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架起中英教育桥梁的“筑梦人”

胡静,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网络安全系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1项。她还承担了“网络工程”“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等本科生课程教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网络工程人才。
合作办学的“桥梁搭建者”:从课程设计到国际评估
2024年,武汉科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迎来了续签的关键时刻。作为网络安全系的骨干教师,胡静主动承担了这一重要任务。她深知,国际合作办学不仅是学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在项目续签的准备过程中,胡静与团队成员一起,详细梳理了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学生培养方案。她多次与伯明翰城市大学的教授们进行线上会议,讨论课程内容的衔接与优化。为了让中英两方的课程体系更好地融合,胡静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的理念,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既保证了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选择。
在一次与英方外教的课程设计讨论会上,胡静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想法:“我们可以将英国的实践教学资源与我们的理论课程相结合,设计一些跨文化的项目案例,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能提升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国际视野。”这一提议得到了中英双方的高度认可。
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从课堂到国际舞台的陪伴
胡静不仅在教学管理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她还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胡静每年都担任网络国际班的专业课老师,这个班级是武汉科技大学与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办学班级,学生们不仅要完成国内的学习任务,还要为未来的留学做好准备。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适应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胡静经常组织班级活动,邀请有留学经验的学长学姐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她还利用自己的科研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2023年,她带领班级的两名本科生参加了“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国际会议,学生们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胡静的悉心指导下,网络国际班级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2000年到2024年,班级的多名学生成功申请到世界知名大学的硕士项目,实现了他们的留学梦想。学生们常说:“胡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引路人。她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教学改革的“创新者”:从国际化课程到AI赋能的教学探索
胡静在合作办学中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和学生培养上,她还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探索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024年,她参与了武汉科技大学“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胡静分享了她对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我们可以利用AI技术,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通过智能推荐系统,为学生们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通过数据分析,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可,并很快在合作办学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武汉科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的网络工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自2015年获批以来,已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亮点之一。胡静作为该项目的中方核心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承担了大量课程,还在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学生培养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为国内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胡静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架起了武汉科技大学与伯明翰城市大学之间的教育桥梁。她不仅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还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走向国际舞台。她的教育教学之路,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展现了她在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卓越贡献。
胡静的故事,正是武汉科技大学众多优秀教师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默默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的努力不仅为学校赢得了国际合作的宝贵机会,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胡静,正是中英教育合作中的“筑梦人”。