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里的华丽变身

作者:张政 李路阳 柯帅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4-10浏览次数:

大学里的华丽变身

见习记者 张政 李路阳 柯帅

近段时间,有同学在网上晒自己大一和大四的对比照。从照片中看见的不仅仅是样貌衣着的变化,更多的是心性的成熟,自我的成长。

这正是大学的“魔力”。

大学是人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宝贵的四年时间里,尽可能地快速成长成熟,在单位时间内把自己所做的“功”变成最大值呢?我们的身边不乏“小青葱”华丽变身的例子。

做自己喜欢的事

离开了中学班主任严格的管教,没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的升学压力,不再有固定的上课场所……在大学这个自由的环境里,可以潜心科研做学霸,也可以热衷活动成交际能手,还可以醉心体育为国争光……不再局限于“1+1=2”的既定模式,在大学每个人都可以DIY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大学生活。

刘成民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大学里他当过学生会主席,做过各种兼职,还玩过单车骑行。“大学不同于高中,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刘成民说道。

上课、组织活动、家教兼职、穷游或骑行,他不仅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还利用空闲时间到过很多地方,见过不少奇景,也收获了不少故事。

“大学可以不用很单调。”骑行去长沙的经历,他记得最深。三天,四百多公里,一人一车,一轮太阳。“先出嘉鱼,再到赤壁停留。”这是他计划的路线。出嘉鱼的时候他的车胎扎破了,“扎了三个洞”,他哭笑不得,蹲在路边修了许久的车。到赤壁的时候道路“坎坷”,两边是超大型的卡车,空间逼仄。不得已,伴着卡车发动机的轰轰声,他推着车缓慢前进,“旅行磨练了我的意志。”

住过24层高的青年旅社,见过了跨越地界的风景,一个人在路上的时候,他思考过很多。“整个人都放空了,在青春年华,做自己最喜欢的事,那种感觉真好!”2017年1月他旅行去了泰国,体验异域风土人情的同时结识了不少热爱旅行的同伴。毕业后他选择去非洲外派三年,“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长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昔孟母,择邻处。可见,优秀的同伴对个人的影响力实在是不容小觑。

从普通委员到优秀志愿者,从部长到副队长,一路走来,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王鹏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的李佳成为了校友志愿服务队的最佳CP。

刚开始学习做微信的时候,两人都是零基础。王鹏不断地向朋友请教、尝试练习,很快就有了起色。而李佳学得比较慢,王鹏就在部门例会结束后给她开小灶,细心讲解每个流程。文字编辑、图片设计、排版,李佳每次做完后都会和王鹏交流,而王鹏总能发现问题,耐心指导。

“和他一块儿搭档工作挺踏实。王鹏工作起来是个很有魅力的人,既能掌控全局,也能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得很细致。”李佳如是说。大二快结束的时候部门换届,两人一起参加竞选,最后都成了副队长。同时,两人还收获了爱情。

黄智威是城建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大学里,通过各种活动、兼职及其它机会,他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大一时加入图书馆志愿者协会,成为文宣部的委员。图协里要带队员上书,如何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让不少委员头疼。另一名委员左之琪的小队每次都表现得很优秀。

“左姐对小队员很用心,上书前都会抽时间和小队员聊天。”他从左之琪身上学到了很多。“左姐说和别人沟通,网上一小时不如电话五分钟,电话五分钟不如见面一分钟。”面对面的沟通最有效果,而他自己也亲身领悟到许多与人相处的窍门。大二时他任宣传部部长,左之琪任策划部部长,例会上一起讨论工作,私下里是畅谈的好朋友。

校报记者团图文编辑是他另一个角色。他在记者团里认识了摄影记者余强伟,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两人一个文科生,一个理科生,却很聊得来。余强伟对国学感兴趣,于是经常一起探讨;也会分析社会时事,聊经营管理。文理科的思维交汇,于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多去接触一些人和事,学会的东西才会多。”黄智威感叹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友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班级学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你会遇见更多志趣相投的人,也会更好地发展自己。

在学业和创业中游刃有余

近些年,大学生创业屡见不鲜,但是创业与学业之间存在时间冲突,这让不少大学生们苦恼。两头忙,最后可能两头都落不着好。

城建学院的镇小龙因为创业耽误学习,最后延长了一年学制,无法像身边的同学一样顺利毕业。而另一位城建学院的学生则幸运得多,在辅导员的建议下休学一年,保留所有学分,专心创业。

刘恒之前是城建学院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2014年4月,刚大一的他就开始创业了。同年11月,他成立了恒创时代文化传媒公司。2015年8月份,刘恒与另一位合伙人一起创立了“考研之家”主题公寓平台。

那段时间“研家”正在起步阶段,刘恒不得不经常请假。辅导员张立考虑之后建议他休学一年,专心创业,“公司弄顺了再回来继续学业。”在学校的支持下,刘恒全身心投入到正在发展的“研家”平台,外出寻找房源,商谈业务。一年后,刘恒返回学校继续学业,而此时他的公司也发展平稳。

考虑到刘恒的专业对事业发展帮助不大,学校创新基地的蔡鉴老师建议他转专业。2016年8月,刘恒成为了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如此一来,刘恒在事业与学业之间更加得心应手。

“要是没有休学创业的政策,刘恒这类学生可能会被打上不务正业的标签吧。”张立感叹道。如今刘恒继续学业,而他的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2017年2月,刘恒入选“大学生创业英雄”全国10强。

上一条:图书馆热的冷思考 下一条:走近“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