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创新密码1】 信息团队制造“电赛”新高峰

作者:见习记者 徐喻琳编辑:陈孖川发布时间:2018-03-19浏览次数:

【创新密码】系列报道

开栏语 近年来,我校学子在各级别科技创新大赛上屡创佳绩,仅2017年,就有506项,其中国家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为什么是他们?是什么让他们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否有某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本期起,校报开设“创新密码”系列报道,探索创新团队背后的故事,解锁打开创新大门的密码。

更坚定 更勤奋 更团结

信息团队制造“电赛”新高峰

见习记者 徐喻琳

2017年9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西安落下帷幕,信息学院2014级本科生徐豪、蔡林宏、李达三名同学的作品经过省级初测、国家级综合测试、全国总决赛复测三个环节,最终荣获国家一等奖。 得知消息的同学都来恭喜他们,而团队成员徐豪保研华科,李达保研本校,更让大家心生艳羡。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曾经有过多少的酸甜苦辣。

比别人更坚定 下定决心要拿“国一”

“省赛什么奖都没拿,我不甘心啊,我等了一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不是证明我了不起,只是想曾经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李达告诉记者,他在大二参加省赛时不慎烧坏芯片,错失获奖机会,故而在国赛中,他对获奖更坚定、更渴望。

初赛时,主办方给出的器材有限,一旦烧毁就几乎意味着失败。四天的赛期,三人彻夜奋战制作的电路,却在调试时意外烧坏了。被从睡梦中叫醒的徐豪,眼前一黑,一瞬间就瘫在了床上,“完了,没希望了!”

李达和蔡林宏也懵了,看着实验台上冒着黑烟的电路,“心凉透了。”可看了一眼忙了一夜刚刚躺下的徐豪,放弃两字,在嘴边绕了几个圈,还是咽了回去。

“都训练了一年了,该得到的东西必须要得到。”两人鼓着劲,一把将徐豪从床上拉起,开始动手修复作品:安放元件、翻转焊板、弯曲导线、焊接。如此,一个元件修复完成。而在一个仅0.1平米的电路板上,这样的元件有几十上百个。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饭要一口一口吃,元件也只能一个一个修复。”李达说,即使截止日期已经迫在眉睫,他们的心却更静了。

“我们几乎是同时放下了手中的元件,才发现天已大亮!”三个小时,他们完成了平常需要半日才能做完的电路修复。

稍事休息,三人又投入到调试电路、测量数据、撰写报告中。“四天三夜我总共只睡了10个小时。”回想起比赛时的情形,李达仍心有余悸。比赛时,他们只有困到极致才会睡一小会儿,“可即使在睡梦中,我都在写报告。”

赛前,买好的咖啡和泡面几乎没有派上用场,“喝咖啡不管用,倒头就能睡。”李达无奈地说。

谈起比赛时的惊险经历,他们特别感谢团队指导老师张涛,“赛前,张老师一直悉心指导。他多次强调拿到题目时不要急着上手,在考虑周全后选择最可行的方案,并坚持做下去,不到最后一秒,决不能放弃。多亏了他的鼓励,我们才能坚持到最后。”

现在已经成功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的徐豪,在决定参赛时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局面。“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八月上旬开赛,而大三暑假是考研复习的关键期,鱼与熊掌难兼得。”徐豪说,“很多人为了考研放弃参加电赛。”

“可学工科的人不能只在课本上学东西,课外动手能力也很重要。”为此,绩点在全院排名20左右的徐豪毅然决定放弃考研,全身心投入到电赛的准备中。如今“无心插柳柳成荫”,凭借着国家一等奖这个加分项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徐豪成功保研。

比别人更勤奋 刻苦钻研积累经验

“和其他队相比,我们三几乎长在了实验室里。”问及获奖原因,蔡林宏笑着说。

信息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于2014年成立“智创空间”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大二,徐豪、蔡林宏、李达加入“智创空间”,学习单片机等基础知识。大二暑假,三人加入电赛团队,接受大量专业训练。大三后,扎根实验室,周末更是一“宅”一天,节假日几乎不休息,寒暑假也比别人离校的晚。

“训练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经验,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平时尝试的方案越多,在比赛的时候就能越快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蔡林宏解释道。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运气很快降临在了他们的头上。

国赛时,主办方要求参赛选手用单电源做一个三角波发生器。书本上关于三角波发生器用的是双电源。

“刚拿到题目时,也是惊了我们一脸。按照书上的电路,肯定是做不出来。”徐豪说,“可人算不如天算,咱们却能!”

原来,在之前的一次训练中,他们的一个低通滤波器,因为不够完善,竟然歪打正着地滤出来了一个三角波。“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实验,但却帮了我们大忙了。”徐豪笑地得意洋洋。

调整思路,他们很快做出了一个通带较窄的滤波器,并成功滤出了三角波。

“这是一个创新?”徐豪有点疑惑,“在我这,这只是曾经做出来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室坐了一年,他们慢慢地沉淀自己,让自己更沉着。

国测时,“悲剧”再次袭来,成品的辅助电源不慎烧坏。这一次的他们,早已没了初赛时的慌乱,备用电源立刻就被取出,修复工作也成功实施。

“吃一堑长一智嘛。”徐豪感慨道,“初赛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事后想想,烧坏电路是训练中常有的事。一年的培训,增加的不仅是知识和实战经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些许耐心,遇到问题更冷静,这都是宝贵的财富。”

有人说,他们只是运气好。“比运气,我从来没输过。”徐豪说。但实际上,运气就是实力的一部分,他们超凡的实力是他们勤奋的必然结果。

比别人更团结 明确分工提高效率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采取三人一队的形式,学生自愿组队参赛。队内明确分工、团队协调合作对比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成员间要交流、信任、竭尽全力。”李达说。四天三夜,完成作品,测算数据,撰写报告,光靠一个人绝无可能,这时就体现出团队的力量。

比赛时,徐豪负责制作电路,蔡林宏负责软件编写,李达负责写项目报告,并做软件、硬件方面的协调工作。

赛事越是紧张,他们的配合越是无间。

术业有专攻。初入团队,三人便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蔡林宏深耕嵌入式方向,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学习软件方面的知识;徐豪专研硬件,大量积累实战经验。李达则二者兼修,查漏补缺。正是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三人丰富的经验储备,使得比赛最终能够有惊无险。

在一年多的培训中,徐豪、蔡林宏、李达三人始终在一起学习。每周一次的小会,交流探讨总结方案,积累知识经验,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面对分歧,他们并不争执,而是以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对错。在训练时有一个项目既要控制电流又要控制电压,就电流环作为内环还是电压环作为内环这一问题引起争议,他们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决定做实验来得出结论。

“我们三人各司其职,关系很和谐。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蔡林宏说。

回忆起电赛的点点滴滴,李达表示他十分怀念一年的电赛时光,“和队友一起学习、实验、熬夜,虽然辛苦,但一直很快乐,让人难以忘怀。”

上一条:【晒问题 找对策2】何处安放的僵尸车 下一条:【晒问题 找对策1】有意而为的前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