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凌:匠心雕琢课堂,知行赋能未来

一、深耕教学一线,践行育人初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李凌凌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她主讲的《微生物学》《药物化学》《专业英语》等6门课程均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赢得师生好评。年均承担600余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连续三年获评校级教学优秀奖。其主建的《微生物学》SPOC课程通过优课联盟等平台辐射全国,2023年入选“校级一流线下课程”,2024年更获评“省级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她独创的“CDIO+PBL”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相关成果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锐意课程改革,打造思政标杆
在课堂上,李凌凌经常结合当下,聚焦前沿的科学命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疫苗的研发离不开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们的杰出贡献,而新冠病毒变异很快,直至今天他们依旧在为此努力。”微生物学课堂上,她由疫情引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生物工程专业的意义,告诉他们现在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让人类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反应。
李凌凌在课程思政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围绕“钢铁品质、 社会英才”总体目标,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原则,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主持完成“面向产出”的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牵头制定课程思政案例库,将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专业认同和专业自信无痕融入微生物学教学,相关成果获第二届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第一届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等。作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她推动建成“省级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2024年,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彰显其在课程思政领域的引领作用。
三、悉心培育英才,助力学生成长
三年来,指导10余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其中3人获校级优秀论文;带领学生斩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国内竞赛10余项国家级奖项。作为项目导师,她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推动这些项目高质量结题。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科研反哺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实验室、举办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科研热情。
结语
从三尺讲台到实验室,李凌凌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事业。她用匠心雕琢课堂,用爱心守护学生成长,用恒心攀登学术高峰,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面对未来,她将继续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