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变化”系列报道之六】
别样的大学学霸
见习记者 骆一奇 记者 徐长俊
学霸,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指全心钻研学习、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新时代的学霸,除学习拔尖外,他们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交流型”学霸:舌灿莲花,挥洒自如
材冶学院的胡万培,大三搬到青山校区。她所在学院黄家湖的师生提到“学习优异,交流能力强”,依旧第一个想起她。
天刚亮,在走廊上背单词;午饭后,回到寝室便拿出习题册演算;课间,温习上节课的重点;活动间隙,在脑海里把当天所学知识回顾一遍。室友评价胡万培:“她的学习劲儿特足,一分一秒都不浪费。”
大学期间包揽年级第一,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三次校级特等奖学金,大二获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大三研究光电材料,在国外核心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上发表论文......一项项荣誉见证着胡万培的收获和成长。
学院辩论赛、微电影大赛、课堂答辩,都活跃着胡万培的身影。她认为:“在大学里,不能做书呆子,交流能力很重要,多与人交流会给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一,学生会外联部拉赞助,胡万培所在小组跑了30多家店铺,均被拒绝。大家准备放弃,胡万培说:“拉赞助不能只说我们要什么,得说我们有什么。”她专挑学校附近新开店铺入手,从商家利益出发,结合学生会在学生层面的宣传优势同商家交流,拉到当年学生会最大一笔赞助,1900元。
大四,胡万培以专业成绩第一获得保研名额,申请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笔试后,收到回信“考试成绩一般”。面试时,导师问:“是什么让你一直保持优秀?”胡万培从家庭因素、自身性格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作答。导师评价她:“思路清晰,表达逻辑性强。”她顺利被录取。
别人向她取经保研技巧,胡万培说:“保研学生学习成绩差距不大,比的是综合素质。”
临近毕业,胡万培继续看书、做实验、忙活动......等待研究生生活的到来。
“运动型”学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点开信息学院大二学生李国威的QQ空间,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学科竞赛奖状,让人难忘的是他21天川藏线骑行日志和运动场上跃动的身影。在班上同学眼中,他学习称“霸”,运动称“王”。
李国威坚持把学习上的困惑“消灭”在课堂里。
初学泰勒公式,高数老师余胜春演算推导的满黑板公式令同学“头疼”,李国威看着直发懵。下课,同学们收拾书包准备离开,他冲上讲台,指着黑板,“余老师,这里的推导过程我还是没听懂,您能再跟我讲讲吗?”老师点点头,拿起粉笔勾画,直到他感叹,“哦,是这样啊”。
余胜春说:“这孩子,每次不把问题搞懂就不放我走。”李国威凭借优异学习成绩入选学校创新实验基地,不到两年,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智能汽车赛三等奖和中西部英语大赛优秀奖。
学习称“霸”的李国威认为,运动和学习都是人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从中体会到快乐。”
上完课,带着篮球飞奔到操场,运球、带球、上篮;下自习,放下书绕着操场跑圈;周末,跨上单车远行,八分山、东湖、黄鹤楼……李国威的足迹遍布武汉,“高效学习,痛快地玩。”
大一暑假,李国威骑行穿越川藏线,成都出发历时21天到达拉萨。
翻越“康巴第一关”折多山时,李国威从海拔2500米的康定出发,一个小时后,胳膊被晒得发红;中午爬到3000多米处,下起大雨,浑身湿透;上到4000米,四处全是雪景,冰雹砸下来,手指麻木冻僵,身体不听使唤。有人折返,有人加速前行。“别人能骑下去,我也能。”李国威在藏民家稍作休息,再次出发。
骑行期间,翻雪山、跨急流、过草原;看见苍天白雪,牛羊成群,体验异域的风土人情;经历地震、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每一步都有收获。回来后,朋友问他骑行感受如何,李国威答道,“沿途风景很美,但最宝贵的是骑行过程对身心的磨砺。”
课表排满,考试临近,竞赛到来,李国威每天坚持运动,“运动给我活力与激情,让我更好地学习” 。
“志愿型”学霸: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三年来,文法学院吕伟军专业成绩盘踞前五。大一,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校二等奖学金,接着连续两年斩获校一等奖学金。
“知识交叉复习”是吕伟军学习秘诀。平日,他找出学科间共通处,分类整理。“有些专业课的知识点能互为补充,我在复习一门课的同时,也会看其他几门课的PPT,这样复习更全面,还能形成知识系统。”利用这个方法,吕伟军在人均70分的西方经济学考试上拿到92分。
学有余力,吕伟军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大二暑假,吕伟军到新洲区汪集街陶咀支教,发现孩子们挂念外出打工的父母。他打听孩子们父母的情况,晚上在地图上标出,白天课上,结合他们父母打工城市的位置,给孩子们讲当地文化。“看到受帮助者真诚的笑容,我很高兴。”
支教带队老师牛健评价:“吕伟军带课用心,孩子们最爱听他的课。”
支教时,吕伟军住在敬老院。每次回敬老院,他常常带些水果给老人,发现老人手脚不便,他把苹果削成块,橘子剥成瓣喂老人吃,老人们看到他都会给他个微笑。
在武科大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13级杨杰眼中,吕伟军总是走在志愿活动最前头,“他是全校志愿者的榜样。”
关爱老人,义务支教,社区科普宣传,办爱心义诊......学校的志愿活动总少不了吕伟军的身影,“做志愿,不为工时,不为学分,就想干点有意义的事” 。
大三,吕伟军成为学校志愿者总队队长,先后被评为“第九届洪山区大学生志愿服务明星”“武汉市新洲区优秀青年志愿者”“武汉科技大学优秀志愿者”。
临近毕业,吕伟军成功签约深圳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实习返校后,他高兴地说:“深圳志愿氛围浓,从老人到小孩都爱做义工,去的公司也有支教团。我工作后,可以继续做志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