班务日志上看到后,立马买了水果零食去医院看望他。
本来一个人在医院孤零零打针的王明,看到老师来了,又惊喜又意外。“本来一个人空落落的待在输液室,也没想什么。可是曹老师一来,我心里一热,眼泪差一点就收不住了。”
“本以为会被曹老师批评不务正业。”王明说,可曹琳夸他球打的好,得了名次为班级争光。“他对读书的确不太在行,但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能因为他成绩不好就全部否定。他热心,集体荣誉感强,体育好耐力强,这都是优点,都应该好好鼓励他。”
王明也说:“本来对学习已经放弃了,但曹老师一直鼓励我。也没有因为成绩差就嫌弃我,反倒有问必答,很照顾自己。”因为喜欢老师,以前不敢想的数学,王明现在也可以听得津津有味。“即使我知道自己可能不能考的很高,但一定会尽力去学,不让曹老师失望。”
熊灿:走进我们心里的第一人
见习记者 陈钧卓
熊灿,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赴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团成员,艺设学院2017届毕业生,保研本校。利川职校机械1702班与1703班语文老师。
在利川职校,熊灿教授机械高二二班与三班两个班的语文,两个班里都是清一色的男生。
最后一堂语文课是三班的。临近下课,班长余庆生组织班里有意向的同学,拍了临别视频,讲出想对老师说的话。
余庆生第一个上场,讲出了自己的心声,“老师就大我们几岁,”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年龄与自己相仿的老师,“我以前爱在课堂上睡觉,熊老师每次叫我,吃饭了,着火了,起床了……班里的人都在笑。”余庆生瞄了熊灿一眼,“后来,老师上课,我每次都很精神。”
在全是男生的班级里,熊灿放假后,会和一些男生一起看足球赛,偶尔也会与大家一起玩手机游戏。“熊灿为人随和,我们平时爱和他聊天,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能走进我们内心的老师。”余庆生讲道,自己有一次脚扭伤了,但是好面子,不吭声地坐在座位上,但表情有些痛苦,熊老师发现了他的异样,“硬是把我扯到了医务室去。”余庆生不自觉笑了起来。
课后,熊灿从课本中抽出夹着的一叠纸,“这是班里的孩子偷偷塞给我的。”原来,还有一些没有上场的比较害羞的男生,私下里写好了临别赠言,“都是从作业本里撕下来的纸写的,机械班的男孩子,不能要求那么精致。”熊灿笑着地看着大半面被覆盖字迹的纸张。
谈及下决心来支教的原因,熊灿回忆道:“2004年,看完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节目后,杰出青年徐本禹放弃学历,坚守支教的故事让我内心充满了震撼。”
从这时起,熊灿看到了支教能够带给他人的巨大影响,支教的种子在熊灿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在支教之前,熊灿没有当老师的经验,“在这里支教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教这些学习积极性没有那么高的大孩子,是一个挑战。”高二的学生带着高一养成的学习习惯,给适应新的老师增加了教学难度。
平时,熊灿会在网上看教授视频,查询教案等东西来备课。
刚刚开始教学时,熊灿不知道如何去把控课堂节奏与时间,课堂上总是讲不完预定的课程,“但最大的问题是课堂积极性不高。”精心准备的课堂里,学生半数都在神游。熊灿内心焦急,却不知道怎么改变课堂,“越教越疲惫,感觉自己教学很没有意义。”熊灿陷入了迷茫。
期间学校举办教师讲课大赛,十几个老师旁听了熊灿的讲课,讲完之后,每个老师要说出讲课时的缺点,不能说优点。
“听完十几个自己的缺点后,我心里又喜又悲。”喜的是自己多了这么多努力的方向,悲的是自己的课堂问题太多。熊灿列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上课活力不高,课堂与学生互动不够等。
“接下来就是努力去改善了。”熊灿积极去旁听其他老师的课堂,与机械三班班主任,来支教的杨航一起探讨方法。
之后的课堂,熊灿采取播放视频,课堂玩击鼓传花、成语接龙等小游戏来调动课堂氛围,“游戏失败的措施是在讲台上自我介绍,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渐渐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进课堂,学到熊灿想教的东西,“感觉很有成就感。”熊灿欣慰的说道。
