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沁湖文化形象篇

作者:姚赟编辑: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10-26浏览次数:

沁湖文化形象篇

向上向美 力行力新

朝阳初升,微风拂面,全国高校最大的内湖——武汉科技大学沁湖里莲叶接天,菡萏香清,几名学生在沁湖亭里来回踱步,咿呀晨读,两名不同肤色的留学生戴着耳机,沿着沁湖边晨跑。沁湖,已成为武科大师生的精神家园。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武科大以沁湖为文化载体,每年举办沁湖诗会、沁湖时光、沁湖讲堂、沁湖舟赛、沁湖鱼宴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展现出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新风貌,形成了沁湖文化校园品牌。” 校长倪红卫介绍,“沁湖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涤荡武科大学子的心灵,提升武科大学子的心智。”

早春三月,沁湖旁樱花盛开,武科大樱花节如期而至。航模协会、航拍协会的专业飞手操作无人机, 3D协会展示3D打印的樱花,虚拟现实俱乐部拿出VR高科技产品。武科大学子将传统樱花节与现代科技碰撞,力行力新玩出了新花样,体现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相结合的新时代人才的新风貌。

四月中旬,“沁湖之声”合唱团亮相复旦大学相辉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合唱团同台竞技。同学们将《Earth Song》和《城南送别》两首曲目的艺术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全国舞台上充分展现了武科大学子不俗的艺术修养。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美育工作,在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校园文化活动逐渐丰富多彩,学生们不断追求高尚情操、情怀,学会欣赏美、追求美。

农历五月,端午佳节,形式多样的端午文化活动在沁湖开幕。沁湖里,赛龙舟,鼓声阵阵,水花波荡,你追我赶;沁湖岛上,师生们点朱砂、饮黄酒、佩香囊、奏古乐、吟《天问》。龙舟队队长潘东平表示:“我们身处和平年代,通过龙舟竞技、端午活动,缅怀先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向上向美。”

初夏时节,一群群学生驻足在沁湖四周的石头旁,轻声读着石头上的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沁湖旁散落着近百个泉石,形态各具的石头上镌刻着中外名人名言。今年是第四届“沁石文化节”,学生们解读名人名言,探求深刻内涵,感悟人生哲理,提高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六月中旬,“沁湖讲坛”迎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殷瑞钰,为学生们介绍了哲学视野中的工程。“中国工程应该面向世界,应该坚持中国特色,应该将哲学与工程相结合。”殷院士从有巢氏时期的构木为屋、掘土为穴,以及燧人氏时期的钻木取火等活动说起。殷院士用两句话与大学生共勉:“眼中要有大气象,心中要有大气魄!” “沁湖讲坛”成为学校精心打造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毕业季,沁湖讲堂迎来学校党委书记孔建益,为毕业生党员作“勇于担当,铭记母校,在实现青春梦想的征途中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的主题报告。孔建益勉励学子们:“只有在不断奋斗中才能体验幸福,努力过后才不会后悔。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担当、有梦想、有创新、有坚持的新时代青年!”

仲夏时节,沁湖旁的竹林苍翠茂密,师生围坐在竹林旁的石桌椅上,探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在“竹文化节”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品竹、赏竹、观竹、论竹,从“竹子十德”中得到熏陶和洗礼,不断提升人生品味和人格魅力。“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恒大管院会计系的敖寅侃侃而谈。竹林已经成为广大师生思想政治和德育文化的“第二课堂”。

十月金秋,沁湖桥头,第五届沁湖诗会拉开序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伴随着耳熟能详的诗句,播放着红军翻雪山跨草原的视频,各学院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创作并表演诗朗诵《万里不惧征途 砥砺朝夕厚德精医》《书写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等。材冶学院参演学生陈盟表示:“我们用诗朗诵热情讴歌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全校师生将‘钢铁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的成绩。”

秋色宜人,落日的余晖洒满湖面。学校师生结伴而行,环游沁湖。一路上闻花香、听鸟鸣、看沁湖里鱼儿翻腾。 “沁湖环游”是最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汽车学院的刘巧媚是这个活动的常客,她跟随老师们沿着沁湖环游一圈,从校园美景赏析谈到学校文化建设,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她感叹:“沁湖美景陶冶了情操,与老师们的交流增进了友谊,开拓了视野。”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每季一场的“沁湖时光·校长有约”在沁湖边举行。校长倪红卫和学子围坐在沁湖亭,分享心得体会,探讨学校发展之策和学子成才之路。“将武科大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拥有一流的专业学科,产生更多一流的科研成果。”校长的期望已凝聚成全校师生共同的梦想和行动。

农历十一月,廉政园里松竹挺立。学校依托沁湖畔的坡地,借助地理优势打造一块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师生们三三两两,漫步廉政园,品松竹之正直、虚心、淡泊之意,以高要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沁湖廉园”创新了德育载体,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教育风景线。

冬至时节,武科大“沁湖鱼宴”开席了。全校近四万名师生凭票免费领取鱼肴,共度传统佳节。剁椒鱼头、红烧鱼块、葱香鱼糕、滚汤鱼丸……各种菜式应有尽有。在南园食堂后厨,材冶学院的陈瑞洋一身白大褂,俨然食堂大师傅模样,亲自掌勺,烩制了一锅红烧鱼片。他说:“今早六点半,我就来到湖边,参与了第一网鱼的捕捞,现在又能亲自下厨烹饪,这种特别的参与感,幸福感爆棚。”

不少校友从天南海北结伴返校,只为赶在冬至这一天吃上一口母校的鱼。校友们打趣说:“吃的不是鱼,吃的是一份母校的情怀,感受的是师生一家的浓浓温情。”连续三年,武科大“沁湖鱼宴”登上各大主流媒体,成为让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大学”。沁湖鱼宴,润物无声,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爱校爱国情感。

“双创”是时代的主旋律,武科大校友付文杰回到母校,代表10位80后、90后创业校友,捐赠100万种子基金成立“沁湖创客基金”,扶持在校大学生创业。他在捐赠仪式上动情地说:“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我们愿为学弟学妹们的创业之路铺路架桥,以感恩母校、回馈社会。从‘崇实’精神、‘钢铁品质’到 ‘沁湖文化’,学校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培育学生素质、匡正学生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武科大从以钢铁冶金为特色的理工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对培养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波说,“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意志品质外,还有向上向美的人文情怀、力行力新的双创能力。”

(姚赟,2018年8月31日人民网刊发)

上一条:钢铁品质炼成记 下一条:【改革的力量11】理学院:教学相长师为先 开展教师互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