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兼修、双创育人
着力培养法学与经济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
——法学与经济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阶段性工作成果展示
法学与经济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武汉钢铁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后由原社会科学系和德育教研室合并而成。学院目前涵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设有法学、社会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行政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B+专业4个,B专业1个。承袭“文化润心、专业赋能”的育人传统,学院历年来为法治建设、经济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培育了大批怀抱家国情怀、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优良综合素养的社会科学实践人才。
一、德法兼修,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以红色文化为龙头,实施铸“魂”工程,在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中激发学习动力。法学与经济学院紧紧依托学校红色文化优势,以红色文化氛围熏陶学生,以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教育学生,用红色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首先,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许白昊班学生党支部先后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形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策、团结动员师生、推动学院发展的坚强阵地。其次,开展丰富红色文化活动,通过开展重走许白昊革命路、清廉之旅等红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来开辟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把红色经典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了广大学生不忘初心紧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以科学文化为引领,深化润“德”工程,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中掌握学习方法。法学与经济学院努力推进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第一,开展科学家精神相关教研项目,以此作为科学文化引领的行动指南。第二,学院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学院着力狠抓考风考纪,倡导学生诚信考试,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为谁学、学习怎么学和学习学什么”的问题,教育学生坚守诚信底线,严守学术伦理规范,将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诚信规范,营造良好学风,追求科学真理,勇攀科研高峰的信念融入自身的科研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以法治文化为约束,开展尚“法”工程,在学法守法用法实践中提升法治素养。法学与经济学院依托法学专业优势,强调增强师生法治意识、持续提升师生法治素养。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经济法、金融法、行政法等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本专业相关基本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法学专业师资为此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学院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法治教育活动,组织参与法治教育竞赛,加强师生法治意识,提高师生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学生在全国“学宪法、讲宪法”大赛、学校国家安全宣讲比赛中获得佳绩。
二、四轮驱动,推进全方位双创育人
为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法学与经济学院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建设、实践育人、以赛促创、师资保障”的四轮驱动模式,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具有跨学科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狠抓课程建设,筑牢创新创业教育阵地。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通识素质素养+大类基础素养+专业核心素养+专业发展素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模块整合式课程平台结构体系,将创新创业融入公共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学》必修课程;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导师开设讲座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二是提质课程资源。学院已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创业学》、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创业投资管理》、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政治学原理》。《创业学》在学银在线、优课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运行授课以来已超过25000人次选课,被多所学校引进作为学分课。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企业家+教师”共同授课、“校内课堂+校外实践”联动推进、“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以团队合作、案例教学、同学互动、翻转课堂为主的创新授课方式,推动课程由知识讲授型向演示体验、探索训练、任务驱动和实践创造型发展。四是加强教材建设。加强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创业学》被许多高校选作创业基础课程的指定教材,并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重视实践育人,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一是强调毕业实习实效。学院一向重视实习实训坚持以“社会需求导向”取代“高校本位导向”,树立“实习要实”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本校学科特征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流于形式的实习转向务实性实习。二是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近年来大力推动虚拟仿真智能化实验室建设,目前有实验仪器设备210台(套),2023年依托公共管理双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引进《哲寻Clap方案设计与决策演练沙盘对抗比赛平台软件》《哲寻公共政策智能场景化互动教学实训平台软件》。截止2024年7月,学院本科实验教学模拟实训平台软件共计13套,价值总额131.13万元。实验教学为学生了解专业实务、顺利过渡到毕业实习、参与学科竞赛提供了物质保障。三是鼓励社会实践参与。学院“爱之星”支教团、“徐白昊班”依托“4+1”项目展开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治理、健康宣讲、农村教育等方面主题活动,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奋斗精神、涵养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创业动力、启发创新创业灵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以赛促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舞台。一是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积极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院团委规范管理、教师专业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管理机制,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自主选题立项,匹配指导教师,有效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落地。二是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大力推行“一专业一竞赛”,实现学院本科专业全覆盖。学院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制定《文法与经济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院鼓励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对其发表论文进行奖励,并按一定的标准折合成素质分计入学年总成绩参与奖学金的评选。三是充分利用学科平台优势,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学院获批创新创业研究所,湖北省创业研究会、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挂靠我院,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良好平台。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面向学院教师开放课题申报,并鼓励吸纳学院本科生参与研究,招募学院本科生开展社会调查,为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注重师资保障,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一是通过赛、训、帮、结等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水平,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强校内教师队伍。学院教师(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高效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18项。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学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多渠道扩大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以横向科研项目牵引人才培养。近三年,学院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5人,开展横向科研项目59项,横向科研经费超过500万元。三是壮大校外导师队伍,聘请校外科研人员、企业家、行业专业人士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努力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三、德才并重,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以“德才兼备”作为培养目标,法学与经济学院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学院近年来在历届“挑战杯”系列赛事中共获得77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其中全国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优秀奖2项。学生方佳慧被评为“全国抗疫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以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学生黄雅慧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近三年,学院考研率稳步提升,平均升学率保持在20%以上,历年有学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