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改革直播间2】构建互联网+平台 采用五结合教学 材冶学院“大冶金”人才培养助力行业升级

作者:程毓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17-05-23浏览次数:

【改革直播间】

构建“互联网+”平台 采用“五结合”教学

材冶学院“大冶金”人才培养助力行业升级

记者 周宛晴 通讯员 张 华

材冶学院打通冶金各专业,实施“大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互联网+”教学平台,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强化专业技能;采用“五结合”教学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助力行业升级。

2016年材冶学院囊括全国转炉模拟炼钢比赛学生组前三甲,并获团体第一名。

“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上市公司、北京利尔集团董事长赵继增,这样评论我校材料与冶金学院的学生。该公司在北京、上海、洛阳的分公司技术副总,均为我校材冶学院的毕业生。材冶学院2015届毕业生郭钰龙,在该公司转正三个月,即被任命为研发组组长。

近几年,冶金行业去产能、调结构,遭遇“寒冬期”,而材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却一直保持在95%以上。材冶学院院长顾华志骄傲地说:“我们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受到传统冶金行业的青睐,还深受相关产业企业的欢迎。”

材冶学院如何保证毕业生就业率?该院毕业生缘何获得企业青睐?记者走进了材料与冶金学院。

打通冶金各专业,实施“大冶金”人才培养方案

为解决学生工程能力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不足,培养适应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具有“全流程、跨专业、重成本、讲环保”现代工程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材冶学院结合冶金行业生产流程长、各工序联系紧密、工艺集成度高的特点,于2007年建立“大冶金通用课程体系库”和“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库”,实施“重融合、深核心、强实践、突创新”的“大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几年来,学院逐步打通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传统冶金专业的培养方案,大力实施“工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大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宽知识、厚基础”;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全面实行导师制,多形式开展创新教育,强调“重实践、突创新”;开设“卓越班”“英才班”“产业班”“香涛班”四个试点班,强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

“大学四年,我们不仅学习了冶金工程专业知识,还学习了上下游专业和辅助专业知识,对全面理解和较快适应企业工作非常有利。”谈及“大冶金”培养模式,获得“最美央企人”称号的材冶学院毕业生曹锟说。

构建“互联网+”平台,“真刀真枪”强化专业技能

融合多种现代技术,材冶学院构建了“互联网+”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国际视野不够、团队合作精神欠缺的问题。

从大力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耐火材料工艺学”、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慕课、微课、视频共享课等网络在线课程,到开设基于QQ和微信的即时交流平台,材冶学院建立了“互联网+课堂”的教学平台。

“原本很难的专业知识,通过网络在线课程上的预习、复习,和老师用QQ、微信进行沟通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学习变得挺有意思。”大三学生王迪说,“现在,我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靠了。”

此外,材冶学院还依托国家级冶金工业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冶金教学多媒体APP、国际网络虚拟炼钢系统,建立了“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依托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发实验在线控制系统,建立了“互联网+创新”教育平台。

国际网络虚拟炼钢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虚拟炼钢平台。学生登陆“钢铁大学”网络主页,只需选择“游戏——高炉模拟系统”板块,即可免费在该网站进行虚拟炼钢操作。运用该套系统,学生可扮演负责高炉操作的工程师,选择适当的原料、生产统计数据和进材速度等,优化高炉的铁水生产工艺。大三下学期,学生有两周的时间在该虚拟炼钢系统上进行实习操作。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我们就像在生产现场一样,‘真刀真枪’地炼钢,让专业知识能便捷地找到‘实战’数据依托。”大四学生吴刚说。

采用“五结合”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能力呢?

为此,材冶学院采用了工程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用中学”、虚拟仿真训练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做中学”、各类竞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赛中学”、科学研究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创中学”、学校特色与国际化相结合的“行中学”。“五结合”教学方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2013年国际网络虚拟炼钢大赛中, 材冶学院选派学生参赛,取得了学生组第一名的好成绩。2016年材冶学院选派三支团队参加全国转炉模拟炼钢比赛,囊括学生组前三甲;同年,选派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获得材料综合技能比赛冠军,4人获一等奖。

“近三年,我院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27项,申请专利93项,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37项。”项目负责人王炜教授介绍。

今年1月7日,在我校召开的教学成果鉴定会上,材料与冶金学院实施的“大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明确的培养目标、创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良好的实施效果,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与会专家、鄂钢副总经理兼总工王社教评价说:“从到我公司就业的学生来看,武科大实施‘大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适应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愧是国内冶金企业优质生源基地。”

我校校长、材冶学院教授倪红卫强调,冶金行业面临“提高质量效益、推进绿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适应行业转型和工程教育国际认证要求,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助力“中国制造2025”冶金行业的腾飞。

上一条:【改革直播间4】课程整合 德技共育 医学院“医教协同”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下一条:校园生活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