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改革直播间7】四维突破 多点着力 文法学院实践教学“组合拳”培养双创人才

作者:张宁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17-06-27浏览次数:

【改革直播间】

四维突破 多点着力

文法学院实践教学“组合拳”培养双创人才

记者 张宁

在大学生讲坛上,法学2013级的黄钰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总结,大一、大二两年的“爱之星”支教经历丰富了人生阅历,大三参加“挑战杯”比赛和认知实习巩固了专业知识,大四以笔试第二、总成绩第三的优秀表现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

近年来,文法学院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努力寻求“知行合一、建功立研、创业育人、奉献社会”的“四维突破”,在实习、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多点着力”,打出了一套实践教学的“组合拳”。

知行合一: 顶岗实习,“政学研”相辅相成

又是一年五月,行政管理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专业大三的学生将赴黄冈各个政府部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非常高兴学院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终于能够把这些年学的专业知识落到实处了。”文法学院行政管理1402班的贾雪睿边整理笔记边说。她就是今年去黄冈实习大军中的一员,面对未知的实习,她一点儿也不紧张。

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题,企业往往不愿接纳大学生去实习,实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消除企业的顾虑让学生能安心实习,文法学院的“顶岗实习”是一大突破。

文法学院院长丁宇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装订简单的《实习通讯》,对记者说:“我们安排学生去顶岗实习,通常有八九周的时间,可以让企业放心地接纳,学生也能踏踏实实地做好实习工作。”轻轻地翻开《实习通讯》,丁宇解释:“这是第一期去黄冈实习的学生们自发写的实习感悟,然后装订起来专门拿给我看,写得非常好。”

据悉,文法学院近年来跟黄冈市政府及其下属的县政府签订了协议,政府提供实习岗位,解决学生食宿,学院派学生“顶岗实习”。文法学院提出的与“产学研”相似的“政学研”实践实习模式,与政府机关合作,把学生输送到现实岗位上进行生产实习,做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行政管理2014级的罗睿蕊在黄冈市人社局工资科刚刚实习了两周,就颇有感触:“到黄冈后,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虽然忙绿但是开心的是有满满的收获,接手的工作从生疏到熟能生巧,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建功立研: 以研促学,创新带动专业学习

清晨六点,黄钰和她的六位组员已经在教四楼下等待校车准备前往青山校区参加“挑战杯”比赛。他们身着正装,神情严肃,边等车边看手里的材料。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他们信心满满却又没有丝毫放松。

回首这两个月,熬夜通宵是常态,反复琢磨数据,仔细推敲文字,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答辩,“所有的课余时间全部都在准备比赛,不敢有半点马虎”。指导他们小组的老师是王哲和王晓玲,“一有时间就来找我们分析数据,很细心,积极性也非常高。”这是导师对他们的评价。最终他们的作品《武汉百分百厨房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中获得了铜奖。

“文科专业相比于工科专业而言,创新难度更大,想要学生们在创新上有所突破,是否有良好的氛围,对学生们来说很关键。”丁宇说,“光让学生们空想创新不行,要给他们提供门路,提供帮助,让老师们参与进来,辅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文法学院把教师的科研课题向学生们开放,让老师们带着学生做科研,学生跟着老师做项目。潘峰教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带着学生做项目的时候,喜欢领着学生到处跑。国际贸易与经济研三的彭骥飞颇有感慨,在研究生几年的时间,去过很多地方,有时做一个课题研究,就会去几十个企业,十多个县市、乡村。

近4年,文法学院仅公共管理类学生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挑战杯”奖41项,其中国家银奖、铜奖和湖北省特等奖、一等奖11项;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3项,有240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

创业育人: 打造平台,为创业搭建桥梁

文法学院精心打造了“四创教育平台”,即创业教材+创业研究+创业培训+创业导师,为创业教育搭建坚实的桥梁。组织编写的《创业学》教材被评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在全校开设创业课程。

文法学院的贺尊教授是湖北省创业研究会会长,在2016年底牵头成立了以举办创业沙龙活动为主的“创业之家”,并在武汉科技大学举行了授牌仪式。

贺尊教授表示,从2016年底至今,该研究会每月至少一次,在我校开展有关创业的论坛和沙龙,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创业沙龙十分受欢迎,从来都是座无虚席,学生们的想法多、创意好,规定的三个小时的讲座和对话总是会超时。”

研究生蒋晚珍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个创业的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就在网上查到了贺尊教授,“贺教授对我提出的商机进行了评估,让我顿时豁然开朗。”

创业沙龙的影响力远远不止局限于武汉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的张文君和她的团队参加了正大集团的双创比赛,晋级八强后,高兴地发朋友圈对贺尊教授的指导表示感谢。

奉献社会: 义务服务,感恩和奉献落到实处

文法学院的学生组织成立了“党员义工队”,以服务弱势群体为目标,定期给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开展义务帮扶活动。该活动不仅由学生策划、组织和实践,还有学院领导参与指导,学院自上而下形成热爱奉献的良好氛围。

学院还于2013年成立了“爱之星”支教团。据团队负责人刘帅介绍,这个团队旨在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加强山区留守儿童素质教育,提升其综合竞争力。3年来,团队先后选派了80余名在校大学生到三峡库区支教,累计服务留守儿童700余人,开展活动12次,活动总时长超过1050小时。

三年来,“爱之星”支教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志愿者,2013级的门晓衡就是其中之一。自团队成立,每次的支教活动她都积极参加。2016年的暑假,正在准备考研的门晓衡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去到秭归县梅家河乡支教。“以前不理解父母的艰辛,支教过后我瞬间感觉自己长大了,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也知道如何关爱他人。”门晓衡说,三年的支教经历,让自己喜欢上“老师”这个身份,还准备报考教育学研究生。

支教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多家媒体对其给予了关注和报道。经过几年的发展,团队愈渐完善和成熟,目前正致力于联系爱心人士和企业,使其与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对接。“我们希望‘爱之星’能够成为一个公益平台,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脱离困境,也让更多有能力的人能够去帮助别人。”刘帅说。

丁宇表示,文法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参加学院的各种志愿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具有了感恩和奉献情怀,变“要我去奉献”为“我要去奉献”。

上一条:【改革直播间9】让动手成为时尚 工程训练中心个性化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条:【改革直播间8】从校内医务室跃升全国百强社区医院 五年改革 方向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