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术精神回归----《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出刊100期回顾

作者:许斌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2-28浏览次数:

学术精神回归:办好普通理工高校社科学报的有效路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刊100期回顾

学报编辑部主任 许 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3月,创刊年刊名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2000年学报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普通理工高校普遍面临着人文社科底蕴薄弱的困境,其社科学报须以追求学术精神为办刊旨趣,摒弃非学术性论文和提升学术品位是提高学报质量的不二法门,《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0期的办刊历程充分佐证了这一办刊理念。

专家办刊、编辑学者化、慧眼选题、主动组稿和特色栏目建设是普通理工高校社科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追求学术精神办刊的转折阶段

针对创刊初期办刊的经验和问题,学报办刊者充分认识到在普通理工高校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形下,办好学报社科版需要统一认识,树立以追求学术精神来达到学报学术质量提升的办刊理念,一方面要断腕求生,坚决摒弃非学术性论文的刊发,另一方面要借船出海,想方设法吸纳外校专家学者高质量学术论文。

2006年学报由季刊扩为双月刊,学报全年共有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全年转载篇目为创刊7年转载量之和,在全国理工类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转载篇目排序上升至第38名。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第五届优秀期刊评选中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是年5月首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学报影响力明显提升,学报影响因子由2005年的0.17提高至0.264,5年影响因子为0.209,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或博士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论文比例增至40%。

2007年借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之际,学报特辟了“科技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专栏。学报全年共有8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全国理工类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转载篇目排序上升至第27名。学报影响力继续提升,学报影响因子由2006年的0.264提高至0.415,在全国91家大学学报(理工院校)社会科学类排名第15,5年影响因子为0.318,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或博士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论文比例增至65%,基金课题论文占比达到26%。

2008年学报共有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学报论文首次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2篇。学报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或博士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论文比例增至81%,基金课题论文占比达到40%,学报影响因子为0.389,5年影响因子为0.423。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学报顺利实现了向纯学术期刊的转型,基本上摒弃了功利性非学术性论文的刊发,学报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或博士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论文比例达到80%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占比达到40%。学报影响力不断提高,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和摘编19篇,年均转载和摘编量达到6.3篇,学报影响因子提高至0.26~0.42。

追求学术精神办刊的发展阶段

学报经历办刊理念的革旧图新,以追求学术精神为办刊旨趣,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谋划办刊之道,从而为学报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报从此走上了继续提高学术水平的良性循环之路。

2009年学报论文首次被《新华文摘》摘编,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毛明芳的《预防原则:生态文明视野下技术创新的价值原则》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学报全年共有8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另有1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学报在全国理工类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转载篇目排序上升至第12名。学报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或博士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论文比例达到98%,基金课题论文占比达到47%,被权威文摘期刊转载率达到8%。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中,学报首次进入A类核心期刊,在全国796种“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中,学报排名第144位,在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类学报中,学报排名第26位。

2010年学报论文首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浙江大学张彦的《现代科技的风险类型及其博弈研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作为“科学技术”栏目第一篇文章在封面要目中予以重点推荐,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徐祖荣的《中国志愿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制度改进》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国家行政学院薄贵利的《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学报论文连续被《新华文摘》转载和摘编,是我国权威文摘期刊对学报学术性的高度肯定,也充分显示了学报办刊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报全年共有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有2篇论文被《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0)》收录。学报首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奖;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会科学期刊评优活动中,学报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科技伦理与社会发展”栏目同时被评为特色栏目。

2011年学报论文首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浙江大学张彦的《论现代风险的治理困境及其超越》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学报全年共有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另有2篇论文被《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1)》转载。学报再次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扩展版)学术期刊”,在全国社会科学综合类641种期刊中排名第132位。学报复合影响因子达到0.626,在674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109名。在湖北省社会科学期刊研究会组织、省委宣传部审定的“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二届专题优秀作品评选”中,学报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012年学报刊发的暨南大学陶季邑的《民主革命派客观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被《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学报全年共有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另有1篇论文被《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2)》转载。学报入选2012年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在湖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北省社科期刊优秀作品奖中,学报7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学报发表美国、荷兰和加拿大学者论文5篇。学报正高职作者论文占27%,博士生导师论文占10%,具有博士学位作者论文占41%,基金项目论文占56%。