团支书邓泽对活跃的上课模式赞不绝口,“老师是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不知道用什么词来称赞课堂的他憋出了这样一句话,说完,他也笑了。“上了这么长时间学,我是第一次上这样有趣的课堂。”邓泽嘴角上扬,“我语文不好,每次到我这儿,成语接龙就断了,我学到了不少新成语。”
“最头疼的其实还是作文问题。”熊灿讲道,刚开始,有些学生作文只能写三句话。熊灿每周布置作文,每周晚自习读文章,每周抽课堂来分享学生的作文,“虽然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但在对比之中,学生知道差距,会暗自努力。”
语文课代表秦湛文作文一开始就是三句话,“老师课下找我谈过,我平时不怎么在意,但他喜欢在班上念我的作文,全班一笑,我的脸就红了。”秦湛文不好意思的笑了。
为了不被笑话,秦湛文偷偷找过熊灿,“熊老师看我有空就叫我到办公室,有时辅导我一个小时。”后期,慢慢的,从一百字,三百字,到期末能写到六百字,“我以前对语文丝毫不感兴趣,但是熊老师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就是生活。”
“语文作为一个班的凝聚力,能让一个班的学习氛围变好。”班主任杨航拍了拍熊灿的肩膀,“熊灿带动了班里的学习氛围。”机械班的课程大多古板,语文就成了诸多课程中的调节剂。
“在这一年里,还好有熊灿的协助,这个以前最调皮的班,现在才能这么井然有序。”杨航的办公桌与熊灿相邻,同来支教,杨航与熊灿接触很多,两人经常一起讨论管理班级问题,一起解决了班内的一些纪律问题。
“来之后,其实有一段时间真的很后悔,”熊灿回忆道,“但不来,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这一年的支教,让我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收获的坚韧,耐心等会伴随我一生,更重要的是,我对于继续努力,以后回报社会的目标更加坚定了。”
徐贝杰:渴望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贝贝姐”
见习记者 赵泽颖
徐贝杰,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赴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支教团成员,恒大管理学院2017届毕业生,保研本校。利川职校学前教育1601、1602班数学老师。
热心支教事业驻进大山不言弃
“来了利川也许后悔一阵子,不来利川我会后悔一辈子。”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徐贝杰面对受访时说。
进入大学后,徐贝杰参加了多次支教活动。大一暑假,她报名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支教活动。刚到利川时,正值学校放暑假,她又与支教团的另一位成员汪琪去了利川的希望家园帮助留守儿童。
“我父母也是来自大山深处,父亲更是一名教师,我想利用支教,帮助那些在山里的孩子,带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当问及支教的初衷时,徐贝杰说道。
“以前在武汉读书,四年我都没有想过家,来到利川一星期,晚上睡觉时我就想家想哭了。”原来,利川海拔偏高,气候潮湿,习惯了家中清淡的饮食的徐贝杰初来时更是对这里辛辣的食物十分不适应,经常生病。“每次去医院,我都非常无助,格外地恋家,但每次想到我可爱的学生们,,想到我最初的梦想,我就坚定了留下来的想法。”
学校为支教老师安排的住处是刚装修过的,油漆味非常重,对油漆过敏的徐贝杰不得不自己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吃不惯学校的饭菜,每天我要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每天除了繁重的教学,我还被这些琐事困扰,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想要放弃。”
此外,在教学上,徐贝杰一开始也显得十分不适应。从小到大她都生存在一群“学霸”当中,高中更是在龙泉中学的实验班,“我真的难以想象有基础这么差的学生,一个很简单的知识她们都不懂,我需要从小学的知识一直给她们补到现在,有时候我会不想再上课了。”
尽管在生活和教学等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的不适,但徐贝杰从来没有离开过利川,没有放弃支教,“每当自己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鼓励自己,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来都来了,一定要坚持下去,带着我的学生们走出大山。”
