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改革直播间4】课程整合 德技共育 医学院“医教协同”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程毓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17-05-23浏览次数:

【改革直播间】

课程整合 德技共育

医学院“医教协同”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见习记者 易小钰

医学院通过“医教协同”,紧跟医改方向,整合课程,改革课堂;实施人文塑造工程,让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教育齐飞;理论结合实践,开放实验室,早临床,多临床,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回首大学,最难忘的莫过于在实验室度过的日子。”医学院2014届毕业生刘杜感叹。在校期间,她在《中国医药指南》和《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各发表了一篇文章,考上中南大学研究生。

近年来,医学院保持考研录取率、医考通过率和就业率“三高”。2016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为48.4%,其中67.4%进入 “985”和“211”学校,医考通过率亦由2010年的63.72%一路攀升,2015年通过率达到了83.93%。

在7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医学院构造“FASTER”模式,通过“医教协同”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的卓越性提升,打造“熔炉”教育,将医德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

医学院院长吴清明教授认为:“医学院这几年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有显著提升。”

教学不能因循守旧,要紧跟医改方向,改革课堂

近年来,医学院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不同于以往的先基础再临床,在临床医学专业改革班培养方案中,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横向整合,每一个系统的讲解中既包含基础医学,又包含临床表现,构建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现在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改变,培养医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大学培养体系要跟着变。”吴清明强调。任课老师由原先的单学科专业人才,转变为了全能型人才,能将自己体会到的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学生们交流,便于学生们将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改革中的另一大亮点为PBL教学,即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分析案例。

为保证PBL教学质量,医学院组织30余位骨干教师赴复旦大学参加培训,15人赴海外留学。

在袁修学教授的PBL课堂上,全体同学被分为若干组,组内进行任务分工,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最终解决所有问题。学生们说:“我们在讨论中发散思维,激发灵感,达到了头脑风暴的效果。”

2014级试点班的管延军,进入医院见习时,碰上真正的病人 ,根据课堂上临床思维的锻炼,他总能很快地对病情做出大致判断。深刻体会到临床思维培养好处的他说:“PBL教学,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还培养了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我们能够合作学习,交流应用。”

目前,医学院教学团队培养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校教学名师2人。

实施人文塑造工程,让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教育齐飞

位于医学院五楼的文化长廊,长近100米,原先两边只拥有光秃秃的墙壁,而今拥有230多块展板和270多本德育读本剪报。

这是由医学院党委书记孔波发起的,旨在积极打造“大医精诚”医魂和 “勇承重载”钢魂有机融合的“熔炉”教育,锻造医学生的医德,淬炼医学生的医术。

2014年底,文化长廊精彩亮相,其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红色精神教育、廉洁教育、中国梦教育、两访两创活动纪实、 “典”石成金系列照片、医学院白联队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医学院院史。

2016年教育部专家组来学校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长廊成为考察的一个亮点。

专家组组长李玉林教授说:“医学院的文化长廊让每一个墙壁都会说话,立意很高。教育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而百米文化长廊很好地体现了隐性教育,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非常震撼,值得提倡和推广。”

“每当从长廊走过,看见那么多内容感人、色彩丰富的展板时,都禁不住要驻足观看。”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刘晓柳教授这样说道。

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下,医学院还组织开设了《医学伦理学》《简明医学史》《音乐鉴赏》等人文选修课,摒弃了以往“重专业课轻人文课”的落后观念,坚持将医学伦理道德教育融入基础和临床教学。

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1306团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该班团支书王蕊荣获“百佳团支书”称号。

理论结合实践,开放实验室,早临床,多临床

“要想将来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关注课本知识,临床技能也是特别重要的。”吴清明说。

十年前,医学院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通过率只有90.23%,低于国家平均水平91.26%。现在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95.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3.21%。

医学院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早期临床,多次临床、基本技能模拟强化训练、见习、实习、临床技能竞赛和 OSCE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

另一方面,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置科学研究方法学课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基础科研基本训练和专业课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近五年,医学生共申请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5项,省级12项。2015级临床试点班的胡莹莹就在三个模块教学体系的支持下,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做助手,作为项目参与人员之一,申请立项了省级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目前拥有天佑医院、汉阳医院、普仁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亚洲心脏病医院和孝感市中心医院共六家附属医院,以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早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在进行教学改革后,试点班医学生提前半年进入医院,大三下学期就接触临床,并在学习不同系统时,根据医院所擅长的领域,进入不同医院或科室学习,从而达到各个系统给予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培养效果。

穿上白大褂,老师给病例,自己去找患者问病史、体格检查,参考书本知识,把一个病情弄懂,包括它典型的临床表现,各个科室来回跑着学习。回想起这些天的见习生活,临床试点2014级的管延军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

医学院教师实验室还对学生开放,招收学生助手,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创造知识。曾燕教授就指导学生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五项,公开发表SCI收录论文四篇。

看到医学院的改革,在山西医科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医学院优秀毕业生龚元元,深情寄语医学院:“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厚德、崇实万古流传,博学、去浮与时俱进。相信医学院会越变越好。”

面对学生们的大显身手,吴清明欣慰地表示:“医学生就是要富有创新,追求卓越。”

医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如何进行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调查。

摄影 郁英杰

上一条:大学生课间那些事 下一条:【改革直播间2】构建互联网+平台 采用五结合教学 材冶学院“大冶金”人才培养助力行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