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资环学院科普课堂走进武昌区中华路小学

作者:徐湘颖编辑:宋钦发布时间:2025-03-18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徐湘颖 摄影杨欣怡)为弘扬雷锋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3月17日下午,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橡树湾校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传承雷锋精神 点亮科学之光”的科普教育活动。在知识讲解、动手实验和互动体验中,带领五十余名小学生走进科学世界,感受科技与文化的交融魅力。

“翱翔之翼”志愿者主持人买合甫热提简要介绍完活动流程与意义后,志愿者朱勃霖以“地球宝藏——稀土资源”为主题,向学生们讲解了稀土的定义、稀土元素的分类、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稀土元素就像科技界的‘魔法石’,小到手机里的磁铁,大到飞机发动机,都离不开它们。”朱勃霖带领孩子们从生活、科技、国防等各个方面感受稀土元素用途之广,并从绿色开采、资源保护等方面,向孩子们介绍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国家的稀土元素十分丰富,但我们也要爱护资源,绿色开采。”六年级的李容萱举手回答道。

5541B

志愿者潘芷芩以“点石成色、溢彩千年”为主题,以敦煌壁画引入,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辰砂、孔雀石、蓝铜矿等传统矿物颜料,为孩子们解开壁画保存千年的奥秘,并介绍了矿物颜料的制作工艺与科学原理。“我们现在用的水彩笔、油画棒都是化学颜料,那大家知道它们和矿石原料的区别有哪些吗?”潘芷芩提问道。小学生申丰宁率先举手回答说:“矿石颜料本身存在大自然中,保存时间更长,更不容易褪色。”正确的回答让他拿到了小奖品。讲解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感慨道:“原来古人不用化学颜料也能画出这么美的颜色,太厉害了

52A5A

在“水飞法制作矿物颜料”实验环节中,学生们纷纷带上手套,化身“小小匠人”,每一组都有一位志愿者在一旁指导示范,孩子们将孔雀石、青金石等矿粉装入研钵,加入适量清水,手持研磨棒,用力研磨。“研磨成糊状后,继续加入多量水搅拌,粗颗粒会下沉,我们把上半部分的悬浮液倒出来,沉淀烘干后,颜料就有啦!”“翱翔之翼”志愿者余天浩在一旁边示范边指导道。“原来石头真的能变成颜料!”学生任梓墨捧着自己制作的青金石颜料,笑着说。他拿起毛笔,点蘸颜料,一笔一划地写下“爱我中华”四字。其余学生也陆续过滤出“研磨成果”,写下“少年强则国强”“锦绣中华”等字幅。

科普实验结束后,科普基地向孩子们赠送了科普书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负责人韩军表示:“雷锋精神不仅是奉献与助人,更是对知识的探索与传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种下科学的种子,在动手实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2022年被评为省级科普基地,本次科普活动是科普基地“学雷锋月”系列活动之一,由科普基地主任韩军教授,科普基地骨干成员张洪杰、祝淑芳、范先媛,“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和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六年级老师和学生60余人共同完成。

64470


上一条:保研人物系列稿 下一条:我校举办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督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