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孩子们心中的“贝贝姐”
“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老师像‘贝贝姐’一样对我们这么好,她真的像我们的姐姐一样。”学前1班的郑新姚表示。
在上学期的一次钢琴考试中,家境不好的郑新姚支付不起高昂的课外补习费,因此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上数学课时,她双手撑着头,耷拉着脑袋,埋进了书中,整节课都显得无精打采,徐贝杰一眼就发现了学生情绪有问题,下课后,徐贝杰把她单独找来谈话。
“以前我难过的时候从来没有老师帮我开导过,我当时真的没想到老师会特意找我谈话,鼓励我不要自卑,真的特别感动。”受访时,郑新姚激动地说道。
“这些孩子都特别单纯,有什么心事都写在脸上,我上课的时候扫一眼就能发现哪些学生有心事,下了课就找她们谈心。”徐贝杰说道。
“她年纪和我们差不多,个子也小小的,几乎和我们一模一样,和她沟通的时候完全没有距离感,我们都叫她‘贝贝姐’。”学前1班的班长贾晓维表示,“其他的老师都不愿跟我们打成一片,看起来也特别难沟通。”
上学期的运动会上,曾经打破过学校100m短跑记录的贾晓维在临近终点时摔倒在地。在广播台播音的徐贝杰正好看到这一幕,立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四处为贾晓维找来酒精和纱布,细心地给她包扎伤口。察觉到贾晓维情绪十分低落的她赶忙安慰:“没关系,只要你有这个实力,下一次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贾晓维抬起头,看着徐贝杰说道:“下一次就算成功了你也看不到了,我想站在领奖台让你看到我最好的样子。”
得知徐贝杰即将结束支教,学前一班的学生们自发在一张大纸上留下了想对她说的话语:“徐老师,你让我觉得有股亲切感、风里雨里,武汉等我……”
耐心教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徐老师又来家访了,非常感谢你对我们的帮助。”家访时,郑新姚的外婆感激地说道。
原来,在去年的11月份,郑新姚的外婆和她两个弟弟妹妹同时生病住院,而家中的大人都已外出打工,郑新姚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他们。而此时,又临近期中考试,徐贝杰担心原本数学成绩就不好的郑新姚会因此落下功课,于是专门抽出两天的休息时间,坐一小时的公交去医院给郑新姚补习数学。
“我以前觉得老师只会对成绩好的学生关怀备至,想不到’贝贝姐’会对我这么关心。”郑新姚说道,“从那以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学习数学更加有兴趣了。”
相较于徐贝杰来支教之前,班上大多数人的数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贝贝姐’太有魅力了,因为她我才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数学分数从以前三十多分提高到如今七十多分的贾晓维说道。
“‘贝贝姐’真的特别有耐心,不管我们问她什么问题,她都能耐心地解答,以前我觉得数学很难,根本学不进去,现在我是真的想去学习了。”学前1班的唐艺告诉记者。“我以前数学只能考十来分,现在都可以考六七十分了。”
“来支教我无法保证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有很大的提升,但对于那些真正想学的人,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她们。”徐贝杰说道,“她们很多人的基础真的非常差,有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负数运算都不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徐贝杰教导学生不仅仅教授课本的知识,她从小学的基础知识开始,系统地给学生们建立起了数学的知识框架。
“如今班上很多人的数学分数都有了提升,我也算是看到了自己一年来的成果,这个时候离开也没有留下遗憾。”站在教室门口的徐贝杰看了一眼在座的学生说道。
刘标:千里烟尘书香近
见习记者 刘丹
