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保康县黄堡镇:青春力量浸润寨湾课堂 外院学子书写乡村教育振兴新答卷

作者:李姝萌 方梦怡编辑:姜永鸿发布时间:2025-07-20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李姝萌 方梦怡)7月的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群山叠翠间传来琅琅书声。我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沁研计划·励志行”暨“梦载星河”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日至16日在此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作为“梦载星河”社会实践项目的组成部分,此次活动延续了项目八年服务乡村教育的传统,13名队员为当地50余名学生量身打造四类特色课程,有效填补了乡村暑期教育资源缺口,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活力。

4E5D6

课程筑基:多元教学激活成长动能

实践队在前期与当地村委会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学生成长特点,构建起“语言筑基、视野拓展、实践赋能、课业固本”的四维课程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在语言能力与文化基础板块,实践队开设英语口语、国学阅读及传统文化赏析等课程,着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与文化认同感。实践队员陈妮娜在《论语》讲解过程中,通过“有朋自远方来”等情境创设,辅以简易道具进行分组表演,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经典内涵,体会经典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强化文化认同。

知识拓展与素养提升板块聚焦视野拓展与思维训练,开设了德语科普、人工智能初探、保康故事等多元教学内容。实践队员管天天将人工智能工具“豆包”引入课堂,指导学生通过语音指令查询寨湾村非遗“荆蛮绣活”等相关信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

实践能力与身心发展板块涵盖文体活动、手工制作、心理素拓及安全自护等课程,队员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自我调适能力。

在基础课业辅导板块,实践队解答学生暑期课业上的困惑,帮助学生夯实课本知识、克服学习难点。“我家孩子在暑期学堂中不仅完成了作业、学到了知识,而且变得更加开朗、更加乐于表达自己。”暑期学堂学生曹淑垣的家长说道。

46EA3

双向赋能:支教育才同步淬炼成长

实践活动在服务当地学生的同时,也成为实践队员成长历练的重要平台。课程准备阶段,队员们反复研讨修改教案,确保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物资管理中,大家协同清点书本、教具等物资,保障50余名学生的学习用品供应;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队员们逐步提升应对能力,组织协调与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高。“现在处理课堂问题,比刚开始从容多了。”实践队员常译文说。

红色教育活动深化了队员们的思想认识。实践队组织参观黄堡镇红色驿站、党员政治生活体验馆、烈士陵园,走访当地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通过系列活动淬炼思想,深刻体悟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通过学习黄堡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的崇高思想境界,进一步坚定了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时代使命的信念。”实践队员王梓璇说道。

此外,为掌握乡村教育现状,实践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家访工作,详细摸排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及家庭实际困难,通过深入了解实情建立信任,推进了更有效的因材施教和家校共育。“只有精准掌握学情,教学工作才能更具针对性,实践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践队员肖景秋表示,家访后队员们针对性延长课业辅导时长,教学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4C82A

长效助力:支教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两周的支教虽短,但留下了长远影响。队员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课堂表现和进步,后续将通过线上方式持续关注。离队前,孩子们用手工课做的爱心折纸、绘画作品塞满了队员的行囊,“老师明年还来吗?”成了最常听到的问话。

“队员们不仅带来了知识,更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启发了孩子,也为我们基层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寨湾村党支部书记王乐彬说。实践队指导老师吴晨晨表示,团队将把此次实践经验融入后续项目,继续探索乡村教育帮扶的长效机制,“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的实践,正是教育振兴最鲜活的注脚。”

据悉,“梦载星河”社会实践项目已连续八年开展乡村支教,累计组织700余名志愿者服务1500余名学生,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志愿服务奖项,成为该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品牌项目。

44F59

下一条:我校艺术学院师生赴泰国东方大学美术与应用学院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