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频道1月27日电(程毓 向佳鑫 俞俭)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日前举办的全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建设经验交流会期间,仙桃市人民政府与武汉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武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仙桃市干河街小南社区点对点的交流进入到校与市的全面深入合作。
小南社区是2012年确定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社区示范共建点,旨在通过学者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传、研究和实践,帮助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理论和政策,共同营造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基层、解决问题的舆论氛围。
两年来,武科大教授们送理论到社区,智力服务居民;社区支持师生调研,入户开展学术实践。如今,名不见经传的小南社区成了令人羡慕的“理论热点宣传、社情民意观测、专家学者实践、为民办事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湖北省级示范点”。
理论宣讲 句句讲到心坎上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忠义教授作为“面对面”工作的牵头人,前年1月他带着宣讲团5名教授,来到小南社区,第一次做理论宣讲。望着台下200多个陌生、好奇的面孔,从事理论宣讲工作20多年的他心里打起鼓来,这是第一次面对刚刚从农转非的新市民。
那次宣讲“十八大”精神。他边讲,边留心观察听众的反应。看到有人低头了,聊天了,就换一个话题;看到听众都伸直脖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就继续讲。他先用几分钟把报告做了概述,然后结合医疗、教育、就业等举例讲解。半个小时的宣讲,没有一个人离开。他松了一口气,宣讲对路了!
互动环节开始,一位中年男子站起来,带着怀疑的表情提问:“报告中说,GDP和人均收入翻番,能实现吗?”
“翻番一点不难,数字可以做,钞票可以印。”台下传来嬉笑声,“关键是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有提高……”唐忠义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齐刷刷地响起。
为了讲出水平,讲出效果,教授们动了不少脑筋。每次宣讲前,他们多次征求居民意见,然后设置几个专题,由几位老师分别准备。宣讲时,每位教授结合案例和PPT讲十几分钟,让居民像看电影似的,有新鲜感,有兴趣听。讲完,还与居民互动,让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教授越深入 理论研究越有价值
小南社区是农村转为城市的转型社区,很有研究价值。这两年的暑假,武汉科技大学教授们带着学生,深入小南社区,走街串巷做“田野调查”“入户访谈”,收获颇丰。两年师生入户访谈数百户居民,收回1000多份问卷,撰写有关社情民意、社区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报告10多万字,递交给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供决策参考。
接了“地气”,教授们视野开阔了,研究方向明确了。“以前做研究‘闭门造车’,老师们有好几次申报省级项目,因选题雷同被迫‘出局’。”唐忠义一脸自信地说,现在的研究内容不可能与别人雷同,申报课题很有底气,研究成果也有应用价值。
去年,张英教授团队完成的《湖北“村改居”转型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成功获得湖北省社科基金。今年,老师们撰写了3份调研报告申请湖北省社科项目。
青年教师张齐武深有体会地说:“只有深入基层,像解剖麻雀一样地做调查研究,才可能做出有意义的成果。”
把实事办实 把好事办好
元旦前夕,由武科大师生与社区居民共同演出的“迎新春文艺汇演”在小南社区大礼堂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200多居民乐开了怀。
“每年至少为社区办一件实事。”这是教授们给自己制定的工作任务。每次去小南社区,他们四处观察,细心了解,能为小南社区办什么实事呢?
社区有农家书屋,摆放有农技书、小说等,但缺少理论书籍。2013年他们送去200多本老师们近几年出版的理论专著。
社区有活动室,但设施简陋。“能不能建个电子阅览室?”想到,就做!2014年3月,当满载20台电脑、电脑桌及网络配件的货车驶进小南社区时,前来迎接的居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周末,电子阅览室里常常坐满了居民,神情专注地上网看书、看新闻。小南社区五组居民,四十多岁的谢芳是电子阅览室的“常客”。她和记者拉家常,“我办了个养鸡场,经常来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防疫、喂食等资料。有一次,鸡生病了,我赶紧过来上网查病情和药方。用药两天后,鸡子恢复了健康。”
最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们正忙着为小南社区做“网站”。仙桃市委宣传部李玉湘副部长得知消息,兴奋地说:“这将是仙桃市的第一个社区网站!”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讲师团主任喻立平评价说:“武科大实实在在地为社区送理论,为居民办实事,工作有亮点,有成果。校与市‘面对面’的合作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相关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27/c_1114146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