刘标,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赴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团成员,汽车学院2017届毕业生,保研本校。利川职校计科1701班和1702班语文老师。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利川职校教学楼二楼的教室里,刘标正在讲授他在这里的最后一课,“你们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支教梦,我也不例外。但仅仅只有这一个理由可不够!”刘标坦言。
为什么要支教,拼死拼活,离家受累。还被很多人以为纯粹为了利益,哗众取宠。过了一年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刘标的答案与目的却非常明确。培训时那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印在了刘标脑海深处,也回答了刘标所有疑问。用一年不偿的时间做一生无悔的事情,这就是自己的价值。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想初见学生们的时候,刘标却有些恍惚了。
未见学生时,刘标脑中也想过很多遍他的学生会是怎样。会不会眼睛特别大?会不会特别调皮?会不会对我的课不感兴趣?刘标局促不安地走进教室,看到学生的那一刻,他所有的不安都烟消云散了。
“他们的眼睛里似有星光,他们一个个都端正地坐着。”突然一声响,原来是杯子掉地上了,孩子们都回过头去看。掉杯子的那个孩子羞腼一笑,仿佛在轻声说对不起。看完新老师后,学生们小声嘀咕:“老师自己好像就是个学生,能教好我们吗?”
第一节课,刘标并没有过多介绍自己,而是一反常态地描绘起自己的大学、大学所在的城市。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大学的神秘与大城市的繁华无疑是美好的,教室渐渐安静了下来,孩子们不再说话。刘标便也越说越多,从大一到大四,从课堂到食堂......
“我觉得他能教好我们,他好有趣!”一个同学说。
在之后的课程中,刘标也会下意识向孩子们介绍外面的世界。有重点地塑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陈军宇,很多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不听话,爱捣乱,跟老师对着干,总能带着身边的同学吵吵闹闹。却与刘标关系很好,时常与刘标像兄弟般勾肩搭背。“刚去班上上课时,他挺活泼的,我们俩私底下关系不错。”
但很快,刘标发现这小伙子真的很能折腾,“特别不让人省心。”上课期间,陈军宇看着课堂很安静,就想弄出点儿声响。看到桌子上放着的矿泉水的瓶子,又开始“心痒痒”。只见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子弄得啪响,拧着拧着,他看起来越来越开心。对于刘标这个将课堂效率看作第一位的老师来说,陈军宇已经挑战了自己的底线。
可陈军宇无视刘标,眼中只有手里的矿泉水瓶子。“我多次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他却毫无反应!”陈军宇的我行我素,让刘标彻底失望了,两人的关系跌入冰点。
刘标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学生,他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认可,没有得到老师应该有的尊重,心里很不好受。
当问及这件事情的时候,陈军宇面色黯淡下来,“我从小就一直就是老师眼里的坏学生,不按时交作业,不听话,不认真学习。当我看到刘老师会跟别的学生交谈,一起说说笑笑,我很羡慕那些跟他谈笑的同学,我也想跟他一起说有趣的事情。”
僵局在运动会女子3000米的比赛时被打破。当时刘标正好担任陈军宇所在班级的代理班主任。
当知道班上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报名了3000米后,他放下了手里的所有事情,来到操场。“不要怕,老师一直在,你不止一个人。”为了安慰女生,刘标陪着她跑完了全程。
这一幕彻底改变了陈军宇,“原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并不是靠打打闹闹。”
那天晚些时候,刘标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到:“她一直坚持跑完了3000米,为了班级荣誉而奋斗,真的让我很感动。坚持是现在我们最欠缺的东西。当时我来了利川,选择了支教,我希望自己也能坚持下去。只要坚持,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陈军宇也很快看到了这条说说。
