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保研人物系列稿

作者:记者团编辑:陈孖川发布时间:2025-03-18浏览次数:

记者 黄宏杰 通讯员 牛诗涵 梁佩琦 摄影 李钰昌

侯广亮,中共党员,我校材料学部2021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三年里,他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赢得11个国家级奖项、8个省级奖项、11个校级奖项,取得了“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最终以专业综合成绩第一拿到保研资格,现已直博山东大学。

顽强拼搏 从竞赛“小白”到竞赛“狂魔”

回顾三年竞赛历程,侯广亮用“大一尝试、大二积累、大三收获”总结。他介绍,三年里,他一共参加了近40场比赛,获奖的有30个,由他担任队长的有26个。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创新创业学分达到3分,他却有61分。

大一课程很满,没人带的侯广亮只能自己摸索,他在午休时搜集视频去了解相关竞赛、基本赛制和对应的技能。“企业模拟大赛”是他参加的第一个比赛,他靠自己获得了省级三等奖。“当时挺开心,也有了信心挑战更难的比赛了!”侯广亮说。

之后,侯广亮每天都会打开创新创业学院官网,寻找合适的比赛报名。由于部分比赛时间相近,他最忙的时候一个月有五六个比赛,只能晚睡早起挤时间,实在挤不出时,他才会放弃个人赛,继续和队员一起打团体赛。

“‘以赛促学’对我来说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 从大一开始,他就利用寒暑假学习数据分析、可视化技术,练习Matlab、Python、Visio、Origin等编程、画图工具,准备各类比赛,查阅文献,学习相关方法,每天学三四个小时。

“印象最深的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侯广亮介绍,该赛需要在3天内用给定的题目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完成一篇论文。为了全身心投入,他请了假专心比赛,编程、建模、写论文,在完成自己的部分后他还会主动帮助队友,“最后3天只睡了16个小时”。

参加“模拟炼钢——轧钢大赛”时,他在一星期内模拟炼钢操作30多次,一次需要30多分钟。比赛不区分本科生和研究生,最终他在校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国赛参赛资格,并在国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认准目标 学业、科研、学生工作“三手抓”

“大一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拿到奖学金和保研名额!”侯广亮课上认真听讲、课后看网课和PPT复习,几乎每门课都能记满一本笔记本,现已有41门课程获得满绩。大一上学期,他在整个年级排名前25,坚定了他的想法。

除了平时打好基础,每次考试前的两周,也是他的重点学习时间。侯广亮表示,他会先把课本“读薄”,根据主要知识画下各种思维导图,再把课本“读厚”,在记熟思维导图后把其他知识补充进去,多次记忆。他经常做题,并把错题专门整理,直到对应的知识点彻底掌握。

“很感谢我的班主任刘昱老师!”侯广亮介绍,刘昱对他亦师亦友,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了他很多帮助,也加强了他保研的信心。大二暑假时,侯广亮加入了刘昱的课题组。暑假时,他用了一个月留在实验室做实验,开学后他继续利用空余时间去实验室,在大三下学期,他成功以第二作者在《钢铁研究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

大二时,班里没人愿意当班长,侯广亮主动站了出来,这一站就站到了现在。开主题班会、收集各类信息表格、收发作业、协调考试时间……他从没觉得工作繁琐。面对有多个挂科记录的同学,他会多次提醒对方选课重修,带领他们去教务处处理相关事情,也会把自己的笔记借给他们看。

自立自强 为减轻家庭压力自己解决学费

“爸!我成功保研回山东了!”电话里,侯广亮激动地向家人报喜。每个周末,侯广亮都会和家人打电话,讲述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听家里人讲述他们周围发生的趣事,有时还会给弟弟线上辅导作业,他说:“和家人聊天是我的一种放松方式。”

侯广亮来自山东济宁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共有6口人,但只有父亲一个主要劳动力。刚高考完,他就下定决心为家庭分担压力,大一开学前,他就拿出攒了十几年的压岁钱、零花钱交了学费。

“我多省点钱,父亲就少辛苦一点!”到大学后,侯广亮十分节省,除了必要开支,不多花一分钱。三年间,他只喝过几次奶茶,几乎没买过新衣新鞋,只去过武汉的几个免费景点,节假日为了省车费从不回家。

有了第一次自己交学费的经历,“今后也自己交学费”的想法出现在了侯广亮的脑海。此后,他用尽全力去争取奖学金、竞赛奖金等。

“每年学校把奖学金、助学金、竞赛奖励发完后,我立马就拿去交了学费。”侯广亮表示,他每年的学费近8000,三年来,他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交学费。他说:“父母虽不善言辞,但每次过年都会在亲戚面前夸赞我!这更坚定了我继续努力的决心。”

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直博,他说:“虽然有挑战,但博士毕业后工资更高,而且直博补贴更多一点,时间短一点,我想早点为家里分担压力。”他表示,博士期间他要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不再向家里要钱。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条:学校组织收看2025年春季全国高校消防安全公开课 下一条:资环学院科普课堂走进武昌区中华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