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产教融合、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阶段性工作成果展示
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是全校规模最大的公共实践教学基地,旨在通过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工程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中心每年校内实训人数达到3500人次,覆盖全校39个专业。中心重视实践教学,秉持“面向实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倡导崇实学风、强化实训动手”的“四实”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分层次、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中心十分重视实训教学研究,自2018年以来,先后承担了湖北省级教研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湖北省高教学会重点教研课题2项等研究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教研成果。中心是首批湖北省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协会金工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心获得首届全国工程创客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编写出版实训教材4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及SCI、EI、CPCI检索期刊上,对工程实践与创新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手段创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心指导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全国工程实践重要赛事上,获得全国级奖项18项、省级奖项76项。
一、课程思政与工程实践同向同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心根据工程实践的特点,从各个实训项目中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激励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夯实“工匠精神”,推动制造技术创新,形成思政与实践同向同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依托先进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创新平台,面向现代制造产业需求,整体优化工程实践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沉浸式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建设了一支思政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通过消化吸收和转化制造业新工艺技术,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中心将课程思政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确立了“思政引领、素质贯通、能力养成”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通过建设教师队伍、坚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等策略,推进课程思政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导向校企融合育人机制
中心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以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为目标,将智能制造确立为统领现代工程实训的核心内容,将智能制造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锻造“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人才培养”系统化大平台,满足高端制造对应用型人才得需求。推动工程实践创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中心先后与华中数控、武汉高德、北京启创、深圳越疆和苏州汇博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共同开展科学与教学研究。中心以“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导作用为导向,依托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将五轴数控加工、增材制造、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引入到工程实践课程体系中,保证了工程实践内容与时俱进和教学效果。
三、基于跨学科交叉微项目教学的探究式实践模式
中心通过跨学科融合拓宽工程实践创新视野,构建模块化的学科交叉微项目,采用工程实际问题驱动、赛创融合的教学模式。这些微项目使学生深刻体验从创意、创新到原型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工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