第二天一早,陈军宇主动找刘标提及自己想参军的想法,刘标没有说话,而是让陈军宇先回去。这让陈军宇很不安,一直都觉得刘标还在生气。
陈军宇上课越来越认真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有一天,陈军宇吃完饭回到教室,看到了课桌上多出了一份关于学生参军的资料,下面还压着刘标给他的一封信。“好坏只在一瞬间,把你的聪明用到学习上,老师很开心看到你的进步,希望你能继续保持下去。不管以后做什么,掌握多点儿知识,总是没错的。”
“整理这些资料,老师用了一个星期啊!”陈军宇把这封信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时刻警醒着自己。这份资料与信彻底征服了陈军宇。回忆起过去的事情,陈军宇总说是刘标改变了他这个“坏孩子”。“刘老师真的是掏心掏肺对我们好,丝毫没有因为我们听话与否而区别对待。”
班里的“小学霸”李越洋对于刘标即将离开这件事情,更是难以接受,一有空就跑到刘标的办公室问他还会不会回来,会不会记得这群学生,会不会记得利川这座与他有关系的城市。
李越洋从一进高中便打定了好好学习的主意,每天晚上熬夜学习,平时下课也是趴在桌子上学习,但成绩却一直没有多大提高,对学习也没有之前的激情了。刘标注意到,便主动询问他最近的情况,了解清楚后,刘标没有急着告诉他要如何解决问题。而是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搜罗一些资料,并引导李越洋如何摆脱如今的困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你要知道事情也分轻重缓急。学习是个长久过程,你可能会有段时间比较累,那你就放下手头的事情,好好休息。”刘标写了一封这样的信给李越洋。而在刘标离开的时候,也收到了李越洋的一封信,这封信给了刘标不一样的震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哥哥的身份却给了父亲的深爱。”
下课铃声响起,刘标停止了授课,“还记得,我说过世界上美好的事情真的特别多,只是很容易擦肩而过。而我很幸运,遇到了你们。”
“上课前那个问题,现在我来回答大家。”刘标摆摆手,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人生在世,有许多求而不得的东西,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但只要你努力了,就不必后悔。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做跟教育相关的事业,从学生到老师这个身份的切换,我做的还是不够好,但真的是尽力了。”
话毕,刘标快步走出教室。他的身后,学生们唱起的《再见只是陌生人》,歌声绕梁,沁红了这个大男孩的眼眶。
杜海洋:邂逅在最美好的时光里
记者 陈孖川
杜海洋,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赴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团团长,恒大管院2017届毕业生,保研本校。利川职校会计1701班班主任。
“说心里话,我不欢迎你们来。”我们坐下还没聊几句,杜海洋突然蹦出这句话,“我只想最后几天安安静静陪陪这些孩子。”说这话时,他将眼神撇向了一边,“很伤感的,你们来采访,我就得回忆之前的事。”他的眼底有光闪了一下。
亦师亦友 “邪门”老师怪招多
开学的第一天第一节课。全班74名同学,有20多人没有到课。杜海洋冲到寝室里,把人一个个拽出来,有人抱怨“去了教室不还是睡觉嘛。”
在这里,你最常听到一句话,“我都到这儿来了,还能怎样?”
学习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
“很多人不把他们当人看,”杜海洋说这话时,咬着牙,恶狠狠的样子。“甚至他们自己也没把自己当人看。”
气急了的时候,杜海洋会如狼一般死死盯着学生的眼睛,“你们可别逼我动手!”他用力的将手上那根利川独有的“马鞭”砸在墙壁上,溅起一条条白印。
事实上,杜海洋很少动手,“那是班头拿来唬人的!”几位学生悄悄对我说,他们称杜海洋为“班头”!
学生们说,班头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很邪门!”
“我们犯了错,除了给我们讲道理,他还很喜欢打感情牌。”一个男生说着,笑嘻嘻地模仿着杜海洋的语调,一把搂住身旁的同学的脖子,压低了声音,“你说,我平常对你们如何?现在你们打架,校长找我麻烦来了,你们这不是陷我于不义吗?太不够哥们了!”