2013年学报刊发的山东社会科学院郝立忠的《“马克思哲学本质之争”的产生、发展与化解》同时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编,浙江大学张彦的《论当代中国的价值排序及核心价值观建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学报全年共有8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另有1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中,学报被评为A类核心期刊,在全国647种“社会科学综合”类刊物中,学报名列第145位。学报正高职作者论文占28%,博士生导师论文占15%,具有博士学位作者论文占56%,基金项目论文占56%。

2014年学报刊发的武汉理工大学杨怀中的《科技文化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走向》被《新华文摘》摘编,暨南大学陶季邑的《哈佛学者看中国梦》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中,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在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四届优秀文章奖评选中,学报3篇论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0.517,在632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161名。学报正高职作者论文占30%,博士生导师论文占19%,具有博士学位作者论文占41%,基金项目论文占63%。

2015年学报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中,学报再次被评为A类核心期刊,在全国686种“社会科学综合”类刊物中,学报名列第176位。在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评选中,学报再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0.428,在623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196名。学报正高职作者论文占28%,博士生导师论文占17%,具有博士学位作者论文占50%,基金项目论文占70%。

2016年学报刊发的武汉大学赵凯荣的《马克思现代性哲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和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萧宏恩的《墨者的生死诠释》分别被《新华文摘》摘编,学报全年共有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学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在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五届优秀文章奖评选中,学报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学报正高职作者论文占40%,博士生导师论文占17%,具有博士学位作者论文占57%,基金项目论文占77%。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学报刊发的武汉理工大学杨怀中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文化建设》和山东社会科学院郝立忠的《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别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华东政法大学宋远升的《法学教授的立法角色突破:历史、技术与制度》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另有5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7年2月,在第十届湖北省优秀期刊评选中,学报再次荣膺湖北省优秀期刊。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7-2018)—RCCSE权威、核心学术期刊排行榜与指南》中,学报蝉联A类核心期刊,在全国694种“社会科学综合”类刊物中名列第174位。

学报历经9年提升期刊学术水平的发展之路,学术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学报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或博士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论文比例达到98%以上,正高职作者论文占40%左右,博士生导师论文占2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作者论文占60%左右,基金项目论文占75%左右。学报影响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四大权威文摘期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全覆盖,被上述文摘期刊和年鉴共转载和摘编74篇,年均转载和摘编量达到8篇,在全国理工类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转载篇目排序中位于前30名。学报连续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和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并入选2012年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学报连续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A类核心期刊,在全国近700家“社会科学综合”类刊物中,学报名列第150位左右。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0.4~0.6,在近700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前200名,学报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

以学术精神推动学报可持续发展

2012年来,以追求学术精神作为提升理工类高校学报质量的办刊旨趣,学报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所刊载论文学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展,达到了学校扩大人文社科学科影响力和展示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学术窗口功能,但以更高的学术标准与全国理工类高校优秀社科学报进行横向比较,差距依然明显,尚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以追求学术精神提升学报质量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觅前沿热点,推大家宏论。虽然学报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或博士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作者论文比例已达到98%以上,但博士生导师论文仅占20%左右,缺少知名专家学者的重磅之作,因此,需坚持问题导向和原创性原则,挖掘潜在热点,引领学术潮流,想方设法组织优质稿源,推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且具有相当分量的长篇学术佳作。

明确定位,努力扩大学报影响力。目前学报在全国近700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影响力位居前200名,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借他山之石,做好选题布局,提高论文的含金量,力争学报所发论文被权威文摘期刊年转载量达到20篇左右,使学报的学术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扬长避短,构建特色栏目。囿于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的相对贫乏,学报略显特色的“科技伦理与社会发展”栏目难以为继,需慧眼识珠,建设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特色栏目,吸纳专业领域学者的特色作品,坚持数年,办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园地。

去行政化,行专家学者办刊之道。行政化处级干部的安排是办好普通理工高校学报的深层桎梏,为了实现学报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窗口的功能,必须依靠专家学者引领办刊方向、组织优质稿源和提高编辑加工质量,开放式办刊,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惟有如此,提升学报质量的各项措施才能落地生根。

轻职业重志业,编辑学者化。当今社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编辑不应只是文字规范化的简单编辑者,而应是终身探索学习的学者,编辑既要术业有专攻,又要具备把握广泛学科知识的博学素养,这是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新一代编辑未来的愿景。

上一条:【学懂 弄通 做实】 信息学院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聚焦到做 下一条:【改革直播间21】从“千人一课”到“私人订制” 供给侧教改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