十四、五岁的男孩很难拒绝这种“义气”。
对男孩讲义气。对女孩,他则会和她们撒娇。“班头是真的有毒!”几位女生抱怨,杜海洋会学着她们撒娇的口气和她们说话。
“哎呀,老师,下次不敢啦!”
“哎呀,下次,我可要生气了哟!”
女生们哄笑一声,四散跑开。
“我哪有她们说得那么变态!”杜海洋翻了个白眼,“我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利川职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作为班主任,开学第一个月,杜海洋就收了20多个手机。
这不是办法!杜海洋决定召开一期主题班会——手机之殇。在这次班会上,杜海洋让全班同学自己制定了班级手机使用规范。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但结果证明这个险冒地很不错。
除了周三下午,其他时间,如无特殊情况,手机禁止使用,被白纸黑字地写进班规里。
“大部分同学遵从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对于这个结果,杜海洋很是得意,
“很有办法嘛”同办公室的一位资深教师拍着杜海洋的肩膀,不无赞叹。
但杜海洋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一个支教老师,真爱管闲事!”“一年后,还不是哪来回哪去!”“自己就是个学生,拿着鸡毛当令箭!”很快,一股闲言碎语飘进了他的耳朵里。
“你是老师,谁会和你说真心话!”杜海洋反思自己。
第二天,杜海洋宣布全班同学多了一份作业——反思日记,每周两篇。
反思日记里,男生的性格大大咧咧,多是寥寥几句,受到了批评,他们会在反思日记里和杜海洋讨论老师处理事情方法的效果,两三排便结束;女生则会写得细些,失恋了,会在反思日记了和杜海洋抱怨感情的廉价。
几乎每篇反思日记后,杜海洋都会写上几句评语。学生们则会在下次反思日记前回应老师的评论。“像朋友圈,就是延迟有点严重。”对于反思日记,学生们如此评价。
“现在,我和他们是朋友了!”杜海洋宣布。
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7月6日上午是本学期的期末考试。
“你看!”杜海洋站在所有学生的背后,他用手指向其中一些,大多数是女生。“很多人都以为职高的学生不学习,可总有些孩子在拼命的挣扎。”
考试从早上的八点半到九点四十。全部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坐在后排的几名男生很快便写完,开始呼呼大睡。可也有不少女生,从头到尾在认真地演算、思考。
“她们的成绩未必能比那几个男生好。”杜海洋扫了扫卷子上的答案说,“你可以说她们笨,但你不能怀疑她们的努力。”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在杜海洋的教导下,有些已经放弃学习的同学开始尝试着再次投入到学习中去。
“不觉得太晚了吗?”有老师冷眼相待。
“怕什么太晚,进一寸有一寸的收获。”杜海洋鼓励孩子们。
每次考试,杜海洋总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小礼品,给每一个进步的同学。颁奖的时候,后排的男生嘴里说着,“都是些什么破烂货。”可眼睛里全是羡慕。
“羡慕就好好学。”杜海洋敲着他们的脑袋说。“呸!谁羡慕了?”男生们大笑着跑开。
在杜海洋看来,自己来到这,就是老师,现在还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父母像对待垃圾一般,把他们扔下,社会上也没人看得起他们,可我不能。”
张婷(化名)想要以后开一家化妆店,给人化妆。上课的时候,她便小心翼翼躲开老师的视线,给自己化妆,或者翻看从学校旁的书店中买来的彩妆杂志。
张婷尝试和父母交流,但很快被拒绝。在张婷的父母看来,每天把自己和她人化得花里胡哨,并不是正经工作。她们警告张婷不要胡思乱想,否则就让她退学,去工厂里上班。
“她找到我,让我帮她。”很快,杜海洋邀请张婷的父母来学校面谈,他打开自己的电脑,将自己熬了几个通宵找到的资料一点点放给张婷和她的父母看。“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化妆专业在不少大学都有开设。”杜海洋告诉他们,“张婷有自己的梦想,咱们应该帮她实现。”
那之后不久,张婷给杜海洋发来QQ消息,“老师,我要好好学习啦!我要上大学,成为一名化妆师。”
“那老师给你作模特。”杜海洋高兴地回复她,QQ上大笑的表情很灿烂。
“我还得再帮帮她”
周莹(化名)是1701班的体育课代表,今年17岁。本是花季的年纪,脸上却几乎没有表情,说话的声音不大,整个采访中,一直避免和我的视线接触,多次哭泣。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女孩却能在数学课上,因为 一句“你妈的”便抄起算盘,狠狠砸在前排女生的脸上。
周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矿难去世了,母亲很快改嫁。继父不喜欢她,在家里,每个人都认为她是多余的人。而这个情况在弟弟出生后更加凸显,只因为她和弟弟同处一室,弟弟哭泣,便被继父毒打,在冬日大学中赶出家门。
相较于同龄学生,周莹 1米55的身高显得矮小瘦弱,长期恶劣的生活环境,让她患上了急性胃炎。
周莹的胃病发作在半夜,杜海洋得到消息,从校外教师公寓一路跑着冲进女生寝室,背起周莹就往人民医院跑,挂号、输液、观察,待到将周莹平安送回寝室,回来时,已经是半夜2点半。
半夜的利川职校,路灯都已经熄灭了,树荫婆娑,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杜海洋几乎是颤抖着爬回了公寓。
没有人知道,杜海洋怕黑。
即使已经走过几百遍,他仍旧怕得要死;即使怕得要死,只要学生有事,他仍旧毫不犹豫地冲入黑暗中。
2017年11月,利川职高举行第十二届运动会,周莹报名参加了女子3000米。“你别看她瘦瘦小小的,3000米全校第二名。”
“最后三圈,我快跑不动了。杜老师突然从人群里跑出来,他和我并排跑,才跑了一会儿,他喘得比我还厉害,可他还是不停对着我喊加油。”
运动会那天,周莹越过3000米的终点线,继续向前跑,杜海洋蹲在终点线,看着周莹的背影,自言自语,“我还得再帮帮她啊!”
如今,周莹的母亲在福建的一家工厂里打工,因为路费高昂,只在过年时才会回来与她团聚。即使杜海洋打电话告诉她孩子胃炎住进医院,她也绝口不提回来看孩子。
“来回1000多块,都抵得上我一年的学费啦。”对于母亲不回来,周莹似乎并不在意,反而替母亲辩解。
可杜海洋不这么认为,他用威胁会开除周莹的谎言,让周莹的母亲赶了回来。在办公室里,杜海洋告诉周莹的母亲,“这是你的女儿,如果你都不在意她,她怎么办?”
周莹明显感受到母亲的变化。“她越来越少骂我,甚至会和我开玩笑!”
采访结束时,周莹问,考上了大学,她也能当支教老师吗?在得到肯定地回答后,周莹笑着说,那我也要像杜老师一样做个好老师。整整1个半小时的采访中,这是女孩唯一的笑容。
7月2日,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杜海洋收到了74名学生送给他的照片和寄语。周莹在照片背后写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您与我们一样在父母面前都是个孩子,但你却像哥哥一样照顾我们......”
“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7月6号,是支教团离开的日子。杜海洋跨进教室的那一刻,74名学生站起身来,张震岳的《再见》响起。
“你小子划得来,几届支教生,就你收了一大堆礼物。”经济系学工主任看着杜海洋抱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很好奇,“都送了些什么啊?”“杯子、钢笔、按摩棒、画、千纸鹤还有娃娃。”
7月7日,其他支教团的成员都已经离开,杜海洋还呆在学校里,“今天蹭一天,明天还能蹭一天。”
同办公室的老师笑话他,人家孩子们礼物也送了,哭也哭了,结果第二天你又来了。好意思不?
好意思!杜海洋仰着头。
7月10日,杜海洋离开利川,他在朋友圈写道,“再见了,利川;再见了,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